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對試管嬰兒的壽命存在很大的疑問,「活不過四十歲」也成為了大家抱怨的焦點。
然而,不為人知的是,中國首位試管嬰兒「鄭萌珠」的現狀,再一次揭示了專家們的言辭偏差。作為試管嬰兒的她,甚至已經成為了母親,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鄭萌珠的這個孩子難道也是「試管嬰兒」嗎?
鄭萌珠的誕生被譽為醫學上的一個奇跡,這其中離不開張麗珠婦產科醫生的精心協助。
張麗珠作為婦產科教授,在醫療技術尚不成熟的時期,能夠出國深造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實在是令人欽佩。
更為重要的是,令人欽佩的是,在面對國外優厚的條件時,張麗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學成歸來的她,為當時無數女性排解了生育方面的困擾。
無奈當時的醫療條件非常落後,對於某些不孕不育的問題,國內的治療技術也無法應對。於是,滿懷幫助婦女願望的張麗珠決定另尋出路,開始研究「試管嬰兒」。
需要明白的是,在缺乏資金和專業器材的條件下,這項精細工程的實施是極具挑戰性的。此外,對於那些抱有封建觀念並對相關情況了解不深的家庭而言,試管嬰兒無疑是雪上加霜。
盡管如此,張麗珠仍然願意嘗試,為了實作生育計劃不斷努力。即使經歷了12次胚胎移植的失敗,她依然沒有放棄。
就在這時,一位名叫鄭桂珍的女士前來找我,表達了她希望嘗試「試管嬰兒」的願望,以實作她成為母親的夢想。
在與鄭桂珍交流後,張麗珠醫生得知鄭桂珍是一名鄉村教師,和丈夫結婚已有十多年,但至今未能生育一子一女,這也成了她最大的遺憾和煩惱。
在檢查時,醫生告知她,由於兩側的輸卵管已經堵塞,因此無法受孕,這也是她一直未能懷孕的原因。
得知張麗珠醫生正在進行「試管嬰兒」的研究,鄭桂珍心中既感到興奮又有些擔憂,因為彼時尚無人嘗試過這一技術。
此外,鄭桂珍的丈夫對妻子也非常關心,他安慰她說,沒關系,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同時,他對於鄭桂珍進行「試管嬰兒」治療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感到十分擔憂。
可惜在那個時代,女人一旦到了四十多歲仍然沒有孩子,就會受到村裏許多人的議論,她們會把鄭桂珍當作「不會下蛋的老母雞」。
此外,鄭桂珍一直懷揣著一個「做母親」的夢想,因此盡管丈夫再三勸說,她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想要嘗試一下。
作為一名教師,她當然知道何為「試管嬰兒」。至於其後果,連當時參與研究的張麗珠教授也無法預測,畢竟當時尚未有人嘗試過這種手術。
值得註意的是,這項手術可以簡單概括為提取卵子,在體外進行人工受精和培養,隨後再將胚胎植入體內。經過一年的培養,就能夠孕育出嬰兒。
在醫生的手術下,鄭桂珍接受了「剖腹取卵」的手術。然而,當時的醫療條件實在太落後,取卵針僅有一根,用過之後只是進行了打磨再度使用。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當時取出鄭桂珍的卵子後,張麗珠竟然沒有使用保溫箱,而是將卵子直接放入保溫杯中進行保存。
盡管身處如此艱難的環境,鄭桂珍從未感到後悔,這充分體現了她作為母親的堅定決心。
奇跡出現了,從取出的四個卵子中,全部成功受精,轉變為胚胎。接下來,將進行至關重要的「胚胎移植」手術。
幸運的是,上天的庇佑讓鄭桂珍成功透過了手術。接下來,她將像普通人一樣經歷十個月的懷孕,心中想著不久後就能擁有自己的孩子,鄭桂珍無比興奮。
在懷孕期間,鄭桂珍經常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夢境。她難以相信自己竟然成為了首位成功實施「試管嬰兒」技術的人,並且胚胎移植也順利進行了。
由於年齡較大,分娩時她差點發生大出血,但幸好化險為夷,最終母女平安。看著懷裏不停哭鬧的嬰兒,鄭桂珍和丈夫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隨後,他們為自己的孩子取了個名字,叫「鄭萌珠」。這孩子跟隨母親的姓氏,而「萌珠」這個名字則是為了感激張麗珠醫生,她幫助自己彌補了多年的遺憾。
出院後,鄭桂珍一家對這個孩子非常疼愛。更令人欣喜的是,鄭萌珠在不到八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叫「爸爸媽媽」,表現得十分聰明。
而且,鄭萌珠自幼便展現出極高的聰慧,班級中的成績始終位於前列。時光荏苒,她也順利步入大學,這一切顛覆了人們對「試管嬰兒智力有缺陷」這一傳言的看法。
此外,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後,鄭萌珠不僅沒有指責母親,反而對張麗珠醫生心懷感激。她畢業後特意追隨張醫生在同一家醫院工作。
如今,鄭萌珠作為國內首例試管嬰兒,已經接近40歲,不僅家庭幸福,還順利迎來了一個男孩。
實驗證明,坊間盛傳的「試管嬰兒活不到40歲」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雖然「試管嬰兒」這個概念令人感到不適,但實際上在那個時期,它確實幫助了許多女性,解決了生育方面的問題。
張麗珠醫生無疑是一位傑出的人物。正是由於她的創新精神和卓越的醫術,當時的鄭桂珍得以實作自己的夢想,同時也使「試管嬰兒」手術為更多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