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肯定是汽车对新中国更有利。
任何一个国家,其中的汽车制造业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整体综合工业水平。
其他任何工业制造品,哪怕比汽车复杂的航天军工,或者比汽车精细得多的手机类数码消费品,都不能大幅提高国家的工业水平。
只有汽车的整体产业链,涉及到数万个零件的制造,涉及到的工艺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科学类别,机械设计、材料学、空气力学、电子电气、光学、化工、纺织学、通讯,多领域交叉融合,共同进步,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准。
而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业属于一穷二白的阶段,根本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链。整个中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只有5万多辆,全部都是国外制造。而1949年美国的汽车统计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辆,光卡车就超过了300万辆。
这里说句题外话,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联军在韩国仁川登陆,攻击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打响了朝鲜保卫战。
而那个时候,新中国自己连一辆自己的军用卡车都造不出来,而底特律当时的产能是年产三百万辆汽车。真的不怪当时的美国人趾高气昂,觉得胜利唾手可得。可我们的祖辈们却硬是打赢了全幅武装,拥有高机动力的联军,仅仅一年时间,就逼得美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议。
新中国拥有自己的汽车工厂,朝鲜战争爆发后,足足过了5年,1955年才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第一辆CA10型解放牌卡车终于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车的历史。当时的民众热泪盈眶,在街上游行,欢呼庆祝着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而此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燃油汽车相关制造业已经发展了近百年历史。
早在1894年,奔驰制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款量产汽车,奔驰VELO,采用了1045ml的单缸冲程汽油机,电点火,化油器,已经具备了现代燃油车的雏形。
其后,就是传统燃油车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发达国家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封锁的几十年。
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17个成员国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 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其中1952年专门成立了「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针对性的禁运和技术封锁,巴统在1994年随着美苏冷战结束,宣布了解散。
但随后,1996年,更多的西方国家,共33个国家在荷兰瓦森纳开会签署了 【瓦森纳协议】 ,继续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技术封锁,实行技术和设备分离的政策。中国可以高价进口设备,但是技术却不泄露给你,甚至后期维护和保养全部都得由国外进行。
这样的技术封锁方式,也导致了中国汽车界几十年发展的萎靡。
1980年,国内放弃了自主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想采用 市场换技术,培育自主品牌 的发展。但是一直到2000年初期,整整二十多年,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养肥了国外的众多汽车品牌,使得进入国内的汽车品牌由十几个扩充到几十个,而国内的汽车企业却没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两千年初期,合资建厂了二十几年,所谓的自主品牌,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有的汽车重要零部件都受制于人。
要知道,在2000年的时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包括日本、韩国,甚至是我们看不起的印度,都掌握了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而中国却不在此列。
即便到了现在,2022年,这种技术封锁依旧存在,并没有丝毫的减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和我们分享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
即便是今天,我们自主车企花费大时间、大精力研发的燃油汽车,从来都不能在国外销售。我们车企改良的技术,也往往被国外认为是剽窃。我们合资车企的中方甚至研发、改善技术,都会受到另一方的阻挠。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铁了心地要推进新能源,铁了心的要扶持国产的新能源汽车,不让别国的电池企业进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电池企业。为了新能源能够成长,本就不富裕的国家十年补贴了数千亿。
因为国家的这一句弯道超车,不知道包含了多少代我们父辈的血和泪,包含了多少汽车人的屈辱和不甘。
和平的时代下,实际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直都没停止过,过去没有停止,现在没有停止,未来也不会停止。
而如果1949年,我们的先辈有一辆完整的纯电车,未来的几十年内,大概率能绕开那些国家的燃油技术封锁,提前发展出自己的新能源技术,能够加速提高自己的工业水准,不再受到那么多的束缚,那又会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