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年的投资大环境,无论是常驻投资理财的老手,还是刚接触理财的小白,都能深刻的意识到俩字:真难。
我们宏观分析理财的时候,往往是结合多重因素来阐述,比如行业影响,国际环境等等,但是这种多重因素的叠加,在历史上都不多见,而这种挫折,也确实很难让人乐观地起来。况且现在摆在我们的实际问题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现在月薪分配压力、养老压力,以及很多人对于基本理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的不足,很难把握理财的风向等问题,都让人觉得这理财不玩也罢。
不过,各位千万别泄气。
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经济复苏的潜力,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而在如今这个环境趋势下,在我看来对于理财老玩家和新手小白,却是一个很好的小成本试错养成的好机会。
至于题主提出的宏观问题, 我觉得可以去看看蚂蚁财富开门红理财节的理财直播「基民开年十问」,通过五位理财专家和基金经理的分析,可以说涵盖了目前对于2023年整个投资理财的一个答疑解惑。
这个直播在我看来,特别适合各种类型的投资理财人群去好好看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理财说教」或者课程,而且比较客观地阐述了当前这样的一个理财的环境,对于今年的局势把控,说得也都比较透彻。
当然,大家也完全不用一看到「基金经理」四个字,就想起自己惨淡的2022投资时光,从而出现天然的不信任,要知道在去年这个环境下,各种黑天鹅情况都出现了,基金经理作为最懂投资框架的一群人,他们的投资框架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能跑赢大盘已经是技术高超,更何况投资理财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市场逻辑,而作为最懂投资的他们,当然还是可以信任的。
在这,我也针对这次的「十问」内容,对于眼下的这道题,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读,我也挑几个印象深刻的问题,结合基金专家们的建议,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来说说蚂蚁财富从微博和蚂蚁财富基金讨论区征集而来23年理财人最关心的问题:2023经济和投资的走势问题。
我们都知道,经济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咱们可以分门别类的讲讲。
先说说消费层面,正如直播中梁杏经理所说,虽然很多人说自己并没有报复性消费,是因为三年的疫情已经跟自己迎来了全面和解,选择放下一切,不过现在来看,三亚、云南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又已经人满为患了,北京又开始堵车了。数据不会说谎,人们在重新建立生活信心。
所以在我看来,放开之后的消费复苏是必然的,但是不会出现曾经那种非常冲动型的巨大增长,但是食品饮料或者医药这种大消费板块的回暖是必然的,而可选消费中,比如旅游或者影视行业的回暖也是必然的,其实大家也都能感受到,比如这次放开之后,身边有大量的人都涌向了三亚或者云南这样的热门旅游城市,而2023年这样的情况只会更多。
其次,就是投资方面。张林经理在直播中的观点我也非常认同,那就是随着宏观经济逐渐回暖,市场微观主体也会被激活,很多行业会逐步复苏,政府主导的或者企业主导的创新也会增加,例如刚才新能源、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等,都有可能会相对之前有更加积极的表现。
至于基建、房地产投资,或者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可能曾几何时我们大家更倾向于把房地产投资放在第一位,因为曾经种种案例都表明,房地产投资似乎是最稳健和暴利回报的投资方式,然后发生的事大家就都明白了,不过这真的意味着房地产行业还会持续走向低谷么?我觉得不然,但是这波触底反弹可能要持续到2023年的下旬甚至年底,所以跟他们相配套的比如建材行业,其实也会逐渐迎来回暖。
而且在我看来,投资市场拼的最重要因素,从来不是持续走势,而是事件和政策的影响。实际上股市对政策的敏感度更高,股市往往会预期政策的变化。不仅A股市场如此,美股也是如此。例如,美股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故一旦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会结束加息周期,则美股就有望见底回升。 因此,实际上经济好坏并不是影响股市的唯一变量。政策能否改变经济走势其实并不能马上见分晓,但在还没有见分晓之前,只要市场有一批投资人士赋予「乐观」预期,股市就可以先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因此可以说,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各种政策的走势都会影响投资市场,比如碳中和政策的推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都在明年能有不错的投资表现。还有随着政策的放开,国家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也一定会对投资市场作出宏观调控,因此可以预测今年市场的复苏几乎是必然现象。
至于第三架马车「出口」,我建议大家2023年尽量别碰。在欧美这些重要的经济体经济仍处于这个状态下的时候,千万别想着脑子一热搞点动作,没有个三五年想缓过来我觉得几乎不太可能。
所以2023年的整体走势,我个人如果评估一个信心值的话,有6~7成的把握,无论是股市投资机会,还是基金的权益资产的配置,其实都可以比2022有更大的动作,但是一定在自身抗风险能力下进行。
那么落到实际之处,2023年到底应该怎么投资?
