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个月,理想L9和问界M9可能要迎来一波来自腾势N9的竞争压力了。在今年广州车展首发的腾势N9,内饰在这两天正式亮相,和很多人预测的一样,作为一台全尺寸旗舰级SUV,6座布局,小桌板,副驾屏,二排独立座椅,当然了,包括通风加热按摩等一套完整的MPV式座椅功能,自然也都是拉满的,二排吸顶屏和中央扶手后方的抽屉式冰箱,也出现在了腾势N9身上,而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新三样」之外,腾势N9还有易三方技术和云辇悬架,双重buff的加持,让腾势N9面对有先发优势的理想L9和问界M9,竞争起来似乎更有底气一些,那么腾势N9究竟有多能打呢?
长后悬+高车身,三排空间比问界M9更实用?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四轮四角设计,往往更有利于舱内的空间营造能力,短前悬和短后悬,直接把有限的轴距利用到了最大化,不过对于6座SUV或者是全尺寸的车型而言,短后悬在这里就必须要舍弃了,毕竟为了第三排的乘坐空间和舒适性考虑,只有适当拉长后悬,才得以更好的容纳第三排座椅,问界M9和腾势N9就同样遵循了这个道理。既然底层的设计逻辑都一样,那谁的空间更大一些呢?可能有人会引出轴长比这个概念,理论上讲比值越大空间越富余,可问题是,不论问界M9、理想L9还是腾势N9,这三款SUV的轴长比都只有0.59左右,轴距不足3米的奔驰GLC(7座版)反而超过了0.6,难不成,B级燃油SUV的座舱空间比全尺寸新能源SUV来的还大?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
原因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之所以这三款全尺寸SUV的轴长比都不高,核心原因正是要塞下足够实用的第三排座椅,所以后轴不论如何也无法做短,即便是给二排座椅长滑轨思路,通过调整二排位置释放第三排的腿部空间,但最起码的舒适性仍要照顾到,所以座椅的摆放位置就不可能放在后悬架纵向受力的正上方,若是从外观方面来解释,就是不能直接放在后轮中心的上方,所以即便是奔驰GLC还是汉兰达,后悬明显是要更短的,而长后悬的设计,一方面平衡了第二、三排座椅的空间性,另一方面还能照顾车辆在高速场景下的车身稳定性,所以拿轴长比作空间参考,这个方式并不严谨。要是再换到账面数据上来看,腾势N9的长宽高和轴距,比问界M9也没有领先太多,基本只有10mm-30mm的优势,而且,由于易三方技术的加持,腾势N9的后轴除了两台电机外还有一台后轮转向电机,第三排的地台便出现了相当显眼的突起,这对坐垫厚度甚至是头部空间,都不是有利的因素,如此一来,腾势N9还能实现大座舱空间吗?其实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优化D柱角度,调整车身框架比例;二是丰富二排座椅滑轨角度,直接套用MPV的摆放逻辑。
优化D柱很好理解,就是尽量减少车身的第四根支柱倾角,避免做出类似溜背的曲线,从外观的效果来看,便是Y0线从A柱到D柱的走势都极为平缓,直到完全越过D柱才出现拐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减少车顶对第三排座椅的空间压缩,当然了,问界M9和理想L9这类三排全尺寸车型,也都是相同的设计逻辑,而关键就在于,适当增加车身比例,比如腾势N9的车宽给到了2米级别,这样便能获得更宽敞的横向空间,如此一来,二排座椅的滑轨距离不仅可以做的更长,也就能更好的作出横向移动了,即便是将腿托椅背完全展开作零重力模式,第三排的中间位置影响依旧相对较小,这是比问界M9和理想L9明显有优化的地方。复盘下来可以看到的是,腾势N9优化了第三排乘坐体验差的问题,头部和腿部给到了实质性优化,不过要想做到所谓的全部座椅舒适平权,其实还需要解决一件事,即优化悬架舒适性效果。
作为腾势的新旗舰车型,底盘配置肯定也是拉满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方案也是肯定的,重点是三电机四驱的易三方技术和双腔空悬的云辇A系统,易三方的技术原理不再赘述,效果是能锁死单轴,让车辆做圆规掉头,其余3个动力轮会根据和地面的摩擦力随时调整扭矩输出,主动式后轮转向的加入,无疑再把转弯半径给到了最小化,高速场景下急打方向盘,车身稳定性也能保证到,真正保证舒适性的其实是云辇A架构,双腔空悬能够在110mm-190mm之间调整离地间隙,车身底部的传感器在获取路面数据后,会通过双腔式的设定实现悬架硬度调节,技术逻辑类似问界M9的途灵底盘,效果都是主动式调节底盘高度或悬挂硬度,再匹配相对应的路况环境,不同的是,华为的这套智能底盘还有单独的底盘算法,更多的是强化主动效果,而腾势N9的这套满配云辇A,除了深挖舒适的同时,更多的还有精准灵活的操控,所以最后在体现到第三排的乘坐感受上来看,前者的舒适性效果自然是更好的。
激光雷达降价后,腾势N9售价可能40万起?
