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大白马格力突破天花板的机会,竟然在新能源车上?

2020-12-22汽车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董明珠造车入主珠海银隆的事情,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了。最近又曝光出来一件事,那就是 珠海银隆的部分股权,被放在网上拍卖

从公开信息可以查到,从7月10日开始,银隆新能源将股权放到阿里拍卖网上拍卖以寻求资金支持,截至到目前已经进行了9次拍卖,其中前8次拍卖只成功交易了3笔,交易资金207万元,拍卖的单股定价也从最初的35元一路降到了27元。

我查了下, 这部分股份应该不是董明珠的,否则网上早就炸了。

有媒体报道这部分拍卖的股权似乎属于银隆集团,是珠海银隆的大股东,持有银隆新能源25.9895%股权。 根据企查查消息,目前银隆集团法定代表人是孙国华,二公司实际控制人仍然是已经人在美国隔空喊话的银隆前老板魏银仓,并且为魏银仓全资控股人。

我个人判断这件事应该是董明珠还在排除她自己踩到的雷,拍卖股份被网友发现了大家一起来吃瓜而已。

目前董小姐应该还不至于走贾布斯的路。

珠海银隆这件事发展到现在,让我 意外确定了新能源车供应链上的一个投资机会

不过讲之前,为了便于大家深刻理解,我先和你们讲下更早的前因后果:

2016年10月28日,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银隆100%股权,因中小股东强烈反对而落空,董明珠当场发飙,说出了当时的经典名句: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当时大多数人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面上对银隆的估值是50-60亿,为什么要溢价两倍花费130亿收购?

2、珠海银隆的收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且钛酸锂电池技术不成熟;

3、说好卖一亿部的格力手机,虽然官方没说什么,但明眼人看着都是失败。

4、增发还会稀释我们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格力两项增发总共增发约14.8亿股,占原有股本的25%。增发完成后,格力电器总股本将从60.2亿增加到75亿股,这意味着除了参与100亿定增的格力集团和董明珠,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被摊薄了25/(25+100)25=20%,格力还是那个格力,但我的分红会减少20%,换谁谁乐意?

5、格力你的财报显示公司还躺着1000多亿的现金,为什么不直接用现金收购?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 历史上搞家电的同行们又不是没试过,比如春兰97年造重卡,失败;奥克斯03年做SUV和皮卡,失败;格林柯尔03年做客车,失败;美的集团09年造客车,失败,你董明珠带的格力凭什么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中小股东就一起否决了这套方案,这事儿也就黄了。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董明珠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我董明珠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我的性格里有非常倔强的一面,一旦认准了一件事情,不成功就绝不会罢休。

所以后续的就是董明珠干脆个人名义单干,还拉来了好友王健林和刘强东,三人一同出资30亿,获得银隆22.388%的股权。

然而剧本和董明珠想的很不一样。

2018年1月16日,媒体报道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公司连遭供应商上门讨债一事,之后珠海银隆资金链脆弱、欠款已达十多亿等消息继续发酵。

银隆内部人士称:「银隆要求员工上下统一口径,不让谈论此事。」 不过问题接踵而来,「银隆订单下降」、「大面积停工」、「人员流失」等情况接连被曝出,董明珠和珠海银隆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这些雷都是银隆前老板魏银仓留下的。

2018年12月,魏银仓从香港前往美国,原总经理孙国华已被公安部门限制出境。2019年4月,银隆官微发布声明,该公司董事、原公司总裁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

这个坑的深度,远远超过了董明珠的想象,而银隆也未能按照预期发展起来,反而开始逐渐被落下: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最新数据,2019年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达2708辆,同比下滑高达62.8%。

董明珠的造车事业,遇上大麻烦了。

银隆里面的坑,作为在商海身经百战的大佬,董明珠真的没看到?

董明珠真的是是为了业务多元化而造车?亦或只是看到了新能源车的风口,一定要来参与一脚?

