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陳先生,多年來,他經常忽視飲食規律,胃痛、反酸成了他的「老朋友」,但他總是以工作忙為由,沒有及時就醫。直到一次劇烈的胃痛讓他不得不走進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陳先生被診斷出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且已引發了嚴重的慢性胃炎。
盡管開始接受抗 幽門螺桿菌 治療,但胃炎已發展成了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已出現 不典型增生 ,這是胃癌的癌前病變。醫生告訴他,如果早些年能重視胃痛的癥狀,及時檢查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許就能避免這一步。
現在,陳先生不僅需要長期治療,還需定期接受胃鏡復查,以防癌變。他深感後悔,決心改變生活方式,重視健康。
與2022年相比,2050年
全球癌癥或將激增77%
在2024年11月5日,【美國醫學會雜誌】的子刊上,一項引人註目的研究橫空出世。該研究對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所涉及的36種癌癥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
其預測結果令人震驚: 預計到2050年,全球的癌癥病例數量以及因癌癥導致的死亡人數均將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
與2022年的數據相比,全球癌癥病例預計將會激增高達77%,而癌癥的死亡人數更是將飆升90%之多。 這一嚴峻的未來預測,無疑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敲響了警鐘。
如果一個人在50歲之前能夠避開某些特定疾病,未來患癌的概率會大幅降低。
50歲前需要規避的4種高危疾病
1.
慢性炎癥性疾病
慢性炎癥被認為是癌癥的潛在危險因子之一。長期的炎癥反應會破壞細胞結構,誘發基因突變,甚至促進癌細胞的滋生。
例如,慢性胃炎可能導致胃癌,慢性肝炎可能發展為肝癌,慢性結腸炎也可能與腸癌有關。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約85%的胃癌患者在確診前都有慢性胃炎病史。
2. 代謝性疾病
代謝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常常被人們忽視,但它們實際上與多種癌癥密切相關。
肥胖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增加乳癌、胰臟癌等癌癥的風險。高血糖不僅容易引發糖尿病,還可能透過損害血管和組織,間接提高癌癥的發生率。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倍,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提高30%。
3. 慢性病毒感染
某些慢性病毒感染也是癌癥的重要誘因之一。例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風險因素,而乙肝病毒感染則可能發展為肝癌。長期不控制這些病毒感染,會對相關器官造成慢性損傷,最終可能導致癌變。
現代醫學透過抗病毒藥物可以將病毒抑制到極低水平,從而保護身體不受進一步損害。
4. 免疫介導的相關疾病
一項面對47萬多名參與者長達1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免疫介導的相關疾病與癌癥風險增加具有顯著的關聯性。
哮喘、 乳糜瀉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5種免疫失調被發現具有局部致癌作用。這些疾病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異常,增加細胞癌變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8大預警訊號」
作為癌癥征兆的參考
1.可觸及的結節和腫塊包括異常腫大的淋巴結;
2.疣(贅瘤)或色素痣發生異常變化;
3.持續性消化不正常;
4.持續性不明原因嘶啞、幹咳及吞咽困難;
5.月經不正常,月經出血量多,或
絕經後異常出血
;
6.鼻、耳、膀胱或胃腸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7.持續無法愈合的傷口,持續不消的腫脹;
8.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熱。
若發現自身出現上述提及的(但不限於這些)異常癥狀,應當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深入檢查,以獲取確切的醫療診斷。
在此,強烈呼籲適齡人群及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積極采取主動態度,定期進行專業的腫瘤篩查體檢。
來源:老年日報
出品:中共硚口區委宣傳部 硚口區融媒體中心
傳播硚口好聲音
講述硚口好故事
分享
收藏
在看
【來源:硚口釋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內容咨詢及合作:19176699651;[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