纵观眼下腾势汽车产品阵容,同时支持易三方技术和云辇系列智能底盘系统的车型,有腾势N7、Z9和Z9 GT,对应的价格分别是23.98万起和33.48万起,从尺寸和定位考虑,作为旗舰的腾势N9,价格级别必然不会是20万级或30万级,参考同级的问界M9和理想L9,价格是46.98万起和40.98万起,可以大胆推断,未来腾势N9的起售价,至少也是在40万起步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面提到的「新三样」之外,这次腾势N9还带来了激光雷达版本,这就意味新车在智驾能力方面,会有高速NOA功能,当然也不排除未来也有不带激光雷达的普通版本,那么问题来了,腾势N9的起售价,具体会在什么范围?
既然提到了激光雷达版本,那不妨就从激光雷达的成本角度展开分析,早在2019年,也就是特斯拉Model Y发布的同年,激光雷达产业的单颗报价大概是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万多元,2021年跌到7万元,2023年降幅超过七成,首次跌入千元时代,需要提及的是,国产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在3年前,就量产下线了96线RS-LiDAR-M1型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已应用于仰望U8),探测距离在150米左右,采购报价单颗约3000元,今年还发布了126线MX中长距离固态激光雷达,比华为192线半固态探测短50米,但厚度控制在了25mm,价格控制在1000元左右,一径科技同样在今年发布的ZVISION EZ6 SPAD激光雷达,探测180米,市场价格则滑落到了2000元边界。
按照这个现象推断,接下来的激光雷达价格趋势,只会朝着更卷的方向去走,另外,王传福在今年3月份的商务年会还提到,比亚迪在智驾领域会有持续的技术投入,市场单颗3000元的激光雷达,自研成本只有900多元,也就是说,体现到即将在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腾势N9身上,搭载激光雷达与否,对定价策略基本不再是核心影响因素,拿2025款比亚迪汉作为参考,125km智驾型比125km尊荣型贵3万元,而搭载3颗RS-LiDAR-M1激光雷达的仰望U8,和普通智驾本都是109.8万元,不难推测,未来新车大概率会在SKU方面不出现较大价差,大概率会控制在3-5万元以内。
如此一来,无激光雷达版本的腾势N9,指导价岂不会低于40万?其实也不排除这个定价区间,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个价位介于问界M9和理想L9之间,而且代号L946的领克全新全尺寸插混SUV,也会在明年一季度发布,在用上后桥双轮边电机、后轮转向、2.0T+3DHT等技术后,价格有望做到35万级别,所以,适当通过低价高配的产品策略,带动市场消费热情就更容易一些,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腾势N9未来可能会出现多个配置版本,或丰富的选装配置,比如电子外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大尺寸轮毂,或者是高性能套件等等,在不叠加权益或补贴之前,腾势N9确实是有理由把起售价拉到40万,甚至低于40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