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查了一下:
铃木在中国最巅峰时期也就是2011年,那时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家庭,小型、廉价的车型正当打,铃木一年也就卖了22万辆车;同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销量是1400万+,前三名上海通用、南大众、北大众分别是111万、100万和97万,铃木前十都没挤进去。
到2017年退出中国前夕,铃木已经一年卖不到10万了,同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是2400万+,前三名南大众、北大众、上汽通用分别是204万、195万和190万。
可见铃木在中国从来不是主流品牌,它一贯的市场策略就是用特殊车型满足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你让它投入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去硬刚德系美系日系的主流厂商和大众车型,只能死的更快。
家里养过狗的都知道,一般体型越小的狗,比如泰迪、京巴吠叫越频繁,无他、壮胆而。所以铃木桑那句「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你也可以当他是给自己壮胆,毕竟在其他外国车企在中国高歌猛进的时候,铃木裹足不前,总是需要找些理由给自己提气的。
至于回答里有些答主阴阳「铃木离开中国也过的很好,一年也有三百万辆的销量」「中国市场没那么重要」,你们也不看看铃木现在的销量分布。全年的数据我没查到,只查到2024年1-6月,铃木全球卖了166万,其中日本卖了37万辆,印度卖了91万,两个国家合计占了全球总销量的77%。日本是人多地少道路狭窄,铃木的车型几乎是量身定做;印度是经济刚起步,加上道路基建的落后,特别需要小型廉价的汽车。
可见铃木自始至终就是那个策略,靠特定车型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是如此(2012年铃木就退出了美国市场)。这个时候我就好奇了,一说到中美脱钩、某些中国企业要退出美国市场,某些群体就一片唱衰中企;到铃木这怎么又成某些人吹捧成「坚持自身不妥协」的典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