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贯是很大一笔钱,换算如今人民币约在几千万级别(且看后文叙述)。
当然,在古代或当代,对于十万贯的概念,究竟有多少,是否是巨款,其实需要有个衡量基准和换算基准。
先说衡量基准。就不必说古代炫富的话「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但看宋代全国的财政收入,其实「十万贯」的地位,下图已然一目了然。
北宋初期财政收入1600万贯,军费513.1万贯;中期财政收入6000万贯,军费4812万贯。北宋后期,以上数字都有增长,可见十万贯至少有北宋平均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之强(这还算低估)。
这是什么概念?
以当下中国来说,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约18万亿,那么千分之一是180亿元,当然这个数据口径不可如此计算,我们还需要兼听则明,看各种其他参照要素来谈「十万贯」是多大的一笔钱。
且管窥蠡测一番,就说岁币作为衡量标准。
从1005年到1042年,北宋对辽的岁币标准,是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1043年到1122年(北宋快要完蛋),对辽的岁贡标准,则是每年银20万两,绢30万匹——由此可见,对于大国的奉承,十万贯不算是小数字,已经是对辽岁币的几分之一了。
又说时人薪资。普通人当时一天干活大概能得多少钱呢?
诗歌里面透露了一些痕迹,北宋诗人张耒有诗云:「负薪入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也就是砍柴所得大约是100文——当然这也算是寒冷期间的柴薪昂贵价格了(存疑)。 [1]
更普遍的,不妨研究下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价研究】,其中记录了这样的事情:
汴京城里那些在饭馆酒肆里面打杂上班的服务员,一天的工钱差不多是200文;市场上的摆摊儿卖货的小商贩一天也就一二百文钱。反正大致就是当时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在一天200文左右,一个月就是6000文。
如今人们一天的日薪大概是多少呢?我想读者各自会有计算吧。
至于生活消费。
从北宋至南宋前期,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最低生活费,折合成铜钱约是20文左右。宋人家庭每天的日常费用,就普通百姓而言,大体低于100文,节俭的士大夫,也是这种水平。北宋开封城内,1文可买7颗枣,3文可以买1个蔬菜包子,7文可以买一枚笼饼。北宋中期,1文钱可以买一个油糍(油炸圆形食品)。北宋后期,在洛阳,10文钱可以买1碗羹。 [2]
那么官员的薪资呢?
按【宋史·职官志】而言,宋朝宰相的月俸为300贯,参知政事为200贯。以包拯为例,作为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做第一把手以及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总计后期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3] 。
于蔡京而言,他的官衔和职事于包拯相差的并不太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做十万贯算是略小于或者略等于蔡京五年的薪资和福利了。
况且这还并非是一年只送那么多,为何如此说?
原文仅仅可见:
蔡夫人道:「相公既知我父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梁中书道:「下官如何不记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经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见今九分齐备。数日之间,也待打点停当,差人起程。——只是一件在此踌躇: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人不获,今年叫谁人去好?」蔡夫人道:「帐前见有许多军校,你选择知心腹的人去便了。」梁中书道:「尚有四五十日,早晚催并礼物完足,那时选择去人去迟。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当日家宴,午牌至二更方散。自此不在话下。梁中书其实基本年年都要为蔡京恭贺生辰。
读【水浒传】,绕不得更近时代的金圣叹的点评,不妨一见「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总批:
