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方针肯定都是无比正确的,关键是,什么是「内卷式」恶性竞争呢?标准谁来决定?
降价就是内卷吗?降价幅度大一点就是「恶性」的了吗?
摘录几个大厂对内卷化的观点:
李书福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不缺少汽车制造商,真正缺乏的是一个有创新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具备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以及能够展现原创精神的汽车公司。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在同一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竞争带来的「卷」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是优秀产品诞生的推动力。他鼓励行业积极拥抱这种自然规律,从竞争中寻求突破,而非陷入焦虑。
理想汽车说:在车市螺旋内卷的时代,车企降价是普遍现象,但因为降价能引发广泛关注的,基本就三家车企——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因为它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销量标杆,一旦调价,就会改变整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降价的目的,永远是为了促进销量,但三家车企的降价逻辑,又各有不同。
你看, 谁又承认自己「恶性内卷」了呢。大家都站在舆论的制高点,挥舞着大旗 。
你说,汽车价格战会不会继续?
嘴上说好好好,桌子下面踢来踢去。老百姓喜欢啥?
这个时候的「人民的名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