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将停止其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汽车订阅服务Care by Volvo,转而聚焦于其核心业务以及即将上市的全新产品线,以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在此之前,梅赛德斯-奔驰、福特、奥迪、宝马等已经先后终止了各自的整车订阅服务。这一此前被视为前沿的商业模式似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所抛弃。
0 1
沃尔沃按下「暂停键」
汽车订阅是一种介于「租」与「买」之间的新型汽车使用方式,类似于长期租赁。用户按月支付一定费用,获得车辆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用户可以灵活选择订阅期限,从1个月到几年不等。用户在订阅期内可以多次更换车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随时终止订阅。相比汽车租赁,汽车订阅的形式更灵活、更个性化,非常适合年轻消费者。
一直以来,沃尔沃都是汽车订阅模式的忠实拥趸。Care by Volvo是沃尔沃汽车前首席执行官哈坎·萨缪尔森的创意,2017年9月伴随沃尔沃XC40的亮相而发布。当时,沃尔沃方面表示,客户可以以以每月699欧元的价格签订一份为期两年的订阅合同,他们将获得车辆维护、保险、轮胎更换等服务。彼时,共享风潮兴起,沃尔沃希望在汽车界成为这股潮流的引领者,并预计5年后该品牌销量的1/5将来自Care by Volvo。2018年初,沃尔沃XC40在欧洲开始交付,订阅项目也随之启动。该项目帮助沃尔沃吸引了那些原本不会考虑该品牌汽车的人,根据前几年的数据,80%的订单来自于该品牌的新客户。
如今,作为汽车订阅先锋的沃尔沃决定暂停这一服务。该公司计划将其在德国、荷兰、瑞典和挪威的Care by Volvo订阅服务的有效合同转让给新的合作伙伴,同时逐步取消在英国的汽车订阅计划。同时,沃尔沃还证实,已在美国市场终止了曾在40多个州推出的Care by Volvo订阅服务。
为何终止汽车订阅?面对外界的追问,沃尔沃美国公司发言人拉塞尔·达茨给出了官方回应:「基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考量,我们决定暂时中止‘Care by Volvo’服务,旨在集中资源用于我们的主营业务和即将发布的产品,同时也寻求通过此举进一步精简运营流程。」
不过,达茨强调,这一决策并不意味着沃尔沃彻底放弃订阅服务模式,而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策略调整。「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会暂停这项服务,但保留了未来重新引入订阅服务的可能性。」他说。另外,达茨拒绝透露美国客户的数量,但表示,参与该项目的客户可以继续完成合同期,之后可获得1000美元的信用额度用于购买新的沃尔沃汽车,或者获得500美元用于租赁。
对于沃尔沃汽车来说,这是该公司又一个重大战略转向。就在9月初,沃尔沃汽车宣布,不再坚持2030年转型成为纯电动品牌的目标。该公司预计,到2030年,其全球销量的90%~100%将为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其余将为普通油电混合动力车。调整目标的原因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降温的情况下需要「务实和灵活」。另外,沃尔沃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该公司目标不再是通过在线渠道获得一半的全球销量。
0 2
多家车企曾试水推广电车
沃尔沃此前并不是惟一一家尝试订阅模式的车企。汽车订阅服务迎合了部分消费者从「拥有汽车」转向「使用汽车」的消费趋势变化,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汽车订阅在欧洲风靡一时。由于汽车用户日益年轻化,传统的汽车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汽车订阅带来的从汽车拥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年轻消费者发现,他们或许可以享受更加灵活,更具性价比的汽车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电动汽车品牌都曾试水汽车订阅,很多传统车企也曾通过汽车订阅项目来推广旗下电动车型。2021年,沃尔沃还曾将Care by Volvo订阅服务与其作为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电动汽车的订阅量是燃油车的7倍。因为当时很多欧洲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仍抱有疑虑,而汽车订阅可以让用户以极小的初期成本「尝鲜」,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车型,尤其受到年轻用户的青睐。
据了解,凯迪拉克、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福特、捷豹路虎、现代汽车、领克等多家车企都曾推出不同版本的汽车订阅方案,在欧洲、美国等地推广试水。其中,2017年,凯迪拉克在美国推出了名为「BOOK」的订阅服务,客户每月支付1500美元的订阅费,就可以使用XT5、CT6、凯雷德等车型,并且可以在1年内多次更换车型。
保时捷也于2017年底尝试在美国亚特兰大市推出订阅服务,之后将其扩展到欧洲和北美的多个城市。保时捷北美公司曾介绍称,订阅这项服务的用户中,有10%的人此前从未拥有过一辆保时捷。
领克是最早开始在欧洲启动订阅模式的中国汽车品牌。早在2016年领克品牌发布之时,就提出了按月付费的订阅制商业模式,并于2020年在欧洲地区落地,月租费为550欧元,涵盖保养、保险等费用。2022年,蔚来汽车也宣布在欧洲推出订阅模式,支持灵活租赁和长期租赁,最短可以1个月起租,最长可支持12~60个月的固定订阅周期,并可选择不同的配置和电池包。
在中国,订阅模式也同样有不少车企在尝试。2019年,北京现代的「悦享出行」订阅服务率先在成都落地,提供车龄在1年以下的新款车型。2022年,极氪推出车辆订阅服务。
0 3
运营成本较高,难以为继
尽管汽车订阅拥有收费灵活、可随时尝试新车等优点,但相对高昂的价格、居高不下的服务与运营成本成为汽车订阅推广的主要障碍。据了解,各大品牌的汽车订阅费用高低不一,有些相当昂贵。例如,宝马集团2018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启动了订阅服务试点,用户可以每月支付2000美元享受基本服务,或每月支付3700美元获得M运动车型的使用权。「在纳什维尔地区,每月3700美元的顶级方案在成本方面几乎是租借一辆宝马M5的3倍。」外媒在相关报道中进行了这样一番计算。在面对较高的订阅费时,很多潜在用户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传统购车或租赁方式。
另外,订阅服务的一大吸引力在于提供多元化的车型选择,这就需要有一定规模以及品类丰富的车队作为保障,并且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做到快速响应。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Care by Volvo就曾因一再推迟交车时间而令客户满意度下滑,还有一些品牌无法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车型。蔚来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斌此前坦言,订阅模式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需要非常强的运营能力。再加上高昂的车辆维护、保险以及管理费用,使得许多企业难以在保证盈利的同时,维持这种服务的长期运营。
此外,汽车订阅本质上是租赁,用户并没有对车的所有权。因此,面对每个月的大笔开销但却没有归属权,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都感到「不值」。因此,在中国市场,汽车订阅服务的使用基盘量不够大,导致运营成本高企,未能形成良性的商业循环。实际上,不只是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其他市场亦是如此。
2019年福特在取得「令人失望的实验结果」后,出售了旗下订阅服务平台;2020年,梅赛德斯-奔驰以需求低迷、市场表现平平为由,取消了这一服务;2021年1月底,宝马在美国的汽车订阅试点项目在运营3年后宣布取消,称该方案「已达到能力极限」;奥迪同样关闭了其2018年推出的汽车订阅服务。而北京现代2019年在成都高调上线的「悦享出行」订阅服务也早已关闭。
汽车订阅服务从行业变革的先锋,逐渐走向了市场的边缘,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众车企中,沃尔沃已经是在汽车订阅模式上有所建树的车企,但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当然,沃尔沃的退出并不意味着汽车订阅模式完全「退场」,目前仍有一些车企在提供汽车订阅服务,但大多局限在特定城市且仍处于试点阶段,未能大规模铺开。如何控制成本和提高用户黏性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李沛洋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