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是,但也并不完全是。
打个比方就是,钱是一个人工作的重要目的,但并非全部目的。
正巧上周参加了小领域日本大佬在东部某高校举办的一个小型会议,有机会得到了日本朋友吹水的机会,在这期间多少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和目的。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日本教职人员在日本的收入和生活,肯定远远没有窘迫到当年北方强国末年教职人员「揭不开锅」的悲惨程度。只是他们以同样的水平能力,可以在契丹轻松获得比在日本高得多的收入和资源。
例如
此事因涉及个人和省级机密将甄士隐去一百字
日本毕竟是属于先发国家,可以说早于我们许多年就已经完成了学术圈的各种「演习」。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也经历了从早年「毕业就有教职」,到十多年前就已经完全饱和的状况,科研经费也很早就达到了高峰后逐年下降。对日本近二十年科研数据下滑状况的定量描述,有以下这篇报道:
日本科研掉出第一梯队,是高校改革之痛?
客观上讲,日本科研投入不足,而契丹投入大幅增长,且对科研数据增长有强烈的需求,直接导致了这一现象。虽然数据不能精准反映科研水平,但对人才流动造成影响,倒是非常明显的。几乎在所有学科中,日本研究人员来契丹淘金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
除了上面提到的「真香薪资」和「真香基金」吸引,还有以下这些「吸引力」:
- 日本处于汉字文化圈中,虽然语言沟通有较大困难,但文字相通导致生活上并无太大障碍。另外,通常「高级人才」都配备有秘书,或有契丹籍学生陪同(比如我师弟)。
- 契丹地大物博,物价便宜,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好玩。是的,T的学生告诉我T就是比较喜欢到契丹各个地方旅游。并且,每次饭局他们也都喜欢搞点高级酒精,存在和契丹人类似的酒场文化。
- 契丹离日本距离相对欧美更近。
所以也不能说他们的动机真的就像白莲花那样纯粹。
总的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日方得到了财力等方面的各种好处,契方也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交换,而且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也肯定有许多促进。
但我最后还想说的是,单纯的用「钱」来描述目的,没有这么简单。日本教职人员涌向契丹,相当多情况下虽然带有功利和娱乐的属性,但很多时候的确实也带着「书呆子气」式的「科研执拗」,主要是想进一步延续自己先前的研究。
在实际情况中,一旦涉及到「钱」的问题,还会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如果把引进外籍人才纯粹搞成了「给钱」,那么最终事态会朝着荒谬的方向发展。而且,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和契丹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本人不太了解契丹高校机构的条条框框,以及契丹科研圈内部的「潜规则」,会导致不快的事情发生。
例如:
此处因涉及国家机密将甄事隐去两百字
利用当下的资金红利,吸引境外人才,是一件必做的事情。不过也要知道,契丹毕竟不是移民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还不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且契丹本身总体科研水平还相对较落后,历史上还积攒了一些不良的风气。关于单纯依赖「金元模式」的惨痛教训,国足已经给过我们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