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趙愛霞。
秋風起,眼澀澀。一到秋天,幹燥的天氣,讓很多孩子都 感覺眼睛幹澀澀的、還很容易疲勞。
特別是近視的孩子,本來眼睛就缺乏滋養 ,課業壓力又大,很容易幹澀疲勞。
如今再 被秋燥一傷,狀態就更差了,甚至有些孩子的視力也在下降。
經常看我文章的家長都知道,這個時候要多給孩子吃滋陰養血的食物,給眼睛添上能量,比如: 枸杞、黑芝麻、銀耳等 。
但也有不少家長表示:滋陰養血沒啥用,孩子眼睛依舊幹澀難忍、容易疲勞,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其實,這時候家長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濕氣太重了。
誒?這夏天不是已經過去了嗎,這麽幹燥的天氣,哪來的濕氣?
事實上,孩子在初秋時節,體內的濕氣還是比較重的,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長夏時期的濕邪往往會在秋季繼續存在 ,尤其是初秋時節,濕邪氤氳黏膩,纏綿難去。
二是秋天人們食用較多的生冷瓜果 ,這些食物容易傷濕困脾,導致體內濕邪內生。
孩子濕氣重,容易 上蒙清竅 ,導致視力模糊;同時, 濕邪困阻中焦,影響氣血生成和輸布 ,進一步加重眼部氣血不足,形成近視。
所以秋季想給孩子補眼睛, 首先不是滋陰養血,而是祛濕,只有把濕濁邪氣給清除掉,孩子才能補得進去。
具體該怎麽祛濕呢?
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吃一些利水祛濕的食物,比如 茯苓、冬瓜、胡蘿蔔、薏米 等。
除了飲食上,家長還可以透過穴位按摩,給孩子健脾祛濕,我個人比較推薦足 三裏、豐隆、陰陵泉 這三個穴位。
當然,上面這些只能作為日常手段,對於 本來就脾虛、視力也不太好的孩子,濕氣往往比較重,靠這些簡單手段是遠遠不夠的 ,還需根據孩子的情況,辨證調理。
具體怎麽做呢?我講個病例,家長就知道了。
之前門診上有個7歲的小男孩,剛查出近視兩周,家長找到我的時候, 他左眼視力0.6,右眼視力0.7。
刻診: 面色萎黃、精神狀態比較差、胃口不好,經常消化不良,隔幾天就要拉一次肚子、舌苔厚重滑膩,脈象沈緩無力。
這種情況的孩子,是典型的 脾虛濕重 ,並且已經影響到氣血的生化和執行,眼睛嚴重「營養不良」,所以出現視力下降的情況。
像這種情況的孩子,想調理 首先就是要祛濕,然後再健脾,最後才要去考慮滋陰養血 的事情,於是我開方:
豬苓、澤瀉、茯苓、白朮、桂枝、山藥、陳皮、當歸、白芍、決明子、石斛等 。
(此方只針對病例中患者,中醫用藥一人一方,未經辨證,切勿套用)
這個方子的前五味藥,是醫聖張仲景的 五苓散 ,具有 溫陽化氣、利濕行水 的作用,可以把孩子體內的濕濁邪氣排出體外,給脾胃功能恢復創造環境;
山藥和陳皮 是我根據孩子的情況增加的,主要是 增強健脾和燥濕化痰的能力 ,給五芩散打輔助。
健脾祛濕完成後,就該滋陰養血和明目了。
我根據孩子的情況,在方子裏加 了當歸和白芍 養肝補血 ,以及 決明子、石斛 等 滋陰明目 的藥,補足孩子肝腎,恢復孩子氣血供應;最後再用 葛根 來 升陽解表 。
如此一來整個方子便 集健脾祛濕、滋陰明目為一體 ,很適合這個孩子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孩子用藥後效果也不負眾望,在第一個月的時候, 左眼視力便提高到0.7,右眼視力提高到0.8。
繼續用藥一個多月,再給孩子測視力的時候,他 雙眼視力恢復,而且胃口變好了,臉色也紅潤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