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孩子為什麽會抑郁」孩子得抑郁癥:生病的孩子都有個生病的家!

2024-10-16女人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是幫助孩子走出抑郁的「良藥」。

去年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 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註。

這個提議一出來,就上了微博熱搜,很多網友評論說:很好,早就該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但也有很多網友擔心說:

如果查出來,所有老師和同學都知道了,豈不是會受到歧視,豈不是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全球有3.5億抑郁癥患者,中國占1億多,患病率為6.1%,意思是100個人中有6個人會患抑郁癥。

目前,抑郁癥成為僅次於癌癥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但是,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治療,說明有90%的患者隱瞞病情,或者沒有尋求專業協助。

而且,近年來抑郁癥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在8~16歲的中小學生中,抑郁癥的檢出率為34.57%。

可見,比起全面檢測抑郁癥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應該正視抑郁癥群體,減少對他們的歧視和誤解,更好的去接納和幫助他們。

否則,這樣的檢測,不僅不會改善抑郁患者的狀態,還可能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

孩子不該是父母彌補遺憾的工具

「我知道我應該恨我媽媽,但恨不起來。我變成現在的樣子,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因為她。」

一位患有抑郁癥的女孩說:

我從小跟著母親在美國長大,回國後就讀於北京最好的中學之一,成績保持在年級前20名,在同學們眼裏是一個完美人設。

然而,因為母親,我沒有了童年。

她是名校的博士後,躊躇滿誌卻有很多遺憾,於是,我就成了她消除遺憾的工具。

我生病後,媽媽無堅不摧的權威形象被她自己親手毀掉了,變得無所適從。

我很自責,恐懼,也有一絲絲的欣喜。

休學在家的日子,家中鋼琴再無聲響,這是我對母親最直接的反叛。

因為彈鋼琴,是母親安在我身上的「高尚誌趣」。

為人父母的尺度,是需要精準拿捏的話題。答案,或許就在每一位孩子心中。

抑郁後,有位孩子的媽媽問她需要什麽幫助,孩子總說: 希望你做自己。

什麽是「做自己」?

孩子給出的答案是:

不要再做那個高高在上的權威家長,也不要再做那個因為孩子病了就唯唯諾諾的老好人,做一個最真實的成年人。

然而,生活中那些掌控欲強的權威家長,怎麽可能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呢?

有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郁癥,去復診時正好在看書。

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真用功。」

誰知孩子媽媽一聽,立刻潑涼水:「用功,假用功。」

醫生急得跳腳: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有位博主指出有抑郁癥孩子的病態父母:

嘴裏永遠在用最惡毒的話摧毀他,然後又問,你為什麽不聽話?

源自微博使用者@愁容騎士典當記

「家長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麽小孩會得抑郁癥,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評論區裏,大家紛紛曬出了年少時父母經常說的話,句句紮心,總結起來無非就是:

「你能幹什麽?你什麽也不行 」

「不能誇你,要謙虛 」

「心理承受力太低才會得病,平時多管教多說幾句,遇事就不會那麽脆弱了」

很難得知這些話,到底對孩子抑郁有多大影響,但是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卻是想起來就會淚流滿面的刺激點。

還有個孩子抑郁後,母親一直陪著他去治療。

她對母親的負面情緒也在一點點消退,因為她看到了強勢的母親逐漸變得柔軟。

她說: 我想或許我自己很難一下子變好,我只希望我的家庭關系能夠變好。

心理老師把這句話告訴了孩子的父母。

那位強勢的媽媽流淚說:

「女兒病後,我常常對她冷暴力,或者以出差工作忙的名義當逃兵。

其實是我不敢面對她,即使知道她需要我……」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更多的是愛,但是不可否認,很多愛也會對孩子造成淪陷性的傷害。

所以說,父母和孩子溝通,千萬不要評價和責備,更多的是耐心的傾聽,做一個值得信任的陪伴者。

有個網友說: 抑郁癥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他們抑郁的父母卻不自知。

只有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心理疾病面前,父母的期待才會放下,最終剩下—— 希望孩子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早點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等到悲劇發生才被迫改變。

孩子不是叛逆,而是病了

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癥更不容易被發現。

因為孩子們抑郁時的表現大多是 無心學習、沈迷遊戲、脾氣暴躁,懶惰等 ,很多家長以為這些是叛逆。

而且,青春期孩子本來心理不穩定,疏解情緒的途徑也不夠理性,加上學習壓力大,也會誘發抑郁癥。

因此,如果不了解抑郁癥,大部份父母和旁人不經意間的一些評價,都會妨礙孩子的就醫和治療。

就像很多抑郁癥患者留言說:

我父母當著心理醫生的面說,就是覺得我不懂事,就是作,矯情,沒啥大不了的。

然後開始勸我說:要適應社會,這都是為你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開心點。

還有的父母認為,抑郁癥就是閑的,想太多,性格內向。

有的家長會說:現在這些孩子也太經不起打擊了,我們當年只要有個饅頭就沒不高興的時候。

就像有個孩子說:一說到自己抑郁,父母朋友都會說我看你平時都挺開心的啊!哪裏有這些事情啊,你想多了吧。

於是我:嗯嗯,我是裝的、我開玩笑呢。可是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心裏無可排解的壓抑和掉不完的眼淚是真實存在的!