夫十万已领,何难一担?若言不知头路,则岂有此人从贵女爱婿边来,现护生辰重宝至于如此之盛,而犹虑及府中之人猜疑顾忌,不视之为机密者也?是皆中书视十万过重,视杨志过轻。视十万过重,则意必太师也者,虽富贵双极,然见此十万,必嚇然心动;太师嚇然入神,而中书之宠,固于磐石,夫是故以为此为献,凡以冀其入之得一动心也。视杨志过轻,则意或杨志也者,本单寒之士,今见此十万,必嚇然心动,杨志嚇然心动,而生辰十担,险于蕉鹿,夫是故以一都管、两虞候为监,凡以防其心之忽一动也。然其胸中,则又熟有「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之成训者,于是即又伪装夫人一担,以自盖其相疑之迹。呜呼!为杨志者,不其难哉!虽当时亦曾有早晚行住,悉听约束,戒彼三人不得别拗之教敕,然而官之所以得治万民,与将之所以得制三军者,以其惟此一人故也。今也一杨志,一都管,又二虞候,且四人矣,以四人而欲押此十一禁军,岂有得乎?【易大传】曰:「阳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今中书徒以重视十万、轻视杨志之故,而曲折计划,既已出于小人之道,而尚望黄泥冈上万无一失,殆必无之理矣。故我谓生辰纲之失,非晁盖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军之罪,亦并非一都管、两虞候之罪,而实皆梁中书之罪也,又奚议焉?又奚议焉?曰:然则杨志即何为而不争之也?圣叹答曰:「杨志不可得而争也。夫十万金珠,重物也,不惟大名百姓之髓脑竭,并中书相公之心血竭矣。杨志自惟起于单寒,骤蒙显擢,夫乌知彼之遇我厚者之非独为今日之用我乎?故以十万之故而授统制易,以统制之故而托十万难,此杨志之所深知也。杨志于何知之?杨志知年年根括十万以媚于丈人者,是其人必不能以国士遇我者也;不能以国士遇我,而昔者东郭斗武,一日而逾数阶者,是其心中徒望我今日之出死力以相效耳。
如此可见「 夫十万金珠,重物也,不惟大名百姓之髓脑竭,并中书相公之心血竭矣。 」
再说比对如今的换算基准。
倘若按米价,沈括【梦溪笔谈】载「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而北宋末年大约米价是1贯钱能买到1石大米,按1石等于92.5宋斤,1宋斤为640克(按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100宋斤,重64公斤)。换算1石约为59200克大米,即59.2公斤。
当然,按我们现在59.2公斤大米的价格来算(以2021年米价为基准,且基层政府调研价格 [4] ),就算每公斤大米大约7元(还算低估的,也可参考2020米价 [5] ),那么宋代的一贯钱大约当如今人民币的414.4元,那么十万贯约等于4144万元人民币。
那么这个估算是否靠谱呢?
用金价来验证一番。
不妨带入实际的社会考察之中,就按最近更新的金价,那么1盎司为28.3克,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又当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而言,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6.4元来算,相当于3618元。
又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铜钱,那么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361.8元人民币,这与米价换算的出入其实不大,由此那么十万贯约等于3618万元人民民币。
且用古今对于犯罪的悬赏也验证一番。
如果知道当时政府悬赏犯人的价格约为穷凶恶极的为三千贯,普通杀人犯则一千贯左右(笔者按,【水浒传】中鲁智深赏钱一千贯,武松血溅鸳鸯楼则三千贯赏钱),我们不妨以米价或者金价换算,那么按鲁大师的赏金,按现在的价格为普通杀人犯悬赏36.18至41.4万人民币,这一点其实跟最近几年的故意杀人公安悬赏差不多(就比如张北杀人犯警方就悬赏40万继续追捕,详情不妨参见新闻) [6] 。
另外,对于通缉令和悬赏通告的悬赏金额而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犯罪案件的性质、社会影响及社会危害性。通常情况下,案件性质越严重、社会危害性越大,赏金可能就越高。其二,发布机关的支付能力、意愿和相关规定。
就比如上文所说的武松血溅鸳鸯楼(累计杀人数十)其实已经算是穷凶恶极了,按当代法制而言,其实是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则三千贯赏钱,算起来肯定是赏钱百万人民币 [7] 。当然对于这样严重性质的案件,其实当代百万悬赏特别常见。
由此我们再拿酒价换算验证一番。
【水浒传】中白胜说的原话是「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这当然算不得数,缘是黄泥岗上,坐地要价,这个堪比景区或者酒店的翻倍酒水价格。
那么看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宋代史书和古诗词里面去研究酒水的价格。按【宋史·食货志】云云:「自春至秋,酿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
这一点可为王安石的诗歌所佐证,王安石诗云:「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笔者按:依古制,一石为十斗,一斗为十升)那么估计王安石喝的是那种寻常的米酒,则一贯钱可以买多于一石的酒,不过王安石时代也是北宋中兴改革的好时候,算到北宋末年,那么酒的价格必然随着米价上涨。
不过,既然是散文,我们姑且按一贯一石来算乡村这种酒价,「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则见为江南的酒价格极为便宜。
不过回归【宋史·食货志】,则乡村或者一般酒的价格在50-300文一斗,按惯常的换算则一贯可以购入0.3-2石左右,不过要是算不足的钱,则估计只有0.25-1.54石左右。
