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整改:2010年
很遗憾,这车调试出来的小问题几乎全数留到了上线运营期间。这些问题也一个比一个搞笑:车门与站台屏蔽门不联动,有时车门开了半天还不见屏蔽门动作(似乎我还亲见过一次,那场面蔚为壮观);停站时对不准屏蔽门;报站报完后会莫名其妙说一些无关内容;这些个低级错误。该车驾驶体验也极差,司机几次和调度员诉苦,说不想接到那4列车。
深铁的选择也很果断,2010年中期,该批车第一次被封存整改,距离上线才没几天。
半年后的2011年初,「好车」正式复出。不过鉴于它以前的表现,加之当时1号线并没有全线贯通,调度员不敢让它在已开通的路段跑,而是让它在未开通的那一段试线。直到2011年6月,1号线全线开通,这批车也终于有了回到正班车的机会。
第二次整改:2015年2月底(123车),2015年11月(124~126车)
然而,之前的状况并没有根本上改变。
那批车回到正班后,由于1号线客流量高涨,深铁不得不让它跟那些老车一样在线上持续运行。那些列车也很听话,拖着它们的身躯在线上接送着数以万计的1号线乘客,即便它们依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深大站台,调度员们凝望着一列列红飘带的车子从身边经过,满载而归,心想,它们再差,也值了。
直到2015年初,123车发生了大型故障。深铁痛定思痛,决定把123车拉下线进行再整改。这一整改就是好几年。晚些时候,其它车在检车的时候也发现了致命漏洞。11月份,深圳地铁正式决定把124~126这三辆车拉下线整改。
同年,新买的一批车开始投入1号线运营,从此好车们的上路几率也宿命般的大大降低。好车们心有不甘,但也倍感无奈。
转机发生在2016年。126车大修更换制动后,终于得到机会上正班测试。这期间126几乎是十几天才会出一次车。它叹息着,怀念着前几年那一天几跑的盛世。那轻柔但有张力的vvvf声,仿佛和乘客们一同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悲哀。那布满贴纸的车身,和其它车的清一色丝印显得格格不入。
2016年9月,它因不明原因再次下线整改。
2018,涅槃重生
历经断断续续三年的大修大改,终于在2018年,123~126那四辆车全数重新上正线运营。
此时的好车,终于收敛了以往不好开且不好坐,小毛病极多的脾气,变得和新车不相上下。当然,一直以来的毛病,至今都还存在,还多了一些新的bug。好在这些缺陷也终于不影响正线运营了。
接着,深铁利用几天的空挡,再次把四台车拉下线进行体检,把一些条件充足可以解决的问题给搞定了。「放心跑吧,少年。」修备人员的眼睛和言语,沧桑中充满了希望。四台车自信满满,再次踏上了1号线这一属于自己的路。
125、126车总算满血复活了,屏蔽门不联动和对标不标准的问题终于从它们的词典上抹去,换来的是平稳的启停和敏捷的操控,虽然报站器还是有些许问题。123车也算是浴火重生,它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15年上线的一众增购车。深铁的修备人员看着它们,露出了激动的泪水。
但是,调度人员还是不放心让它们在周末跑,只让它们在平峰期施展身手。5月19日,调度员终于坚定了信心。「让126在周末跑一趟!」
中午时分,当126在深大站平稳停下等待交接班时,调度员专门对列车敬了个标准的礼,眼神中流露出平日少有的敬仰。60秒后,126平稳起步驶离,调度员深情地注视着它的尾灯,长舒一口气。
如今,每逢工作日早高峰,我们都时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几个月前,调度员从深大回竹子林,看见仍在线下调试的124,以及争分夺秒苦战到底的修备员。调度员好像有意对修备员说,又像对自己说:「很快了。」修备员好像get 到了调度的意思,点头,接:「明天会更好的。」
那天下晚班,他们俩在回程的123上睡着了,梦中仿佛见到了在深大站平稳停下的124。
Johnson Li,12.30日作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