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四季都美,夏天更多了几分魅力。
想想看吧,单是驾车走在雪后的广袤天地里那「江山一笼统」的豪迈,或者看春秋时节泰加林色彩渐变的神奇,同在这澄澈的蓝天白云下,已经够让人的眼睛挪不开位置,更不用说这满目翁葱的夏——翁葱也仅仅能够形容这色彩的浓烈,却远不能形容它的丰富,的确,这里绿的那么丰富!像一个淘气的孩子随手抓了一大把绿染料,又随手在这里或那里抹上一把,因力度大小、染料多少的不同,那就是夏季牧场、泰加林、云衫与落叶松相伴的松林、黄沙中丛生的沙棘了。
乘着揽巡,从阿勒泰雪都机场到布尔津白桦林野奢营地的两个多小时车程,就是在这个孩子的画作里穿行的。搭载了经典的第三代EA888发动机的硬核大五座SUV揽巡底盘那么扎实,即使因偶尔修路「下道」也没影响到乘坐的舒适,如果不是因为沿途的美景,完全可以让长途飞行后的我美美地睡上一觉。
【我的阿勒泰】与「我们的阿勒泰」
这里的夏,天长得让人觉得时间已经停止。
尽管已经是晚上9点,外面的骄阳仍迟迟不肯落下去。在凉爽的房间里,随手翻开【我的阿勒泰】,是消磨时间最好的办法吧。
这是一本似曾相识的书——如果你看过【一个人的村庄】、【科尔沁草原】、【呼兰河传】甚至抑或仅仅看过课本上的【社戏】就会有的感觉。那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又深深爱着生长的这块土地的人才能写下的文字——三者缺一不可。不信?可以对比一下那些短途旅者的作品,自然会有结论。而相比之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显得那样决绝。
如果你曾经看着距离自己的家不足一里之外的荒草地上凭空拔起了一座座厂房,看着一辆辆新车从这里运往各地,30余年间看着自己的父兄辈乃至自己的同学都劳作于斯——一句话,如果你亲身见证了一个地方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安庆路5号」就不仅仅是一个地址,206号门前的石头也会有着亲人的体温。
从这些感觉而言,谁的心中没有一个「我的阿勒泰」呢?!
天终于黑了下来,梦里,阿勒泰下了一场东北的雪。
风车田的「沧海桑田」
如果将远观让人觉得「萌萌哒」而临近却足以引发「巨物恐惧症」的事物做一个排名,我想蓝鲸和风力发电的风车应该是并列第一的吧。
在略显单调的蓝天白云下,迎着刺眼的阳光,一个白色的风车已经令人震撼,更不用说它们成行、成列、成群。「风车田」,谁起的地名呢?形象,但又显得有些儿戏,不!这不是「风车田」,而是「风车阵」!是一个个巨人排成的战阵,叶片就是他们高昂的、骄傲的头颅。是的,他们是自信的,也是骄傲的,仿佛睥睨着这片他们闯入的土地。这样的战阵会提供怎样强大的电力?想想都让人惊心动魄。
远眺,是一汪平静的湖水,脚下,是密密麻麻的、大小不一的、大多洁白色的鹅卵石,这是水流长期冲击才能够形成的地貌。这里难道也曾是水流湍急的地方么?到底是湖水、河水抑或是海水冲击才造成这一切的呢?从地质角度而言,阿勒泰地区在亿万年前还真的是古海洋呢!那么,这片「风车田」果真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化么?
在众多的「油车」队伍里,ID.CROZZ是「少数派」,但有了这些「巨人」陪衬,它们仿佛同样有了「世界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那份从容。
到底是「电比油好」还是「油比电强」呢?先不用忙着下结论吧。看看这「战阵」,也同样看看这些鹅卵石,再想想永恒的时间。
「找辙」冲沙过程里的小感慨
「找辙」是一句北京土语,意思是「找办法」。这句话最初也许是一位「老司机」(或者车夫)发明的吧?只有你亲自驾车通过泥泞的山路亦或是「冲沙」时才明白它是多么的形象、贴切!
「前车后辙」,捋着轨迹走,危险程度当然大大降低,「紧过沙子慢过水」是老司机的至理名言,这「紧」细想想也有「紧跟」的意思在内吧。
纯电车型严格来说在「冲沙」时难度更大——稍一犹豫,车辆打横失速就很容易陷落,还好,ID.4操控性能相当棒,不仅履着车辙安然无恙,甚至在教练的惊呼中顺利闯过了一小段「新路」。饶是如此,「冲沙」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找辙」——无论「油车」还是「电车」。回望高高的沙丘,忽生感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自己新闯入的领域如此自信,急吼吼地忙着「颠覆」呢?这样的人,真该劝他们多来「冲沙」几次——完全探路式地冲上几次后,他们也许就会明白「车辙」的可贵了。
彩虹布拉克「符号」的是与非
一个地方也能「变废为宝」么?当然!比如「彩虹布拉克」。
这个废弃的村庄如今已经因一部热播电视剧大火,倒不能说此时来阿勒泰的游客全部因它慕名而来,但作为旅游团的「必打卡景点」,即使温度高达33摄氏度(更别说如此干燥!)、阳光炽烈的正午,这里游人依然络绎不绝。
从距离拍摄地11公里起,路标已经随处可见。「巴太家」的小卖部门里门外都是自拍或者互拍的游人,想在「发财树」的树干上留一张纪念照?即使是行动笨拙的「大妈」也不是难事,梯子早就备好了,坐在上面,撑开一把花伞或者抖一抖纱巾,嘿!
