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金剛經】中最精華的十句話,讀懂你的人生將不一樣

2024-07-31女人

【金剛經】 的智慧你能讀懂多少?本文總結了十句。

【金剛經】中的精華哪一句你受益頗深?

【金剛經】的十句精華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一切諸相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要執著於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會隨順而變。 如果能夠照見各種現象的空性,便是真正悟到了佛性。

六祖惠能 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是契合了這個道理。

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因緣聚合的現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夢幻泡影,露水閃電一樣,隨瞬即逝,無常變化。

3、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見性,一旦覺悟,法也就不再需要了,何況那些與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4、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謂的佛法,其本性並非實有,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經上,世間皆是佛法……

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

5、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該無任何執著的升起清凈心,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

真正的修行,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去則不留。

6、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如果菩薩在心中還有對自我的執著、對他人的執著、對眾生的執著、對生死的執著,那他就不是菩薩了。

7、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切眾生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

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

8、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八萬四千法門 ,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外道也好,以金剛境界看來,都能成就。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

9、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對於所做的福報功德,不應因貪求而升起執取之心。

有好處,願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受這個好處。

10、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眾生本具的如來本性,不依賴於任何時間和空間而存在,遠離一切分別妄念,即是如來清凈本性。

【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雲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亂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讓身心清靜,就是金剛經的主旨。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往往只是責怪環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內心,其實心才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佛法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擁有什麽樣的心態,就會出現什麽樣的世界。

心態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人生的苦樂。

擁有健康的心境,是快樂幸福的根本。

跟【金剛經】學心態

不強求

【金剛經】中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們為什麽不能擁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為我們還有煩惱,所以才不能獲得自在。

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煩惱,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感到煩惱,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暫時實作了,又生怕會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我們之所以有欲望,是為了膨脹自我,是認為世間有很多東西是真實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卻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變化無常,如鏡花水月般虛無縹緲,瞬息即逝。

因此,對於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看淡,對遭遇的一切都應該坦然面對,不應該執著。

人總是過多地考慮自己,從自己的欲求出發,想得到文憑、學歷,想得到親情、友情、愛情,想得到財富、金錢、美人,想得到名譽、地位,想得到家庭、事業,想得到健康、長壽……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世間的一切有什麽是永遠的呢?

肯奉獻

【金剛經】中說: 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布施就是奉獻。有人說我自己還不夠用,或者我自己都一無所有,沒有什麽好奉獻的。

其實一句溫暖的問候,一片誠摯的愛心,一個美麗的微笑,任何自己覺得可以利益他人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奉獻。

勿以善小而不為,當奉獻成為習慣,你會從別人的快樂中得到更大的快樂。

世界上懂得奉獻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人們往往貪圖別人給予自己的,這其實是最貧窮的想法。

一個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學、中學、大學,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別人的給予,究竟又有幾個人想到自己給予了別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給予別人一句善意的勸告,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都是可以給人以啟迪和幫助的,有時甚至是讓人終生難忘的。

奉獻貴在真心和無私,而不是為了沽名吊譽,或謀取錢財。

正如 【聊齋誌異】 開宗明義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能放下

【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精神,可以緩解現代人的壓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當今時代是一個物欲湧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有些人不再談論人生、理想、國家、社會,而是更多地談論電影、服飾、美食、明星等等。

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現代物質文明是現代人應有的權利,但人切不可成為物質的奴隸,陷溺於拜金主義的狂潮,從而導致精神家園的失落。

現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都具有「庸人自擾」的本性: 對於攸關自身之事作過多的無謂思考,是困擾自身的主要原因。

古人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