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完题目我心里五味杂陈。
特别是当我看到「受害供应商」几个字时,我深深震惊了下——因为我从未认为「将模具存放在供应商处」是对供应商的一种「利益侵犯」........
我不说丰田,接下来我也不点任何其它企业的名字,我就说说我眼中的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一些行规——我相信,接触这个行业的人大概会有类似的体会。
整车制造企业当然无法制造全部零部件,其绝大多数零部件——无论从数量还是从价值量上来说——绝大多数零部件都是采购自供应商。
那么,供应商在生产制造这些零部件时,就必然会用到生产模具——这个模具可能是供应商自制,但更可能是从模具供应商处采购。
这个模具的投入(无论是自制还是外采)——对于供应商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投入——保险杠的模具,几千万模具费,很正常。
更关键的,这笔投入,100%发生在供应商真正供货、产生收入之前。
而对于这笔不菲的模具费,整车制造企业——会有以下三种支付策略:
1,100%为供应商模具买单。
2,坚决不额外花一分钱,模具由供应商自己——直接——买单,然后供应商将这笔费用摊销到未来所供货的零部件价格中去。
3,前两者的混合——部分买单,部分由供应商摊销到未来的供货量里去。
对于零部件供应商而言:毫无疑问是第一种策略最好——这大大降低了供应商的投入风险;而对应地,第二种策略最差。
对于第二种策略而言,一个极端但却并不鲜见的情形是:
整车制造企业描绘的未来很美好,它的某款车可以年销十万,五年五十万,然而实际最后生产了500台都没有就被市场否定……在这种状态下,那些本来应该在未来摊销的模具费就成了扼死供应商的枷锁,导致供应商就此破产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时的整车制造企业,可以拍拍屁股,转身投入研发一款新的车型,继续在市场上试错……当然,这个时候就要另换一波供应商来一起玩耍了。
……
所以,那些能100%支付模具费,降低供应商投入风险的整车制造企业,在国内汽车行业,绝对是供应商眼中一等一的大善人。
(整车制造企业100%支付模具费,也不是无所求:他们得到了生产的稳定、产能的保障、更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供应商……)
那么,当整车制造企业100%支付了模具费之后,模具的产权自然归属整车厂,但使用方依然是供应商,所以,模具的使用权会通过「租赁/外借」的形式由整车厂保留给供应商。
对此,我没听说过哪个供应商会向整车厂要模具保管费的。
而对于那些不单独支付模具费的整车厂而言,在未来三年五年模具费摊销完之前,模具所有权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模具就是供应商的,那就完全不涉及到「供应商代为保管」一说了。
当然,丰田的这个案例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超过30年的模具」这个就真离谱了。对于丰田这种走量车型较多的企业,其一款车型生命周期大概是8年,备件保障10年,满打满算极端情况模具保存18年就够了,这30年的模具……只能说,丰田没有定期盘点、及时处理他们的模具资产,就是卖废铁废钢,这也是不少钱呢……
至于退货,这更有意思,接下来再写。
没人看,那就简单写。
国内很多整车厂都采用「上线结算」策略。
上线结算,顾名思义就是供应商的零部件上了整车厂的生产线才可以开始结算。换言之,你把零件送到我这,我不跟你结算,等我真要用到你的零件时,我才跟你结算。
对于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好、生产规划差的整车厂而言,「零件送到」和「零件用到」之间间隔,短则数月,长则近年。这期间,供应商收不到款不说,整车厂若觉得用不上这些零件了,那个时候都不叫「退货」,而是叫「通知你领回」……
2024/7/4 9:30再更新
哦吼,有人看了,再多聊两句。
有知友在留言区表示,跟结算过程相比,模具保管费——别说没有——就算有——那也是仨瓜俩枣小儿科。
这确实。
聊聊结算。
结算嘛,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不过在实践中,这个「一手」的过程肯能会比较漫长。
「一手交货」:上面说了,很多整车厂采用「上线结算」策略,也就是说,这件我上线装配使用了,才算你正式「交付」,在我使用之前,这件是属于你供应商的。也如我前言所述,这个「一手交货」的过程,对于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好、生产规划差的整车厂而言,那是几个月的状态。这里,我们姑且按「一个月」来作一般性估计吧。(如果是JIT的上线结算,那这个周期就短得多。但再怎么样,也不如入库结算。入库结算的周期理论上是0.)
「一手交钱」:这个过程就更漫长了。这里面包含账期和承兑期。一个典型的账期是「次月1日后90天结算」——这意味着,整车厂付款周期是90-120天。那么整车厂付款,供应商就拿到钱了吗?90-120天后,供应商拿到的是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期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180天。如果是180天,那就意味着供应商从拿到汇票到实际100%取出这笔钱,要隔半年。
所以,这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周期能有多长呢?
1个月(交货-上线)+3到4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期)=10到11个月。
对于供应商而言,结算的两个极端情况是:
好整车厂:入库结算+银行电汇——结算周期15-30天(整车厂发票入账分为上下两个半月来处理)
差整车厂:上线结算+180天承兑汇票——结算周期一年(在零件入库之后、零件上线之前,供应商随时准备「领回」整车厂不再需要的零件)
在国内是啥情况呢?
我只能说,好整车厂越来越少,差整车厂越来越多——「好整车厂」的情形恐怕仅出现在同是一流global player的整车厂和供应商之间。
对于丰田这个事吧,它在日本可能是新闻。
在国内,它不该是一个新闻,它是对国内汽车行业从业者的嘲讽——「把这当新闻报道」本身倒是可以成为新闻。
换句直白的话说:国内供应商大多数时候恐怕是没资格受「类似丰田这种行为」的侵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