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這個看似普通的眼科問題,在當代社會卻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僅影響著個人的視覺健康,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從遺傳因素到環境因素,從生活習慣到營養狀況,再到現代科技的影響,近視的成因多種多樣,且其發病率不斷上升,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近視的成因
1. 遺傳因素
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具有較強的遺傳傾向。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患有近視,子女患近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遺傳因素主要透過影響眼球的發育和屈光系統的結構,導致個體對近視的易感性增加。例如,眼球的軸長、角膜和晶狀體的曲率等,都可能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進而決定了個體是否容易近視。
2.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在近視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戶外環境的光線強度遠高於室內,高強度的自然光照射可以刺激視網膜產生多巴胺,有助於抑制眼球的過快增長。而長時間待在室內,尤其是缺乏自然光照射的環境,會增加近視的風險。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隨著學習、工作負擔的加重以及電子產品的普及,人們長時間連續近距離用眼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這種用眼方式會導致眼睛調節肌肉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進而引發近視。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眼球正處於發育階段,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更容易導致近視的發生。
光線不足或過度明亮的環境:在光線不足或過度明亮的環境中用眼,都會使眼睛過度疲勞,從而增加近視的風險。
3. 不良的生活習慣
缺乏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然而,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缺乏運動,這也是近視發病率上升的一個原因。
睡眠不足:充足的睡眠對於眼睛的健康至關重要。睡眠不足會導致眼睛疲勞、幹澀、視力下降等問題,進而增加近視的風險。青少年時期,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對於預防近視尤為重要。
不良的讀寫姿勢:讀寫時姿勢不正確,如眼睛與書本距離過近、身體歪斜等,都會增加眼睛的負擔,促進近視的發展。正確的讀寫姿勢應該保持眼睛與書本一尺遠,身體與桌子一拳遠,握筆時手與筆尖一寸遠。
4. 營養狀況
營養狀況對眼睛的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維生素A是維持眼睛正常視覺功能的重要營養素,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癥和幹眼癥等問題。維生素C和鈣也有助於保護眼睛的健康。此外,高糖飲食也被認為是近視的一個危險因素,因為高糖環境會影響眼球鞏膜的韌性,導致眼球軸長增加,進而引發近視。
5. 現代科技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平板等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電子產品的螢幕通常較小,亮度較高,長時間使用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和幹澀等問題。此外,電子產品的藍光還可能對眼睛造成損害,進一步增加近視的風險。
近視的危害
近視不僅影響個人的視覺健康,還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危害。
1. 影響學習和工作
近視患者看遠物模糊,需要佩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才能看清。這不僅給學習和工作帶來不便,還可能影響註意力和效率。對於青少年來說,近視還可能影響升學和就業的選擇。
2. 遺傳後代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由於後天因素得的近視,如不及時治療,也將遺傳後代。這意味著,如果父母患有近視,他們的子女也可能面臨近視的風險。
3. 引發並行癥
近視如不及時治療,度數會不斷加深,最終可能發展成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患者更容易引發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青光眼和白內障等並行癥,甚至可能導致失明。
4. 降低生活質素
近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便,如雨天、黑暗時、夏天太熱、冬天太冷時戴眼鏡容易起霧或反霜,擦拭後帶來鏡片磨損,致使視物模糊。這些不便不僅影響生活質素,還可能產生心理障礙。
兒童如何早期預防近視
一、戶外活動與陽光照射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鼓勵兒童多參與戶外活動,如跑步、遊戲、徒步等。戶外活動不僅有助於放松眼睛,還能讓眼睛接受自然光的照射,促進眼球的正常發育。建議幼稚園孩子每天至少進行3小時的戶外活動,小學生每天至少2小時。
戶外陽光照射:在戶外全光譜陽光的照射下,對眼球的發育有幫助。戶外活動時的視覺環境豐富,色彩、層次、遠近、明暗等視覺刺激有助於兒童眼睛更好地發育。
二、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控制用眼時間:遵循「20-20-20」法則,即用眼20分鐘後,應望向遠處至少20秒,讓眼睛得到休息。連續看書或寫字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中小學生連續看書或寫字40~50分鐘就應休息片刻或遠眺一會兒。
