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奇瑞智驾不客气,「吹牛」的背后是底气

2025-01-06汽车

最近尹同跃老总又说了,自己这个「老汉「也开始「吹牛」了,前年「吹牛」新能源不客气,今年「吹牛」智驾不客气,要进入第一梯队。一个厚道敦厚的人说自己「吹牛」,那是自嘲,你要打起精神,看看他背后到底有什么在支撑他。

无论新能源,还是智驾,其实都是高新华博士的研发团队扎实地练好了站桩,才支撑起了奇瑞汽车「吹牛」变现实的大厦。

比如,12月15日全新星纪元ET增程四驱上市,首次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猎鹰智驾,能实现高速领航、城市领航、智能泊车三大核心功能,并且明年第一季度就要开通覆盖全国的端到端无图智驾。

此时距离尹同跃在2024创新大会上立flag,声称「2025年智能化也要不客气,必须进入行业头部」,过去了才刚刚两个月。不知不觉间,奇瑞已经把「吹牛」,固定成了每年科技日的「指标」。说发力新能源,一年时间就跻身全国前五,说要做智驾,几个月的时候已经跻身一线。

在当前这个「大跃进」的时代,奇瑞尹总云淡风轻的说说笑笑,却顷刻间变成现实,外行人是不是要吓一跳?那么,奇瑞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尹同跃 「吹的牛」,高新华「背的大山」

在尹同跃当家人喊出「在新能源领域不客气的宣言」,并且真的实现后,很多人开始对这家企业刮目相看。毕竟现在能吹的企业太多了,从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到年销冲破2000万辆,就没有车企不敢立的flag。

奇瑞之所以特殊,就在于看似离谱的喊话居然实现了。那么多合资车企说要做新能源,喊话喊的大家都麻痹了,奇瑞这样「说到做到」的企业反倒成了异类。

不过奇瑞能做到这一点也不意外,在尹总「放飞自我」的背后,是奇瑞超强的研发实力在托底。比如这次喊出的「智能化不再客气」,背后同样就是高新华博士带领的智能化团队在做支撑。

作为最近几年迅速蹿升到一线的车企,奇瑞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在研发领域「过度投入」。很难想象,奇瑞在全球拥有8个研发中心,超过25000名研发工程师,其中近一半是软件工程师,智驾工程师更是超过2000。在很多人以为奇瑞的智驾刚刚起步的时期,实际上奇瑞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研发铺垫,如今只是锋芒初露而已。

所以说,哪有什么「一时兴起」,有的只是「厚积薄发」。在尹同跃立flag之前,高新华们早已蓄势待发,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将最合适的方案搭载到最合适的车型上。

全球五星安全,可以托付生命的伙伴

奇瑞算是非常典型的「工程师企业」,这类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务实,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不搞一些噱头。看一下奇瑞最畅销的十款车型,瑞虎系列6款,艾瑞泽系列2款,风云系列2款,都是一直坚持做的系列。

瑞虎8的销量在今年迎来了最高峰,这么老的系列,最近连续销量突破2万辆。为何?还不是因为奇瑞把「2.0T+8AT」的价格打到了10万级别,这让那些还在用「1.5T+7DCT」的对手怎么跟?讲了这么多年的故事,发现怎么都圆不了了。

而且,高博士说:我们的车在海外ENCAP等测评多是5星。奇瑞是把安全看得比一切都重的企业,厚道得让人感叹。十来万的小车,动不动就是全铝车身,还把星途星纪元ET用起重机将试验车悬挂至高空,车头向下车身垂直于地面,试验车最低端距离地面31.9米,坠地点铺设4厘米厚钢板,试验车自由落体坠落,车头正前面与钢板发生100%重叠正碰,试验车接触地面时,末速度超过90km/h。结果怎样?坠落后的车辆A柱、B柱、C柱整体架构完好。车辆受到冲击后,前排车门表面发生轻微形变,车门均能打开,这为抢救车内乘员保留了救援通道。在撞击时,乘员舱前排安全气囊全部点爆弹出,副驾座椅左右气囊弹出,符合落地时撞击受力状态预期。ABC柱整体架构完好,车门可打开试验车现场静置10分钟后,经现场工程师确认,高压电无漏电、无漏液、无冒烟、无明火。

如何?这样的车,算得上你可以托付生命的好伙伴!

对外倾力合作,依然全栈自研可控

在对外合作以及和供应商的关系处理上,高新华博士也很坦诚,说科技公司和主机厂之间不是你死我活,是协商共赢。车企做技术和产品,科技公司做共性、基础性的工作。代码可以科技公司写,奇瑞要掌握应用层的技术,做的是全栈自研可控,这样的分工成功将双方的优势最大化。

这应该算是实实在在的回答了,对于车企来说,什么是灵魂?什么是自研?不是英伟达也不是高通更不是任何别的科技公司,也不是非要所有代码都自己写,还必须下场造芯片,才能算自研。对于车企来说,搭建基础的电气化架构,推动功能实现,不被科技公司卡脖子,把最好的产品带给用户,就是成功的。尹总说,我们不建议什么都自己做,专业的供应商做了多年,理应比我们主机厂做得好。

关键还是在高新华博士这里,他「背了五座大山」,花了「老鼻子的钱」,所以才有本事把供应商的强项为己所用,就比如高新华博士说的「全栈自研可控」。花「老鼻子的钱「,高新华博士团队才背得起」五座大山「呀。

相较之下,一些车企打着自研的名头,担心这个卡脖子,担心那个要灵魂。都快要2025年了,连个中控屏边框大小都控制不住,给消费者提供的是极为糟糕的体验。很明显,这都不是正常做事的态度。更像是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割那些忠实粉丝的韭菜。

每个企业都会有壁垒,都会有不好推动的事,但这不是不作为的理由。奇瑞智驾,同样也是摸索着前进,成立了生态创新联盟,与芯片、地图定位和软件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合作,做的都是最艰难的事。为什么这么费事?还不是为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

为什么奇瑞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首款标配ADAS车型的量产?为什么敢声称2025年实现高阶智驾功能搭载十几款车型量产上市?本质上讲还是下的功夫足够多。

看一下奇瑞的布局吧,已经量产了与博世、文远知行合作的双英伟达Orin-X方案,也有基于地平线征程J6E芯片的方案,以及基于高通8620芯片的方案。还预留了英伟达Thor芯片的高阶方案,出手就是技术层面的All in。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诞生于三线小城,从小草屋起步的奇瑞,出身实在不太高大上。因此他们只能在人后不断努力,才能在人前看起来毫不费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必须得弄清所有的技术细节,才能保证不被坑。新能源也好,智能化也好,对于奇瑞来说不过是又一个大的技术课题。已经奔跑了这么多年,似乎一直跑下去才是奇瑞的舒适区。

只是又多了一家企业「不客气」,2025年的智驾竞争加入新的玩家,新势力们的护城河还够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