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从奇瑞海外销量来看,是不是即便没有新能源,中国汽车也到了爆发的边缘了?

2024-06-28汽车

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劲搞新能源弯道超车了。

既然决定了搞新能源,就已经预判了,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发展燃油车,中国汽车爆发,形成碾压性优势的时间要更长。

从另外一个角度,高端市场是技术成熟度一个很好的检验场。可是高端市场自主品牌 燃油车 卖得上价的,超过50万的有几辆?

如今卖得好的, 问界M9、仰望U8、理想L9 都是新能源汽车,因为在新能源技术上,我们形成了我有你无的压倒性优势,而燃油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大家都有,何况我们又是后来者,形不成碾压性优势。

回到问题本身,再来说说奇瑞的海外销量,确实卖得不错,而且以燃油车为主,但是并不表示,在燃油车领域,奇瑞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奇瑞的海外销量高,有另外的原因。

上图是我们汽车出口的国别分析, 俄罗斯是燃油车出口第一大国 。但是众所周知,俄罗斯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因为俄乌战争,很多西方的汽车品牌撤出了俄罗斯,留下的市场空白,正好让我们的企业奇瑞、长城等填上了。

下面是2023年俄罗斯的新车销量数据。

我们的自主品牌,占据了俄罗斯市场相当的份额, 销量前三的就是奇瑞、长城、吉利汽车 。图中划红线的都是奇瑞的品牌或子品牌,加起来 20万左右 的销量,长城的品牌哈弗,坦克加起来也有15万左右,吉利8万多。

所以说, 出口销量大增,并不一定表明我们的燃油车也到了爆发的边缘了,和欧美车企在海外的正面市场冲突,还没有大规模发生

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同合资品牌的竞争,也只是近两三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自主品牌才真正跨过了50%的分割线,逐步形成优势地位。

回顾前十年左右的自主品牌崛起历史, 2015 - 2017年 ,是一个逐步上升的阶段,因为自主品牌主打低价,5 - 15万以下的中低档市场,从性价比上形成优势,抢占了合资车不少份额。

但是2018年后,随着合资车企的价格下探,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丧失, 一度下探到2020年的35.7%

而自主品牌的再度崛起,就是 2021 年开始的,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的大卖,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最终于2023年取得了自主品牌 51.9% 的市占率,突破了50%,形成了自主品牌的主导市场地位。与此相对,是合资份额的不断萎缩,节节败退。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力上碾压了合资燃油车,而不是我们的燃油车和合资的燃油车比,形成了碾压性优势

但是,我们燃油车的技术发展,确实也在突飞猛进,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也已经可以和国外的老对手们掰掰腕子了。

比如,龙蟠杯第七届 世界十佳变速器 ,长城的9AT、奇瑞的孚祯动力FA840等榜上有名。

当然,这是我们国内搞的榜单,国外的榜一般很难上。

比如说沃德公布的 2023年10佳发动机/动力系统 ,其中包括4款内燃机、3款混合动力、3款纯电系统,具体名单下:

  • 宝马M2——3.0升 六缸 涡轮增压
  • 奔驰 AMG C43—— 2.0升 四缸 涡轮增压
  • 雪佛兰 Corvette Z06 —— 5.5升 V8 自吸
  • 福特Mustang Dark Horse——5.0升 V8 自吸
  • 道奇大黄蜂R/T——1.3升四缸 涡轮增压 PHEV
  • 丰田Prius Prime——2.0升4缸 PHEV
  • 本田雅阁混动——2.0升四缸 HEV
  • 现代Ioniq 6——纯电动力系统
  • Lucid Air(图片) Touring——纯电动力系统
  • 日产Ariya—— 纯电动力系统
  • 比亚迪的唐电驱系统只获得了个提名。所以说,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就全球的汽车工业来说,欧美掌握着燃油车相关的很多专利、技术,以及汽车工业相关的评价体系,话语权等等

    我们如果延续燃油车路线,很难突破重重封锁。

    但是,假以时日,我们的燃油车技术肯定也能取得比较大的成绩的。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长城获奖的 9AT变速箱 ,其实就是挖来了奔驰9AT变速箱的主导研发者 - 号称自动变速箱之父 格哈德亨宁 搞出来的。

    所以,只要时间给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我们也能搞出来高端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搞出来了又怎样呢?你有三大件、他也有三大件,形不成碾压性的优势。

    要想取得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上的突破,形成我有你无,碾压性的优势,还是得靠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