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逐年遞增,糖尿病一旦發生,患者往往需要終身管理血糖。每當糖尿病患者看到含糖食物時,腦海裏肯定會閃過一個疑問:這個我能不能吃呢?其實啊,糖尿病患者並非什麽都不能吃。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讀糖尿病患者控糖的實用飲食小技巧,讓你不再為飲食問題而糾結。
糖尿病血糖控制參考標準範圍
1.空腹血糖
一般建議控制在4.4-7.0 mmol/L之間,對於年輕、無並行癥的患者,可更嚴格控制在4.4-6.1 mmol/L;而對於老年、有嚴重並行癥的患者,控制在7.0-9.0 mmol/L也是可以接受的。
2.餐後2小時血糖
建議控制在10mmol/L以下,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可控制在7.8 mmol/L以內;病情較重或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可適當放寬至11.1-13.9 mmol/L。
糖尿病控糖飲食技巧
一、主食選擇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全谷物類主食是很好的選擇,像糙米、全麥麵包等。這是因為它們富含膳食纖維,這種物質能夠像一道屏障,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速度,避免血糖急劇上升。例如,將普通大米換成糙米煮飯,雖然口感稍有差異,但卻能降低升糖指數。
主食的攝入量也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一般來說,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天的主食量可以根據體重和活動量來計算。輕體力活動的成年女性每天主食量可在200-250克左右,男性則在250-300克左右。並且要註意粗細搭配,建議每餐主食中全谷物和雜豆類等低升糖指數食物應占1/3以上。
二、蛋白質攝入
一般來說,蛋白質的供能比占總能量的15%-20%。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包括蛋、奶、瘦肉、大豆等,並且其中優質蛋白質要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比如,每天可以攝入一個雞蛋、一杯牛奶、適量的瘦肉和豆類制品。這些優質蛋白質既能滿足身體修復和生長的需求,又不會引起血糖的快速上升。
以瘦肉為例,它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在滿足蛋白質需求的同時,不會帶來過多的脂肪負擔。而大豆及其制品,除了含有優質蛋白質外,還含有大豆異黃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對健康有益。
三、脂肪攝入
糖尿病患者膳食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的25%-35%為宜。其中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反式脂肪酸不超過1%。要減少動物性脂肪和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攝入,如少吃豬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
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有益,像橄欖油、堅果和魚類中的脂肪。例如,每周吃2-3次魚,能攝入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在烹飪時要註意方式,應多采用蒸、煮、涼拌等少油的烹飪方法,避免油煎、炸食物。
四、蔬菜水果
多選擇綠葉蔬菜、非澱粉類蔬菜,如西蘭花、芹菜等。這些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而且熱量很低。每天應保證攝入量在500克左右,深色蔬菜要占一半以上。
水果方面,不是不能吃,但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種類。在血糖平穩的時候可以適量吃,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如蘋果、柚子等。並且要在兩餐之間吃,例如飯後兩小時左右。吃水果的量也要控制,每天150-200克左右比較合適。
其他飲食註意事項
(一)控制鹽分攝入
每天的鹽分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除了減少食鹽的使用量,還要註意隱形鹽的攝入,像味精、雞精、醬油、醬豆腐、醬菜、鹹菜、泡菜、膨化食品等都含有較多的鹽分。
(二)避免飲酒
酒精會幹擾血糖控制,空腹飲酒時可能引發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會掩蓋低血糖的表現,所以應盡量避免或嚴格限制飲酒。
(三)規律進餐
定時定量進餐是穩定血糖的重要措施。一日三餐可適當增加1-2次小餐,避免過度饑餓或過飽。每餐食物的攝入量也要相對固定,並且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這樣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減少血糖波動。
六、特殊情況的飲食應對
(一)體重管理
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應適當減少總熱量攝入,透過合理飲食和運動減輕體重,有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血糖控制。而對於消瘦或營養不良的患者,則需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增加膳食能量和蛋白質的供給。
(二)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應急飲食
當出現高血糖時,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和量;若出現低血糖,可以吃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曲奇等,但要註意後續的飲食調整。
糖尿病患者不要被飲食限制所嚇倒。只要積極地將這些實用的飲食小技巧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主食的選擇、蛋白質的攝入,還是水果選擇等各個方面,都能夠有效地控制血糖。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走上健康控糖之路。
參考資料: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