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各地出租车最大的问题是:服务质量得不到完善的保障周期。
我之前经常各地出差跑,杭州、武汉、上海、苏州、北京、南京这几个大城市去的最多。
基本上从机场、火车站、酒店前往客户公司都是打车,遇到的各种糟心事不少。
归纳一下,主要分三种情况,难以维权:
1.上车前,对车辆情况缺乏准确预期。
比如有的高级酒店门口,门童和出租司机是有勾连的,普通1.2元的车是上不了车道的,爬活儿的基本那都是2元起的高档车,偶尔还有2.5元的。
客人看到车已经给你停在门前,司机下车拉开车门了,大多不好意思不上去。
这些高级出租车尤其爱拉老外,去趟长城山脚下等着,「好心」告诉对方这里不好打车等你们回来,一天来回两趟就能挣一千多,去一趟机场基本也是一百多。
而网约车就不同了,打车之前,你能明确的知道来的是什么车,什么档次,有预期大概会是什么服务,价格会是多少。要等几分钟就能上车。
2.上车后的,对费用很容易有争议。
很多出租都存在「宰客」的情况,尤其在武汉、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本地出租车司机看到拎着行李箱的游客最爱挺车,上车了就故意说本地话,假装听不太懂普通话。
绕几圈路最后扔到酒店或者机场,50元的车程一般都能跑出来70多块,你还没法计较,因为他不是那种故意原地绕圈,是在几条都能到的路上,刻意选稍微远一些但快一些的高架之类。
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留了收据打了客服电话,也等不到退钱。
我在北京投诉过两次绕路,坐在车里电话投诉,对面让我先把费用结了回去等他们处理。
过了几天说查证了,的确绕路了,司机已经送去学习班了,但没有提怎么退给我费用。是不是真送去了,我也不知道,因为很多公司会保护他们自己的司机。
而网约车就很简单了,有推荐导航路线,不按照开不等乘客有异议,APP就弹出提醒了,让你确认是否线路正常。
我在武汉遇到过一次网约车绕路。
去看樱花,回程睡着了。发现比去的时候多了20元。在APP上点了下投诉、绕远、退费。不到1分钟软件对比了正常线路自动到账。司机怎么处理的我不在乎。
3.下车后,有问题不容易找到人。
我在出租车上忘过两次比较贵重的东西,一次是北京丢的手机,一次是在泰国丢的是电脑。
非常幸运的是都留了小票,但打过去也找不到司机本人,都是公司的电话。
等待公司联系司机的过程也是比较忐忑的,哪怕两次都是下车不到五分钟就反应过来忘记东西了,依然等待了几个小时才拿回自己东西。这两次我都给了司机几百块的小费感谢。
北京的那次印象尤为深刻,因为司机拿了五百块的感谢费后依然不满意,骂骂咧咧说就给这么点儿,你那个苹果手机一万多呢。
我赔笑说自己是学生,手机父母给买的实在没什么钱,又给加了两百,司机才不情不愿地走了。
泰国的司机反而素质很高,没要钱就准备走,而且是第二天专门跨了半个普吉岛给我送过来的,因为前一天出租车公司就解释了,说他回家了,距离这里三小时车程。
我询问了酒店的经理意见,表示给200元人民币就很多了,但我依然给了他500,因为司机车上还带着他老妈,说是老人自己在家没人照顾,他都是带着妈妈开车。
塞给他钱时候,他双手合十推辞,我把钱给了老人才笑着收下。
网约车也丢过一次,同样是电脑。打的是专车。
结果因为当天回家就洗澡,我忘了带电脑回家这事,结果是网约车平台先打给我电话。
说司机联系平台,希望得到我的手机全号,因为我忘记东西了,平台代为确认。
我这时才发现自己忘了东西,走下楼司机已经把车开回来了,前后没有超过15分钟。
我给他200元,他始终推辞不要。说公司有规定,不能要,而且有内部记录。
我拉他下车,说刚才和你聊了一路世界杯,等下还说各自回家都要看球,我请你吃顿小龙虾。
然后把这200塞到了他衬衫里,他才没再推辞。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后来哪怕专车涨价到了普通快车的1.5倍左右,我依然会打。
总体而言:
出租车给人的感觉,没有什么服务精神,这就是一笔买卖,卖家和买家要斗智斗勇博弈。
而网约车给人的感觉,的确平台作为收费对象,再给用户提供服务。虽然这几年普通快车的质量在下降,只剩一些职业司机租别人车在跑,但至少平台监管是及时的。
如果乘客遇到了问题,出租车司机和他的公司给人感觉是一种「帮派和小弟」的共同体关系;而网约车平台和司机,反而是一种上级监督不讲情面的规则关系。
打网约车,大概率你是能按照打的车型,费用,就预估这次旅程的体验的。
而打出租车,每一次都好像在玩轮盘赌,很可能遇到个Giao司机,开启一次奇妙的历险。
关注也说,阅读 更多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