目前在基民身上,我看到最多的情况是两种,一种是像基民开年十问里很多基民普遍存在的疑问,我工资不多还应该投入基金吗?投入多少合适?比如月薪五千的基民,可能身上本身存款就不多,所以觉得没有必要理财,觉得反正翻不起什么水花;另一种则是虽然一直都有理财习惯,但是被去年给亏怕了,今年觉得自己真的不敢出手。
首先针对第一种情况,直播里梁杏经理回答的很好,这是一个理财意识的问题。你要相信有的人即使是月薪2000,他也还是存下了钱,甚至一年下来存款比月薪5000的人还要多,这就是有无资产分配和理财规划的区别,重要的不是每个月收入多少,而是看钱能存下来多少,比如你每个月就一定要拿出一笔固定的钱,把它忘了,当作你的工资是减去那笔钱后剩下的数额,再去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情况,设立理财目标。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当具有长期投资理财的意识。要知道,本来就挣钱不易存款不多,只是将钱放在银行里根本跑不赢通货膨胀,只能眼睁睁看着钱不断地贬值。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官方报道的通货膨胀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左右,而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能返还给你多少?甚至大多数低于百分之一。这样你在今年手里还有100元,明年就只剩下95元,长期下去就算你一直省吃俭用,手里也根本存不住钱。而富人显然比穷人更注重投资收益以及财富的再增值过程,风险抗压能力也更强。这就是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所以说到底,我们很多时候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短期利益,而是选择放长线钓大鱼,尽全力实现自身的财富保值。
同时,我认为王浩经理在直播最后申明的观点也非常重要,「 拥有正确的投资姿势比踩点入场其实是更关键的。如果因为太绿就想铲掉一棵植物,那最终我们都收获不到红色的果实。建议申购一些长期业绩优秀、经历过多轮市场波动、规模适中的优秀基金产品长期持有或者定投。」
从这段话里我们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明白一点,坚持长期投资是好习惯,但短期投资的波动还是比较大,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投资者,更加应该谨慎,不要想着通过择时买入卖出,追涨杀跌来从中牟利。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从2022年全球投资大师的收益率来看,连大部分投资大神包括巴菲特的收益率都是负指数。因此说明投资不仅是取决于投资技术,投资的时机以及宏观的经济走势也非常重要,在投资大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连股神都不能避免完全无损失。
因此尤其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在本身理财投资知识与技术都不到位的情况下,切忌盲目跟风乱投,择时追涨杀跌最容易导致的就是被割韭菜,高位买贵了被套,低位便宜卖了又吃亏。
择时是极难的,我们只能尽力用长期定投的方法来平滑掉短期波动的风险。市场大部分时间都是平静的,大涨发生在少数时间里面,如果你总是喜欢择时就容易错过大涨。所以如果你看好2023年的行情,就应该用定投的思路来投资基金,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基金经理,并且选择基本面较好的基金和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在匹配自己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去做一个长期的定投。也可以先从债基入手,由浅入深的了解投资再去尝试。
针对第二种情况,正如上文的分析,我们在判断市场走向的时候,既应该看到经济对于投资市场的晴雨表指示,也应该分析政策对于市场的显著影响。
首先A股市场的活跃度仍保持在全球前列,与历史上的估值水平相比,目前处在比较低的阶段。 如果说从2019年至2022年是上一轮完整周期的话,那么,新一轮周期已经开启,经历了三年疫情考验之后,经济步入休养生息的回升阶段。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逐渐增强,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也增加了,市场基础更加扎实。因此今年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相比之前将有所改善,市场的波动率也将降低。
所以目前来说,经济市场只是刚刚开始复苏,还没有回到疫情前的市场平衡中点;当越过中点后,还会经历乐观、兴奋、贪婪几个过程,最终或会在狂热中达到涨幅的极限。
从宏观政策来看,今年的大概率经济环比动力增强,而且政策调整也对应了市场的底部,经济复苏肯定存在,而且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也把扩大内需作为咱们的首要目标。怎么理解呢?实际上就是把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消费和住房改善这些变成当今的重点。今年的热点板块不会少,更多会集中正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制造行业,这些有潜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行业,都有很大的潜力。
因此综合来说,其实现在这种情况是比较适合投资的,当然,它的前提还是攒钱,在保证完成每月攒钱数额之后,可以把可支配收入的10%到30%放在投资上,这个数字完全因人而异增减,但是一定要想明白我们投资的意义在于什么,给自己定一个灵活的理财目标,在自己的风险承受内,越早学会资产的管理,对未来的发展都是百利无一害的,选定更靠普的基金经理,和长期有空间的赛道,或许能有不错的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2023年投资的一点小建议,更多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也在支付宝搜索开年十问,有这次直播的回放,各位专家的点评也都非常中肯客观,干货满满。
回答的最后,我也给大家拜个年!码字不易,如果有帮助可以点赞收藏,也祝各位新的一年,可以投资理财一帆风顺~
当然,以上建议仅代表个人对于今年经济走势和投资理财的一些看法,不构成任何个人投资指导,大家还是需要谨慎前进,才能收获自己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