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管清友称「本科阶段没必要学金融」,网友接话「应该学数学或物理」,你怎么看?

2021-06-30财经

没一个答到点上。

管清友说:本科阶段没必要学金融,要想学或者从事金融行业,研究生阶段学一些就好。

错误的问法是:管清友说得对不对,本科阶段是不是的确没必要学金融?硕士学点金融就够了?

正确的问法是:干金融为什么默认就需要读研究生了?只读本科为啥不够用?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干金融是不需要读所谓的「数学物理」的,甚至本来连读研究生也没必要读。

君不见美国的大多数投行都偏向(甚至只招)本科生,不倾向研究生。以某知名外资行为例,据说其只在中国香港办公室招研究生,其他地区都是本科生。而国内的大多数券商投行部只招研究生及以上,哪怕你是北大光华的本科应届生,恐怕也进不了国内那几家中字头大券商的校招面试。

其实干金融本来是不需要读研究生的,奈何金融行业内卷实在太严重,人才岂止是饱和,简直是溢出。

归根到底,金融行业是个门槛相对(理工科)较低,而又相对高薪的职业,导致大量非金融专业的人才涌入这个行业,而高校持续性的扩招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趋势。

首先是门槛相对较低。

答主自己就是金融学专业,读书期间也在金融行业的多个子行业实习,买方卖方、一级二级、券商投行、银行基金都接触过。平心而论,金融的大部分细分行业的确不需要什么硬技术。

例如券商投行部、研究所,基本不需要什么特别丰富的知识储备,充其量了解一些财务报表、会计知识、DCF模型即可,如果能自学达到通过CPA会计科目的水平,那更加绰绰有余(当然CPA本科不能考那是另一回事了)。

毕竟,只听说有理科/工科/医科半路出家转金融的,没听说有做金融的转行去理工科的。甚至一些电子工程、生物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去做相应行业的股票研究和投资分析,会比金融毕业生更为吃香。

其次,金融行业的确相对薪水较高。当然,这通常指头部而言,毕竟对于转专业杀入的大军来说,保险销售和银行柜员显然不会在其考虑的方向之内。这导致大批其他专业的人才涌入,导致这个行业的招聘市场简直是一片红海。

而高校持续性的扩招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趋势。最近几年,各大高校纷纷开办了各色各样的金融专硕学硕项目,来吸纳有需求的学生。比如北大,有金融类硕士项目的学院就包括北大光华、北大经院、北大汇丰、北大国发等;比如复旦,有金融类硕士项目的学院就包括复旦经院、复旦管院、复旦泛海、复旦数学系基金班等等……

简单测算一下,只看北京和上海的毕业生,每年光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人大、财大6所学校毕业的金融类硕士就不下1500人。更何况还有各种海归,以及浙大、南大、央财等高校。然而,每年金融行业的「中高端」岗位的空缺有这么多么?

知乎上说:「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这话虽然极端,但是的确也有它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就业市场完完全全是个买方市场,招不招人、招哪个人完全由着招聘方的性子。毕竟,大家都是清北复交浙南人财毕业的,招谁不是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招聘门槛水涨船高,本来本科生就能干的活儿,门槛提高到了研究生。你不读研究生根本进不了绝大部分券商,一开始是投行、研究所,后来连中后台都慢慢开始要求研究生学历,而碰巧学金融的都是高分录取,本来基本就是各个高中的卷王,从而导致了疯狂的内卷。

顺便一提,这还导致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实习内卷」+「简历通胀」。

我本科期间在国内某大型PE实习的时候,带我的VP表示,现在的实习生太好用了!

当年他自己实习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来实习,晚上七点钟回家;而现在的实习生(比如我)基本上是全天翘课,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11点,回到宿舍后再完成作业,有时候还要熬夜加班弄材料。

大家的实习越来越卷,从大一就开始卷。简历越来越好看,很多本科生简历上就有3-4份正经实习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来面试的实习生太多了,供给太多了……你不拼命,有的是人拼命。原本是大三上完专业课,大四去实习;后来变成了大三翘课去实习;再后来变成了大二翘课去实习,或者远程实习……反正券商永远缺实习生。然而供给实在太多了,很多券商研究所的实习生都没有工资,对,就是俗称的「小黑工」。

比如答主自己,大二时还住在交大闵行校区,一周有三四天,从闵行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到市中心,再打车到某券商研究所实习。每天早上七点出发,到公司已经九点多了,干活儿到晚上九十点,再原路返回,有时甚至晚上回去地铁路上还在抱着电脑敲研究报告。

实习了将近半年,没有交通费报销,没有午餐,没有工资。当然,这都是我自己接受的,毕竟大家都在卷,你不卷以后可能就没饭吃。最关键的是,这份实习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时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问:为什么「实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答:因为大学课堂上能学到的有用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很久之前写过一个回答,就说过这个问题:

1、学术和应用定位不明
大一大二的数学相关课程包括了 12学分的数学分析、4学分的线性代数、4学分的概率论、3学分的统计学 。我承认高数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想要进入投行咨询券商等就业的同学来讲,数学里90%的内容都没有必要,微积分+概统完全够用。

这里顺便说一句,「本科学数学或者物理」是完全错误的做法,金融大部分岗位将来根本用不到这么多数理知识,何必为难自己呢?

再说了,如果不是足够聪明,学了四年数学物理,GPA大概率不如其他专业的好看,到时候连金融专硕的保研夏令营都进不去,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欠缺实务课程
大学学了四年,理论学了很多,针对实务的课基本没有。比如公司金融花了半个学期在讲MM定理,但是业界是如何估值的却几乎没有涉及到。这方面学院里比较好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商法、商业银行(可能是因为这几门课本身比较贴近实务吧……),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这些课基本就是单纯地介绍理论了……
3、经济课程过多
经济学课程实在过多,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拿的是经济学学位。学了大量的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不知道有什么用(虽然我也没怎么学……)

学校一大堆教授副教授的工作重心都在学术,没几个认真上课,而且没在业界待过的教授讲的都是几十年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去甚远。

本科学的知识尚且如此,研究生其实更加学不到什么了。我读研的时候,班上有大概1/3的跨考(其实应该说跨保)学生,所以基本所有的专业课都是从最简单的再上一遍,相当于把我本科学的中微中宏再学一遍,可以说毫无用处(当然本来也没什么用处,什么金融岗位会用到中微高微呢?)

所以研究生阶段变成了大家进一步刷实习内卷的阶段,据说清华经管的深圳班因为把课都安排在晚上,把白天空出来给大家实习而深获「人性化」的好评;而交大高金因为不允许学生翘课实习并实行上课刷脸签到而屡受吐槽……

作为同行,我深表理解,但同时又不由得不觉得魔幻。不过最近魔幻的政策实在太多了,这点魔幻现在看了倒也不足为奇了,再过热的市场总会自我调节的,你看现在金融行业热度不也下降了,大家不都去卷计算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