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去醫院看病,照X光、拍CT、做核磁共振,等上個把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取出來一堆菲林。拿著菲林去找醫生復診,結果卻發現,大夫直接從電腦裏調出了電子版。不要片子吧,它的費用包含在檢查費利,醫院也擇不出該怎麽退片子的錢。可是,患者拿在手裏的實體菲林該怎麽處理呢?扔了吧,上面有個人資訊,難免擔心泄露個人私密;可是不扔,占地方不說,保存不當的話,片子質素受影響,過一陣子再拿出來也不好用,去醫院又得重新拍。
重新拍片子,還有一個讓很多人不勝其擾的事情。這家醫院的片子,那家醫院不認,甚至同一家醫院,隔一段不長的時間檢查同樣的專案,還要重新拍。檢查一次,光拍片子就花個幾百上千。「檢查多、檢查貴」,成了長期以來困擾不少患者的難題。
說到貴,這些片子可真不便宜。和大家分享一個冷知識,這些菲林當中還真的有白銀。之前有就不法分子大量獲取菲林,以汙染環境的手段,從中提取白銀而獲刑的案例。這事兒,它有解嗎?患者去醫院做檢查,能不能選擇不要實體菲林?東家醫院拍片子的結果,西家醫院能不能認?最重要的是,做檢查的花費能不能少些?
最近,國家醫保局給了一個響當當的答案:能!這些都能!國家醫保局近日統一部署各省開展醫療服務價格規範治理,推動一些量大價高的檢查檢驗專案合理下調價格。其中就包括將檢查實體菲林價格與檢查剝離,不捆綁收費,減輕患者看病就醫負擔。此外,為了回應檢查結果各醫院不互通造成檢查重復的問題,國家醫保局近日還印發了【放射檢查類價格專案立項指南(試行)】,統一整合規範現行放射檢查專案,推動「雲端儲存」助力檢查結果互認。這一系列操作下來,片子上雲端,究竟能省多少錢?總台記者杜希萌、錢成算了一筆賬,來聽他們的報道:
家住江蘇常州的王女士多年來一直飽受腰椎疼痛困擾。不久前,年近古稀的她選擇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蔡衛華在雲影像平台輸入患者資訊並獲得授權後,查詢到了王女士所有影像檢查結果,
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 蔡衛華: 你23年在金壇第一人民醫院做過髖關節的CT,拍過骨盆平片,還做過腰椎磁共振。
不帶CT片也能看到以往的檢查,王女士享受的是影像雲平台帶來的就醫便利。目前,江蘇省已有1966家公立醫療機構接入江蘇省衛生健康雲影像平台,接入平台的醫院給患者做完影像檢查後,數據資料必須在12小時內上傳到平台。患者就醫時,可授權醫生透過數據跨院共享系統調閱患者近期的影像檢查數據。蔡衛華說,檢查影像和結果上「雲」,大大減少了患者跨院就診不必要的重復檢查。
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 蔡衛華: 比如磁共振、CT,有時候當天做不到,病人又反復來回的奔波於醫院,浪費了很多的時間。這個系統,以後我們直接調出來,隨時可以把影像放大,可以看自己所需要看的內容,這樣就診也好,給診斷也好,給患者各方面提供便利也好,都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https://img.jasve.com/2024-11/50107621a338bc66915f82f17e088fa2.web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解決醫療資訊互通互認、提升醫療服務質素、方便群眾便捷就醫的重要途徑,互聯網健康雲平台功能的提升使得當前保存查閱檢查結果不再依賴實體菲林。江蘇省衛生健康資訊中心副主任唐凱透露,目前平台儲存超過1.2億份檢查報告。
江蘇省衛生健康資訊中心副主任 唐凱: 按照衛生健康雲影像平台全面接入以來的執行情況測算,每年可節約影像檢查費用22.4億元。
此次,國家醫保局印發【放射檢查類價格專案立項指南(試行)】,將數碼影像處理、上傳與雲端儲存納入放射檢查的價格構成。明確要推動醫療機構將影像檢查結果上傳至雲端,實作患者可便捷閱讀本人檢查資料、同行可跨地區跨機構調閱檢查資料、醫保部門可核查已上傳的檢查資料。如果醫療機構無法做到檢查影像雲端儲存的,就需要減免一定費用。
而針對傳統的實體菲林,過去醫療機構往往將菲林打印費用打包在檢查專案的價格中,但很多患者打印後並用不上,時間久了菲林影像質素還可能失真。當前,隨著數碼影像技術的進步,資訊的存、傳、閱已可以脫離實體菲林,立項指南也統一將實體菲林從專案價格構成中剝離,由患者按需選購,實體菲林實行零差價銷售,不捆綁收費。
![](https://img.jasve.com/2024-11/798b8d80b67f7dc804aeb66f945d50c0.web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同時,立項指南將現行放射檢查類價格專案對映整合為26項,在此基礎上,各省醫保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全省統一的價格基準,統籌地區對照全省價格基準,上下浮動確定實際執行的價格水平。在放射檢查專案中,以CT平掃為例,部份地區根據CT器材掃描排數的增多,增加收費。此次立項指南明確,要堅持以檢查效果為導向,按照檢查精度制定收費標準。在滿足臨床檢查收費需求的同時,根據服務產出體現器材叠代後在檢查精度方面的差異。
專家表示,【立項指南】讓放射檢查專案立項更清楚、收費更明白。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保研究院院長助理蔣昌松估計,包括放射檢查類專案在內,未來醫保部門可能持續推動更多量大價高的檢查專案價格趨於合理。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保研究院院長助理 蔣昌松: 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實際上檢查量都很大,門診診查、住院診查這些專案都是發生頻次最高的、老百姓接觸最大的、均質化也比較高的,這些費用老百姓也比較敏感的。下一步的工作也是要重點規範治理價高量大的一些檢查專案。
同時,檢查結果上傳至雲端,將進一步推動檢查結果共享互認,將有望持續降低患者就醫負擔。這也意味著,未來如果一項檢查檢驗結果不可上傳、不可共享、不可核查,將可能會大幅貶值,甚至被醫保拒付。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特許,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