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是不是应该把轻便摩托归入电动自行车一类,重新定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

2024-04-15汽车

首先,你这个提议出发点是好的,但过于乐观,小瞧了广大群众和生产厂家的主观能动性——只在行驶速度上采取限制太单一了,可以参考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限制,虽然新国标和你这个提议半斤八两。

现在通用做法是什么呢,就是非特殊时段(譬如创城、临检)和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下只要戴了头盔规规矩矩的在非机动车道骑,交警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群众有便捷出行需求,一些群体你硬要他立刻马上做出整改也不现实。

譬如说驾照的问题,不去考驾照就没法骑速度相对快一点电动车(按规定应该属于轻便摩托车),完全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自行车要么速度和续航真不行,要么贵的让人怯步。

现在摩托车驾证的考试难度已经有不少朋友跟我抱怨过了,某些半文盲群体通过率可想而知,并且这些群体往往还肩负着相当沉重的养家压力,很难挤出时间去学习驾考知识通过考试。

但话又说回来,电动车难以管理真的是电动车本身的问题吗?

这就和前几天我们讨论的「老头乐」一样,老头乐惹人厌,真的是车的问题吗?

很明显不是,问题出在骑车/开车的人身上,再换个角度说,就算牌照齐全的机动车,它的问题就少了吗?

来源为网络公开数据

所以,把精力放在去划分车辆性质、种类就属于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看起来没毛病,但始终就是无法根治最终的病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真正杜绝的办法就是把驾照费用/难度打下来,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开始普及安全驾驶课,让每一个成年人踏上社会的时候都具备驾驶资格、拥有足够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这样经过几代人之后,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至于那些不具备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也考不出来驾证的群体怎么办,我觉得这个任务还是要交给交警——以社区/村居为单位,交警组织夜校速成班,只要肯下功夫、以运动式的力度去推广普及,那么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驾证和道交安全知识并不难。

(跟当年的扫盲班一样干就完了,…说句难听的,现在社会不具备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比过去的文盲/法盲还可怕,因为这真的关系自身生命安全)

难在哪里?

难在某些人不想挪屁股,放着诺大一份功德不想去积,在务实和务虚之间忙忙碌碌,…需要真正强有力的人物去鞭策他们动起来。

多说一句,现在交警就是挺忙的,很辛苦,但都是修补匠/救火队式的忙法儿,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