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如何跳出/摆脱马尔萨斯陷阱?

2019-11-28财经

看到一个回答,这个回答里引用了文一的观点。

这个观点,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在下面这段论述中,文一主要强调了「轻工业产品为特征的工业革命」。

因此,中国1978年以来的工业化历程(以及其此前120年间的三次失败)再一次告诉我们,仅仅通过国家笼统扶持的高投资率和引进一些国外现代企业是无法引爆工业革命的。因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一个大系统。它只能通过有机「发育」而产生,无法通过外来的器官「移植」而成功。同样,迅速的西式民主化和普选(政治体制变革)也无法引爆工业革命。农业国的工业革命只能在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革命和暴乱)和国家意志支配(统筹安排)下,主要从乡村地区卑微地、温和地、稳健地开始(同时大力普及全民扫盲基础教育)。它必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发育过程,这样才能挖掘出底层广大人民的潜力,充分释放他们身上能够创造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劳动力和蕴含其中的创业精神,将这些自给自足的无序的小农「自由电子」组织起来,转化为有序的「电流」和生产大军。这一原始工业化过程,就地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不会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哺育了农业劳动人口的专业化技能和社会分工,催化了农村商业繁荣和农产品商业化、多样化,提升了广大基层民众的购买力和工资水平,发酵和深化了城乡市场。这是有效摆脱马尔萨斯陷阱、打破粮食安全诅咒,从而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基本的方式(或许也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回顾一下本文反复强调的一点:工业革命具有按照市场大小和发展阶段逐步展开的「胚胎发育」式的产业结构上升逻辑。它肇始于农村地区的以简单劳动分工为基础、远距离贸易为目标的原生工业化(即原始工业化)阶段。这种原生工业化开启了逃离马尔萨斯陷阱的进程,并打破了粮食安全的诅咒。在原生工业化的末期,大大扩展了的国内市场、迅猛提高了的城乡购买力、迅速改善了的供应链和分销网络、以及不断强化的原生工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得进一步采取劳动密集型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有利可图和势在必然。这触发了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竞争和升级,并最终引爆以大规模生产各种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重工业相比,这些规模化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很低的资本(资金)、技术和能源要求,因此更容易通过原生工业化阶段积累的国内储蓄获得融资,和那个阶段获得的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源实现产业升级,以及那个阶段创造的市场和营销渠道实现巨额回报和进一步市场扩张。

这种论述无法解释的问题是, 为什么民国的乡村改良运动就没有成功呢

上面这一大堆内容,难道民国那些乡村改良家没有想过吗?为什么他们失败了呢?为什么最终需要革命呢?

这才是值得琢磨的问题。

另外,上面那段论述中提到了「远距离贸易为目标」, 殊不知远距离贸易的出现本身就需要很多的前提 ,比如西欧自从中世纪中期开始的 大量养马 等活动,而英格兰市场经济的孕育者之一,也就是 约曼农阶层,其祖先很多就是擅长养马的格尼特人 。这和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祖宗是擅长养马的秦非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否则,按照文一那段观点,为什么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始终受制于小农经济的桎梏呢?为什么不想想养马的原因呢? 为什么不仔细想想「远距离贸易」本身需要什么呢?

而且 西欧的「工业革命」也不是单纯从所谓「轻工业」开始 ,欧洲工业革命以前, 冶铁冶金这些工业都起来了 ,才可能搞出来「工业革命」。

笔者之所以强烈反对文一的观点,是因为他的观点里面,觉得「小范围的市场交易」可以「自动演化」成「大规模远距离贸易」,这是十分错误的,这也恰恰是近代工商业和古典时代商业的本质区别,这甚至也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体制和古典城邦体制的本质区别。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 「小范围的市场交易」可未必就会自动演化成「大规模远距离贸易」 ,因为 「大规模远距离贸易」本身就有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需要高效的交通工具。

二是,需要能保障道路运输的整体成本较低,这就需要摆平路上各种土匪强盗,没有强大的政府摆平,那就需要你自己强大,要么是强政府,要么是强海军强海商。

三是,复杂度可高太多了,大规模生产本身就不是小作坊能应对的,这个过渡可不是自然而然的,你没有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思路,发展一万年也发展不出来大规模生产。

而这也是为何大航海时代以后汉萨同盟和其他类似的城市同盟逐渐走衰的根源,因为一来,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来,汉萨同盟是否有足够的战略能力摆平各种新出现的海盗土匪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这也是为何,笔者比较反对把古典时代的发展思路直接搬到近代的原因,因为这里面存在规模和复杂度的本质差别,也存在着交通工具和工业制造能力的本质差别, 而这些差别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笼统地抹掉的。

因此,文一这段论述,看似有点「合理性」, 实际上恰恰没有看到更深的要素,也没有对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历程中关键的因素进行仔细的考察,误导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