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看,印度的主要优势是人口优势。据联合国预测数据,2023年印度有望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问题是, 从全球现状来看,人口大国大多不是经济强国。 当前全球前十大人口大国,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其中,只有美国算发达国家,只有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变成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其他国家,都还只是人口众多而已。
乐观地说,落后意味着潜力巨大,但回顾经济史, 在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持续高增长的现实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跨越的天堑,成功跳跃者寥寥无几。 二战以来,从落后国家进阶为发达国家的数量屈指可数,其中,东亚国家数量较多,被称作「东亚经济奇迹」。
兰小欢教授在【置身事内】一书中曾总结道,东亚经济奇迹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政府帮助本土企业进入复杂度很高的行业,充分利用其中的学习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迅速提升本土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固然是要求有为政府,其实背后还隐含着全球化红利。
东亚国家的崛起,无一例外都赶上了全球化的红利,后发国家得以充分发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从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入手,一步一步进行产业升级,从落后国家迈向发达国家。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等三大红利,缺一不可。 就印度而言,先不说人口结构的问题(受教育程度低、妇女就业率低、种姓制度等)、制度变革的潜在阻力(中央政府威权不足),单说全球化红利,就基本决定了印度不可能重复中国走过的道路。
根本原因就是这一轮全球化已经走到尽头,世界正步入逆全球化时代。随着逆全球化的到来,也很大程度上封堵了其他人口大国依靠全球化红利逆袭的希望,这其中也包括印度。
在吴敬琏等编著的【中国经济新方位:如何走出增长困境】(2017)一书中,将现代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2001年,全球人均GDP增长率是2.7%,我把它称为普遍享受全球化红利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2002~2008年,全球人均GDP增长率是8.8%,我把它称为是全球非理性繁荣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2009~2015年,全球人均GDP增长率下降到了1.1%,全球化开始式微。
近年来,美国为打压中国,更是在全球贸易上大做文章,大大加速了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在逆全球化时代,成本和效率不再是决定商品竞争力的唯一标准,那么人口大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就被大大削弱。
另外,随着工业制造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制造大大降低了对人力投入的依赖,且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工程师红利重于人口红利。 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具有庞大工程师数量的中国依旧有能力维持其制造业竞争优势,而后发国家仅仅依靠人口数量已难以取而代之。
总之,时代大环境变了,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而且某种意义上,却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能力和产业承接能力,人口众多是负担而非资源。
我们常常讲人力资源,不仅仅指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教育结构、收入结构等),更包括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制度文化等隐含条件。若缺乏合适的产业结构,往往不足以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人口众多对应的只是失业人口众多,是负担而非资源。而产业结构的形成,又涉及到资源禀赋、营商环境、企业家资源、资本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国际贸易格局中的相对优势等等条件,大多需要时间的沉淀,不以人力为转移。
比如美国,一心想要制造业回流,但制造业有悖美国的资源禀赋和相对优势,便事倍功半、困难重重。
就印度而言,对制造业也是垂涎三尺、野心勃勃。早在2014年,莫迪政府就推出了「印度制造」战略,计划到2020年将制造业的GDP占比提升至25%,为此,莫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制造业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1、通过税收、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手段鼓励制造业在本土发展。如在手机及零部件、电动/混合动力车及零部件等行业分阶段征收关税,鼓励本土制造。我国几家手机厂商,就是在这段时间为享受相关税收政策纷纷在印度设厂的,但结果却是「印度挣钱印度花」,大多交了罚款。
2、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审批效率。结果上看,外商投资大部分流入了服务业,制造业的吸引力有限。数据显示,2014-2022年,60%的外商投资选择了服务业,制造业占比仅为24%。
3、优化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等。同样是说得好听而已。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的637万公里公路中,路况较好的国道占比仅2%。就营商环境而已,印度是出了名的政策多变,让人防不胜防。据统计,2014-2022年,超过2700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
从数据上看,「印度制造」战略非常不理想,制造业的GDP占比不升反降。2022年,已降至13.32%,距离25%的目标越来越远。
进入2023年,受益于全球地缘冲突,逆全球化加剧,印度成为欧美国家转移产业链的重点区域,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成为香饽饽。莫迪政府再次不失时机地继续在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税收补贴等方面发力,鼓励和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希望做大做强印度本土制造业。
但过往种种,尚在眼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要成为世界工厂,印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中间不乏天堑与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