在2018年12月12日的央视财经论坛上,董明珠给出了答案:「加入银隆,后期才知道银隆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过去一年确实很辛苦。」但是她表示自己 坚决不后悔 ,觉得很值得。

是的,董明珠收购银隆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能够让格力杀入汽车空调这一行业。

如果能填上珠海银隆的大窟窿,那么对于一直受困于多元化难以成功的格力来说,毫无疑问又打开了新的市场,新的增长点。

我找了一组数据:

2018年,中国汽车空调产量预计在4425万套左右(对比国内家用空调销量为9740万套),结合电动汽车空调近1500元的售价(家用空调售价在3000元左右),可以想象汽车空调市场也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1500 * 4425 = 664亿元。

——难怪董明珠对收购珠海银隆非常自信, 「如果今年银隆实现销售三百亿元,生产三万台汽车,那就意味着我们卖三万部汽车空调。」 董明珠说,有了银隆这个合作案例,格力汽车向全国推广就会顺利很多。

然而格力杀入汽车空调这件事,可能要比想象中难的多:

汽车空调与家用空调的原理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两点:

1. 驱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做功的是发动机,而驱动家用空调的是电机;

2. 相比于家用空调既可制冷又能制热,汽车空调只进行车内制冷,制热功能由被发动机加热过的冷却液与空气间的热交换来实现。

这两点虽然看似区别很小,但也正因为这两点的原因,汽车空调重要配件压缩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而我们熟悉的美的、格力等企业,虽然在家用空调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在汽车空调几乎排不上名次。

董明珠收购银隆虽然漏洞非常多,但不能不说她确实踩对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随着新能源车的大规模普及,汽车空调也随着新能源车的到来,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发动机的电动汽车,其空调压缩机的驱动任务将归属于电池驱动下的电机,而暖风系统也成为了无源之水,这就要求汽车空调本身兼备制冷制热的双重功能。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上的汽车空调,与家用空调的相似性进一步提升。因车用-家用空调技术差异和汽车产业上下游配套关系被阻隔在外的格力,终于有了进场的机会。

但机会,也只是机会。

因为在国际上,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一直集中在日本和美国几大公司中。日本电装占鳌头,技术水平位居前列,市场份额约占全世界的1/3。此外,杰克赛尔、三电、精工、松下、三菱重工等都是世界空调压缩机行业龙头企业。美国主要是德尔福、伟世通和克莱斯勒三家。

而到了国内,2018年在中国的传统汽车空调压缩机领域,拿到最大市场份额的是华域三电,而之所以可以力压电装、马勒、法雷奥等巨头的关键原因在于其背后的大东家:上汽集团。

——这意味着国内的车企们,其实早就和传统供应链形成了长期紧密的配合关系,负责采购的部门保险起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会轻易选择新进入的格力。

所以格力即便真的有了相应的技术也实力,短时间内也很难杀入到汽车空调市场。(更何况开头提到银隆的大坑,董明珠填上也得花费不少时间)

所以中短期内指望格力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董明珠这个级别的人,思路不但值得我们借鉴,而且从董小姐不惜自己出资也要拿下银隆来看,汽车空调市场真的值得我们关注!

所以我们不妨先董小姐一步,去看看汽车空调市场这个「大草原」究竟如何?

传统的供应商里,倒还真有两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奥特佳和松芝股份。

但这两家各有各的问题,从历史来说俩公司的最大股东(曾经的董事长),一个私刻公司印章将公司卷入民间借贷纠纷,另一个涉嫌内幕交易曾被拘留。 看上去都不是想认真搞产业的人。

而其中的奥特佳虽然入选了特斯拉供应商,但K线的走势有人说这很明显是有资金在坐庄。

总是都不是太好的标的,其实单纯说空调格局小了。

因为新能源车带来的变化可不仅仅是空调,从更大一层系统上来说,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包含空调系统在内的整车热管理。

所谓热管理,通俗讲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和气候,启用不同的方式来调整车内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车内不仅仅是人所在的车舱,它还包括了电池这一对温度非常敏感的系统。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由于动力来源不同,导致制冷和制热存在很大区 别,并且由于增加了三电系统,导致热管理价值量技术难度提高。 而技术难度的提高,也就意味着产品价值的提高和企业技术门槛的提高,这对于我们寻找投资标的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在热管理方向上的产业链中,主要的零部件公司有:银轮股份、奥特佳、三花智控、克来机电、松芝股份、腾龙股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几家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其实都和新能源车热管理关系不大,譬如银轮股份虽然主要业务是热管理,但更多是传统的燃油车,2019 年新能源车业务占比大约有 5%,三花智控目前大概在17-20%,事实上新能源车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

那么未来发展潜力会如何呢?

