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电竞

毛主席死后,张国焘说了什么?

2023-11-08电竞

1976年9月9日下午,全国人民通过电台收到了一条沉重的消息: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注定是悲痛的一年。人们仿佛一下被抽掉了主心骨,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更有许多人当场痛哭。

有不少国外民众,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献上哀悼。

远在加拿大、因半身瘫痪躺进养老院的张国焘,也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消息。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时,这个毛主席的「老对头」只是一脸平静,缓缓地说出了10个字。

张国焘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他做过什么事,此时又说了什么呢?

1897年11月26日,张国焘出生在江西萍乡。他家境十分优越,从小就被送进私塾读书,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成为一名理工预科生,三年后从预科毕业转入本科。

在就读本科期间,受到各种进步思潮的影响,他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之一,还曾因在市区公开演讲遭到逮捕。

张国焘没有读完本科。转入本科一年后,他就跟随李大钊参与到共产主义小组活动之中。

不可否认,富裕的家庭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经济保障,使他能够进入高等学府就读,但这样的家境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由于他从小生活在富足之中,身边人在什么事情上都顺着他,从没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因此他的性格中缺乏坚定和毅力。

再加上他未曾深入了解过基层民众的生活,对人民缺乏同理心,这也使他形成了偏执的性格观念,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不足。

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竞争欲望,好胜心极强,又有些刚愎自用,很难接纳与他不一样的观点。

他的这些性格特质在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上频频显现。

在中共成立之前,张国焘就在李大钊的介绍下,与毛主席见了面。

当时的毛主席还在图书馆工作。李大钊带张国焘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介绍两人相识。

心高气傲的张国焘当时并没有把毛主席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此人只是个图书管理员,见识、学识都不如他,根本没有结交的必要。所以,面对毛主席的热情问好,张国焘只是露出一个礼貌性的微笑,便转过头与李大钊交谈起来。

此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图书管理员,未来将会取得比他大得多的成就。

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张国焘每天四处奔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领导学生们演讲、散发传单。「张国焘」这个名字,逐渐在共产主义者中传播开来。

张国焘的这份爱国热情,和他的出众表现,使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更加信任和重视他,他在组织中的名望和地位也随之提升。

同一时期,为了支持和宣传北京的运动,远在湖南的毛主席也参与举办了各种大型活动。

两人都为五四运动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1920年,张国焘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其后也在中共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年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李大钊由于工作繁重无法出席,便由张国焘作为主持人前来参加会议。

在这里,张国焘与身为湖南代表的毛主席再次相遇了。

之前在北京大学的第一次见面,张国焘几乎将毛主席当成了空气,全程无视他的存在;这一次,张国焘却主动上前打招呼,之后甚至和毛主席一同探讨建党的事宜。

对于毛主席和张国焘来讲,亲身参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都是他们记忆中无比珍贵的历程,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发生。

然而,在两年后的中共三大上,他们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

会议中,张国焘公开反对与国民党合作,这让他被批判左倾。

1924年5月11日,张国焘和他的新婚妻子杨子烈遭到政府逮捕,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张国焘承受不住压力,供出了一份共产党人的名单,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大钊的名字。

作为将张国焘带入共产主义道路的领路人,李大钊堪称是张国焘的恩师——张国焘自己也曾这样说过。但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国焘没有坚持多久就将李大钊供了出去,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而这件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为人知,直到建国后,北洋政府的警察厅档案解密,这才真相大白。

在档案的记录中,张国焘向敌人供出了一长串名单,其中不只有李大钊,还包括当时北京的全体共产党员,以及全国铁路系统党员。

也许是张国焘的这次招供在背后起了作用,1927年,李大钊被敌人杀害。至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是张国焘间接杀害了李大钊。

被关押五个多月后,张国焘夫妇被释放,回到中共中央继续担任重要职务。

张国焘遭遇事业的低潮,而毛主席却因为成功开展农民运动,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高度重视,隐隐有盖过张国焘的势头。

尽管张国焘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大的反应,但他此时也已经开始正视毛主席,将他视作对手。这次会议过后,张国焘的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日益看重功名和利益。

从两人最初的起点来说,张国焘其实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他为何最终还是被「打败」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那过于膨胀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欲望。

尽管毛主席没有张国焘那样富足的家境和广博的学识,但他始终坚定地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扎实地推进革命队伍的壮大。他接下来的工作,包括在各地的考察,发起农民运动,都是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

这样的工作态度也逐渐赢得了中央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赞赏,他逐渐融入了中央的核心圈子。