然而,沒有患過抑郁癥的人永遠都不知道他們的感受。

有個描述說, 抑郁患者的眼中沒有色彩,沒有表情,像是被一種莫名的負面情緒帶著走,對身邊的一切失去興趣,感受不到快樂,無緣無故地想哭。

一切的描述都表明:這不是他們主觀上努力笑笑就能好起來的。

甚至有些人表面上笑的很開心,實際上可能抑郁的很嚴重。

比如,微笑型抑郁,指內心是抑郁壓抑痛苦的,但是看起來卻是開心陽光,笑容滿面的,非常熱情。

疼痛性抑郁則是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身體不舒服,同時出現多個部位的疼痛,身體不適,往往是情緒的問題。

我們最常見的是激越性抑郁,表現出來是 情緒激動,煩躁,發脾氣。

如果有情緒低落,興趣減低,精力和行為減少的癥狀超過2周,就需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大部份抑郁癥患者是不會像新聞中報道的動不動自殺和自殘的,這部份大概占到30%,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絕望,覺得孩子抑郁了一切都完了。

但也不能輕視,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而且,這個過程中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積極的訊號,相信和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盯著孩子的問題,唉聲嘆氣。

現實中,大部份抑郁患者都會積極的去自我學習,努力走出來。

在某種意義上,家庭所給予的最好幫助,或許僅僅是「陪伴者」的角色,不評價,不說教,只是傾聽和支持。

這個時候,我們旁人能做到的就是,不要歧視,給予抑郁癥患者更多的關心,和積極情緒的影響。

父母真正的愛 是讓孩子做自己

抑郁癥患者有個典型的口頭禪,就是:我不想做,沒興趣!

這句話,說出了大部份孩子抑郁的關鍵原因: 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和興趣。

有個孩子,從小成績優秀,是別人眼中的天才學霸。

用他自己的話說,高中前基本不用怎麽學,就能輕松考到95分以上。

在小學連跳了兩級,從中學開始,被推薦參加各種競賽,每一次,他幾乎都是載譽而歸,成為學校神童般的存在。

高考時,他順利考上北京大學,然而,開學後他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甚至沈浸於一個終極問題,無心學習—— 人到底為什麽活著?

為未來能有個好工作賺很多錢而活?為父母的面子而活?

抑或,為自己而活?但自己又為什麽而活呢?

這樣想了一學期,他患上了抑郁癥,消極沈悶,易怒暴躁,不去上課,整天待在宿舍裏。

甚至在一個假期,他告訴父母想退學,結果發生激烈沖突,差點一氣之下跳進老家附近的一個湖裏。

「很多人都勸我,你要堅強啊,你多幸運啊,從小都這麽優秀,千萬不要想不開啊。」

這樣的勸說,不僅沒有幫助,反而讓他更加崩潰。

後來,他遇到了一位心理醫生,醫生淡淡地問他:「你喜歡什麽呢?畫畫?寫作?彈琴?做飯?跳舞?體育?喜歡什麽,就去試試唄!」

他忽然記起,四年級之前,自己一直都喜歡畫畫,而且畫得不錯。

後來,為了迎戰考試和競賽,父母不讓畫,他也就放棄了。

他邊治療,邊在醫生的建議下,重拾畫筆。

他畫了一幅又一幅,都不太好,但是,當他投入畫中,和筆下的花草蟲魚、山水人物開始對話時,他感覺自己好像活過來了。

「人只有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會覺得自己還活著。」

他說,擊敗人生困境的,是正在做著的喜歡的事情裏,找到 一個自己。

原來最終給一個人希望的,不是天才的光環,不是名校的傍身,不是外界的稱贊,而是他找到內心的熱望,一步步走向一條成為自己的路。

孩子的興趣宜疏不宜堵,孩子的價值宜誇不 損,孩子的感受宜傾聽不宜評價,這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課。

去年高考,一位名為趙啟琛的黑馬考生走紅網絡,原因很簡單:

高中裏,他常年是全班倒數第一,結果卻以705分考入清華,讓很多老師和同學都出乎意料。

當學渣的那段時間,他一度壓力大到失眠,甚至用「走讀」逃避學業帶來的壓力。

怎麽熬過來的呢?

除了潛心苦讀,趙啟琛還有偉大的後盾:

「父母從來沒有責罵我、給我壓力,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他們總是不斷鼓勵我,給了我信心。」

趙媽媽說:

「他考砸了,就找我發發牢騷,我就安慰他,給他擁抱。

我也沒別的辦法,就這樣一直寬慰、一直寬慰,一天天就過去了 。」

趙啟琛近照

正如教育家史賓塞所說:

「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

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或許,創造奇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鼓勵和安慰,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如果孩子生病了,最需要支持和安慰的是我們父母!

因為,生病的孩子都有個生病的家,唯有父母用時間與愛,才能根治孩子的心理創傷。

我們只有更多了解抑郁癥,才會減少對孩子的誤解和誤傷,提前預防,培養出心理健康,有動力做自己的孩子。

守仁心學苑,源自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西方教育科學,開創【東方心教育系統】【本原家庭心療愈系統】,從父母和孩子兩個維度出發,先開啟父母成長系統,指導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和孩子溝通互動、引導孩子,再帶動孩子成長,形成聯動效應,透過守仁心學苑專業的心理療愈模式幫助孩子從根源上做調整。

守仁心學苑——生命成長與家庭幸福的建設專家,致良知為本、精專業立身、盡智慧助人,已幫助數以萬計的父母教子成功、家庭幸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