笔者按:钱以百为足数,故称为钱陌。宋代通用以七十七钱为一百,故而此时一贯也只有七百七十文。只有足钱才是完整的兑换。且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都市钱陌】云云: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行市各有短长使用。
不妨以笔者之前散购入的宁波甬江糯米酒为例,2.5升则40元人民币,则若按古代计量,则今之糯米酒当为16元人民币1升,回顾换算,其实也正好在【宋史·食货志】的区间之内。
回到前文说的「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后文又说到椰瓢云云,这里额外说一句,其实无人认真研究过椰瓢。
按跟王安石差不多一个时候的北宋人王存在【元丰九域志】介绍椰瓢:「椰实垂枝头,如挂物,皮如棕,圆且坚,里有肤,厚半寸,肤中有浆,其壳有斑缬点文,横破之,可为酒器。」
同时代的赵升之有【椰子】诗:「落蒂累累入海航,枯皮犹吐绿芽长。金丝发裹乌龙脑,白兔脂凝碧玉浆。未许分瓢饮醽醁,且堪切肉配槟榔。」
由此可见,其实椰瓢也是一个可以计量酒的容器和饮器。
一瓢大概可以装水多少?倘若用过椰瓢或者去搜一下椰瓢,大约知道至少可以盛放1升的水,那么按照「老都管一瓢,杨志一瓢,两个虞候一瓢,众军汉(11人)喝掉其余的酒」来看,这一桶酒至少是有1斗,那么可忒贵了,君不见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崔辅国「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陆龟蒙「若得奉君欢,十千沽一斗」、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这些有名的豪横诗人算是十贯钱买一斗酒,相比酒质是非常优良的。
然而也别小看军汉,宋代军人舍得花钱。5贯钱(5千钱)买一斗乡村酿酒,其实也只能看当时军汉实在舍得豪奢。
不过另有他说,按照字典来说,倘若将「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视为10贯1石的话,那么便其实比【宋史·食货志】的最高价米酒偏贵,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故而水浒传之中,假装贩枣客人的晁盖也不得不说「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后续各位军汉也筹了5贯去购买剩余的酒,那么如此还算是比较「不宰人」的酒。
再研究下鲁大师打的刀具和禅杖等武器:
待诏道:「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著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智深道:「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待诏道:「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智深道:「俺便依你五两银子,你若打得好时,再有赏你。」那待诏接了银子,道:「小人便打在此。」智深道:「俺有些碎银子在这里,和你买碗酒吃。」待诏道:「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以上文叙述的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价研究】记载,1133年临安铁匠打的提刀为3300文(约3.3贯或3.3两),当然这是南宋时候了,按照北宋末年之前的水浒时代,怎么说5两银子打造禅杖和戒刀,都是合适的,所以店家才会说「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
按当下来看,打造一把不错的刀具,倘若精制,其实也得花费个两千来块人民币钱,其实这店家也算是厚道的了。
参考
- ^ 宋代传统燃料危机质疑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0
- ^ 【宋代物价研究】,程民生 https://www.sohu.com/a/472999243_120952561
- ^ 宋朝官员高薪仍腐败-搜狐 https://history.sohu.com/20160318/n440977737.shtml
- ^ 20212021米价- 农广天地 - 秦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https://www.qinan.gov.cn/html/2021/ngtd_0226/51145.html
- ^ 2020年大米价格走势—中华粮网 http://www.cngrain.com/Publish/1/670637.html
- ^ 赤峰公安辟谣:张北杀人犯被抓系谣言 警方悬赏40万继续追捕 | 界面新闻 https://m.jiemian.com/article/2215474.html?spm=smpc.content.content.1.1546214400117ZF7ZGW1
- ^ 百万悬赏通缉令,竟引来赚差价的「中间商」?!_新华报业网 http://news.xhby.net/index/202104/t20210427_70644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