1927年,国共革命遭到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连番背叛,同时,陈独秀由于一直在国共合作中坚持错误方向,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1928年,张国焘前去会见隐居中的陈独秀,两人谈话中,张国焘试探性地提出一个建议:他想要另行组建一个工农党。不难看出,此时的张国焘就隐约产生了脱离我党的想法。对权力的追求已经使他忘记初心,他只想组建一个听命于他的势力,至于这支势力是否抱有共产主义理想、是否以人民为本,张国焘并不在乎。而陈独秀对此保持着慎重的态度,没有表示赞同,张国焘也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三年后,张国焘被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在这一时期,他那偏执的本性完全暴露出来,展现出狰狞的一面。

当时,张国焘与当地的原部队领导因理念不合发生矛盾。张国焘主张部队进攻安庆,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部队的政治委员却对他的这一策略表示反对,改为南下。张国焘心中强烈不满,他干脆直接撤了对方的职务,由与自己同时被派来主持工作的陈昌浩接任。

此时,国民党趁机派人前去挑拨离间,造成苏区有人暗中与国民党联系的假象。张国焘果然被蒙蔽,当场下达命令,让部队立即从战场撤出,随即逮捕了那几个「与国民党联系」的「叛徒」。

随即,一场大规模的清洗开始了。

据统计,在张国焘发起的这次肃反运动中,有高达2500人被杀害。

此等丧心病狂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党内的强烈反感,苏区也因此陷入了动荡。张国焘在党内的名望顿时一落千丈。

而他这么做,并非是为了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更不是出于对革命的拥护之心,完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痴迷。

这次大革命的失败给组织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推动了党内做出一系列调整。

1935年6月,张国焘和毛主席各自带领红四军和红一军,在四川会师。一碰上面,张国焘第一句话就是问红一军有多少物资和兵力。

得知当时红一军经过前一阶段的长征,只剩不到三万人,物资也所剩不多时,领导着接近八万人的红四军的张国焘,当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现在有足够的实力,让自己成为这次行动的领导者。

于是在6月26日的两河口会议上,众人正在商讨接下来该将哪里选作新的革命根据地,张国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想让部队南下。

然而,中共中央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坚持北上。

一意孤行的张国焘看着会议上的其他人,越发执拗的他几乎将众人的反对看做是针对自己,他已经听不进去他人对「南下」和「北上」的利弊分析,只想让所有人听自己号令。

最终,因为意见始终得不到统一,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分裂,毛主席等人率领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机关等组成的中央纵队北上,而张国焘则独自率领四方面军第二次过雪山草地向南进发。

即便如此,张国焘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那股对权力的痴迷反而愈演愈烈,甚至驱使着他继续争权夺利,而最令他不满的人,就是毛主席。这些年间,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图书管理员在组织中的名望不断增长,到了超越他的地步——要知道,当初张国焘还很是看不起他!现在他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心中越发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张国焘率领红四军南下,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指挥不力——短短三个月时间,他的队伍便只剩下不到四万人。

面对这样的大失败,张国焘恼羞成怒。火上浇油的是,另一边率领红一军北上的毛主席一到陕北,就传来了大捷的消息。

一时间,张国焘的能力遭到手下人的严重质疑,众人的怨气越来越明显,张国焘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气急败坏之下,张国焘心中脱离我党的念头越来越难以忽视,他甚至开始计划加入国民党。

1937年,在国共两党的一次会谈中,蒋介石提出: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都派出代表,共同前去祭拜黄帝陵。考虑到当时国共刚决定一致抗日不久,我党对此没有异议。

而这对张国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1938年,张国焘主动要求由自己前去参与黄帝陵祭扫。

然而祭扫仪式一结束,张国焘便几步跨上国民党的轿车,趁我党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一溜烟地开走了。

张国焘的出逃十分匆忙,他甚至将家人都遗弃在了延安。

有着宽广胸襟的毛主席并没有为难他的家人,甚至允许他们离开延安。

但是,这样往往都没有好的结局。

张国焘初期的生活相当舒适。为了让更多我党人被吸引,从而效仿他前来投靠,国民党给了他相当优厚的生活,让他住进洋楼,享受各种美食。

但是蒋介石从未打算赋予他实权或者提拔他,而是让他去做情报工作。张国焘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最终毫无成效,于是当他提供完所有他所知道的情报后,蒋介石便认定此人已经没有价值,最终抛弃了他。

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时,蒋介石制定的撤退名单上甚至没有张国焘的名字。

张国焘心里很清楚,如果留在大陆,身为出逃者的他必定没有好下场,于是他带着家人厚着脸皮来到台湾,最后又因为无法忍受周围人的蔑视,辗转来到了加拿大。

时间来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记者前来张国焘所在的养老院,向他提出一个问题:

「请问张先生,您对毛有什么看法?」

张国焘平静地说:

「属于我们的时代过去了。」

1979年的寒冬中,张国焘身患中风、半身不遂,最终在养老院内独自走完了生命的旅途。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多伦多。

自从他决定与他人背道而驰时,他就已经无路可退。

他的贫困和孤独的死亡,只能说是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