你看!在这么个传说与景观都如此丰富的地方,一个废弃的村庄能够「起死回生」(我真的找不出什么更贴切的词),无非一个作品讲好了故事,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一个经典车型是不是也有可能因此再创造销量奇迹呢?
相比那些「会讲故事」的后来者,认真做产品的企业,要努力啊!
阿勒泰上空的鹰夏季牧场的牛羊及其他
阿勒泰的鹰真多!这是从7年前第一次来这里就有的感觉。它们有时振翅向上,有时翱翔徘徊,无论哪一种姿势,都那么从容——从容得好像它们不仅仅是空中的王者,也是这一片广袤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然而,这看似随处可见的鹰,却总是和我开着玩笑,他们总是在我忙于赶路时出现,却在我准备拍摄时消失,直到白哈巴村的夏季牧场。
实际上,这个季节,只要开车沿着喀纳斯大环线行驶,转场的牧民村落随处可见。对游人而言,毡房、草地、牛羊在蓝天白云下随手一拍都是美景。而对牧人而言,这些美景,总不过是一个个平凡日子里的片段吧。
从容的不仅仅是天空的鹰,当然也包括这里成群的牛羊,按部就班忙碌着的牧人——那是「坐地户」才有的从容。低矮的栏杆早已经支好,偶尔会间杂一段铁丝网,但这一切「隔断设施」都有点漫不经心:牛羊们吃着青草,随意「漫步」也许就到了隔断之外,与行驶的车辆相向「顶个哞儿」,这时作为驾驶者你能做的只能是暂停车辆,让它们满足好奇心后再从容地离去。
而「体格儿」相对「秀气」、外观又足够俊朗的探歌,更让这些牛羊多看了那么一阵子——谁说它们没有审美意识呢?!
黑走马与冬不拉 生活本该如此简单
夜色再次降临,篝火也已经燃起,这是返程前夜的欢聚,两整天的试驾快得就像一个短暂的梦——一个朝九晚五工作日里午休间的打盹。
「小伙不跳黑走马,英俊潇洒哪里来?姑娘不跳黑走马,爱的心房为谁开?......」伴随着冬不拉的弦声,身着盛装的当地姑娘们开始跳起了欢快的「黑走马」。
黑走马的舞蹈与冬不拉的弦声都是那么简单,但为什么那么动人?我想原因也同样简单:因为,那是真正用心生活才能得来的吧。
一个「镜头」与另外的故事
选择揽境去赶返程的航班无比正确——因为临时修道的原因,返程路况比来时复杂了许多,又因为间或遇到的道路变窄,同样增加了超越社会车辆的难度。可以设想一下当一款车长5152mm、车宽2002mm的SUV跟在一辆电影【无人区】里那辆草料车后的场景吧。感谢同行兄弟高超的驾驶技术,当然同样感谢这款轴距2980mm车辆的操控性和2.5T版强劲的动力,道路稍微宽阔一些便顺利超车,绝不拖泥带水。
如果徐峥饰演的那个主角开的是揽境,就该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吧。
泰加林与贾登峪的传说
7月29日下午5点30分,返程航班非常准时地起飞了,在仿佛正午的阳光下。
在新疆,对时间总会有「误判」——不仅仅在于时差造成的「早」与「晚」,也因这土地的广袤与当地人的从容带来的「疾」与「缓」。与「内地」相比,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舒舒展展的。
从飞机的舷窗俯视,一片片的泰加林仅仅是一块块的浓绿,而只有行车临近、最好是步入其中,你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新疆云杉、新疆冷杉间杂着疣枝桦、欧洲山杨,无论是这个纬度、海拔的「原住民」还是「外来者」,都那么平和地共生着。
对于自驾爱好者而言,铁贾公路(铁热克提-贾登峪)是极美的一段路线,同样美丽的是一个传说,关于贾登峪的传说:贾登峪,蒙语是「贾登的房子」之意。传说曾经的喀纳斯猛兽成群,先民大受其害,而贾登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神秘猎人,不仅降服猛兽,而且经常扶危济困。后来他老了,很久没有消息,当人们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发现他时,他已经安祥地端坐着离开了人世。而自此后,这里便不再有猛兽的侵袭,传说正是贾登离开前与猛兽达成了「互不侵害」的协议。
泰加林与贾登峪,都有着那么一股当今罕见的「君子范儿」。
尾声:
如果说在某个历史阶段,思考是危险的(想想中世纪的欧洲!),那么至少在「卷」当头的当下,思考是「奢侈」的——从这点而言,这次试驾之旅倒真得配得上住宿地的「野奢」二字。
对一款产品(也不仅仅是SUV,甚至不仅仅是汽车)而言,真正的「奢侈」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起码应该具备的一条,那就是「空间的奢侈」——不,您别误会,这和轴距没任何关系,而是指「留给思想的空间」。换而言之,或可如此形容:因足够的实力,它不怕「货比三家」,而就那么从容地等着你,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思考后的决定,因为它坚信,经过比较后,你选择的一定是它——这份「奢侈的空间」,是多少「冰箱彩电大沙发」也无法填充的。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机翼下,灯光与星光辉映的长春,到了。(腹稿于7月29日晚阿勒泰回长航班上,8月1日完稿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