——我又找了一组数据:传统燃油车也有热管理系统,主要由空调系统、动力总成(发动机+ 变速箱)冷却系统组成,根据测算,单车价值量在 2160 元/套左右; 占整车采购成本的 2%-3%;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价值量可提升 6380 元/套左右,占整车采购成本的 7%-8%。

这意味着对于这些做热管理的公司来说,市场从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时它们如果能跟上节奏,那么就意味着从营收角度讲, 同样规模的业务带来的收入可能为原先的2-3倍。

在这七七八八的热管理零部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只有新能源车才装配的热泵:


热泵这东西很多调研机构看的是各种成本、售价数据,然而 我不看数据也知道热泵一定是未来,而这原因只要在北方冬季开过新能源车的人就一定懂。

因为缺少了发动机,所以热量来源就变成了需要依靠电,很多车目前使用的是一个叫PTC的模块,这个模块本质上干的就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方式,一个PTC的功率大约在4kw左右不等,对于部分大型车来说(比如创始版蔚来ES8)甚至会装两个PTC。

两个ptc意味着什么?

创始版蔚来ES8上的2个PTC同时工作时的功率是7千瓦,那么对于动力电池容量为70度的ES8来说,一个小时就相当于消耗了10%的电能,按照ES8综合工况续航355公里来计算的话,一小时就少了35公里。

这也是当年冬季蔚来受到很大抨击的原因之一。而我一直和来咨询买车的人说冬季开暖风用车续航打六折来预估,也是这个原因。

而热泵,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案。

其中的科学原理无需过多阐述,总之热泵可以用更少的能耗来制造热量,为新能源车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我找了一组数据:目前大部分整车厂采用的是价值量较低的 PTC(2300 元),特斯拉、 蔚来、小鹏、沃尔沃等下一代车型采用的热泵系统(3300 元)。目前,热泵系统的渗透率只有 5%,如果热泵系统全面铺开,价值量还会提升1000+。

可以说,热泵才是热管理技术的制高点。

然而可惜的是,目前我们提到的这几家公司,都还不具备独立生产热泵的能力,但好在供应一部分零件还是可以的。目前的情况大致上是这样:

我问了下行业内做热管理工程师的朋友,得到的回答是, 对于热管理这部分,他们的确是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需求,分别向供应商采购后自行组装的。 因此这部分业务不但不会被车企直接取代,而且还会随着热泵的普及,而逐渐扩大。

(再次声明,奥特佳这公司不但有前科,而且有朋友说这里面有资金坐庄,所以虽然看似1500的价值非常高,但我个人是不推荐的)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一个独家的逻辑:

由于我们很确定即将在国内开卖的特斯拉model Y会有非常不错的销量,而 特斯拉model Y对比model 3的多项改进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个叫「八爪鱼」的热泵系统

特斯拉的这套热泵,和一般汽车热泵系统采用四通换向阀不同,为了满足环境热源和成员舱的热交换,整合了更多的热源的特斯拉,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八通阀,这也是外号「八爪鱼」的由来。

这种不同热源的整合,为特斯拉空调系统带来了多达12种多种功能模式。和乘员舱有直接关系的有四种,如下表所示:

而八通阀也就意味着,对于这套系统来讲,要会需要比一般热泵采购更多的零部件,这也是一个热管理领域特斯拉供应商有机会得到更多订单的原因。

这一切都很难短期内体现出来。

而关于零部件的生产放量,目前已经是特斯拉供应商的三花智控自然会是放量最快的,其次是已经开始生产的腾龙股份,而银轮股份因为是传统热管理出身,虽然目前业务量不多,但介入应该会比一般厂家容易的多,而最后的克来机电,则还需要观察。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号只关注新能源车是不是面向群体太窄了点,实际上并不是的,一台汽车上的几千几万个零件,每一个都有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路和帮助。

本周操作:没有操作

祝大家周末愉快!

汽车自媒体没我懂财经,财经自媒体没我懂汽车

我是未来投研派,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