保持正確的用眼姿勢:閱讀時眼睛距書本的距離保持在一尺左右,胸口距書本的距離應是一拳左右,握筆時手指距筆尖的距離在一寸左右,坐姿要端正。避免在行走、坐車或躺著時看書。
限制電子產品使用:盡量減少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特別是手機、iPad等。如果必須使用電子產品,建議將螢幕字型放大、距離拉遠,並定期休息眼睛。同時,也可以將電子螢幕上的內容投影到更大螢幕上觀看,如投影機、電腦螢幕或電視螢幕,以減輕對眼睛的壓力。
三、合理飲食與睡眠
均衡飲食:兒童應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C、E和鋅、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胡蘿蔔、菠菜、西蘭花、獼猴桃、雞蛋、魚肉等。這些食物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降低近視風險。同時,要控制甜食和碳酸飲料的攝入量,因為過多攝入甜食可能導致近視風險增加。
保證充足的睡眠:確保兒童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有助於眼睛的恢復和發育。
四、定期檢查視力
定期視力檢查:家長應定期帶兒童去醫院或專業眼科機構進行視力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視力問題。一般建議從兒童4歲起就開始進行定期的視力檢查。
關註視力變化:家長要密切關註兒童的視力變化,如出現看遠模糊、看近清楚等現象,應及時帶兒童去眼科醫院進行就診。
五、其他預防措施
選擇合適的學習環境:為兒童提供充足的光線、適合身高的桌椅和良好的照明條件,以減少用眼負擔。
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鼓勵兒童閱讀時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姿勢,避免用眼過度。
進行適當的眼部鍛煉:如做眼保健操等,有助於放松眼部肌肉,緩解眼睛疲勞。
兒童早期預防近視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透過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合理飲食與睡眠、定期檢查視力以及采取其他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兒童近視的風險,保護他們的視力健康。
高度近視如何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佩戴眼鏡
框架眼鏡:高度近視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眼睛近視的度數來選擇合適的框架眼鏡,以改善視物模糊等癥狀。
角膜接觸鏡:即隱形眼鏡,對於高度近視患者而言,隱形眼鏡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視野,減少框架眼鏡可能帶來的不便。但需要註意的是,隱形眼鏡的佩戴和護理需要嚴格遵守醫囑,以避免眼部感染等風險。
藥物治療
某些滴眼液如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等,可以用於緩解畏光、看近物困難等癥狀。然而,藥物治療並不能從根本上治愈高度近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用藥帶來的風險。
二、手術治療
激光治療
全飛秒激光手術:運用脈沖形式的激光切割角膜層,可以起到矯正視力的作用。這種手術方式創傷小、恢復快,適合多數高度近視患者。
半飛秒激光手術:透過飛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再利用準分子激光進行角膜基質層切削,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與全飛秒相比,半飛秒手術的適用範圍更廣,但恢復時間可能稍長。
準分子激光手術:能夠讓角膜的上皮組織以及基質吸收相應的激光,對於高度近視有著良好的矯正效果。
角膜屈光手術
該手術透過改變角膜的曲率或厚度來矯正近視,適用於角膜較薄或近視度數較高不適合激光手術的患者。但需要註意的是,角膜屈光手術對角膜的創傷較大,術後恢復時間相對較長。
晶體植入手術
人工晶體植入術:透過在角膜緣做一微小切口,將一種特制的人工晶體植入眼球內的前房或後房內,來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這種手術方式適合高度近視且角膜較薄的患者,術後效果穩定且持久。
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ICL):對於近視度數過高、角膜過薄或者不適合激光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這種手術不需要切削角膜組織,而是透過植入一片微型的晶體來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
三、其他治療
角膜塑形鏡
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特殊的隱形眼鏡,透過在睡眠時佩戴,可以暫時改變角膜曲率,白天取下後提供清晰視力。這種治療方法適用於一些合適的高度近視患者,但需要在專業評估後由醫生指導使用。
視覺訓練
透過特定的眼球運動和視覺刺激訓練來促進眼部肌肉的協調能力和視覺系統的正常發展。這種治療方法適用於兒童或青少年高度近視患者,但需要在專業視覺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四、註意事項
術前檢查
在進行任何手術治療前,都需要進行全面的術前檢查,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效果。這包括眼部健康檢查、近視度數測量、角膜厚度評估等。
術後護理
手術治療後,需要嚴格遵守醫囑進行術後護理。這包括按時用藥、定期復查、避免劇烈運動等。同時,還需要註意用眼衛生,避免眼部感染等風險。
生活方式調整
高度近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註意用眼衛生、調整生活習慣。例如,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保持正確的用眼距離和姿勢、增加戶外活動時間等。這些措施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預防近視度數的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