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華嚴經】38句經典,句句精華,背熟且珍藏

2024-09-24女人

【華嚴經】被譽為佛教中的重要典籍,它內容豐富,義理深邃,猶如一座智慧的寶山。

這部經以其宏大的篇幅和深奧的教義而著稱。它描繪了一個無比莊嚴、奇妙的佛國世界,展現出佛法的廣大無邊。【華嚴經】的核心思想強調了諸法的圓融無礙,一切事物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沒有絕對的界限和分別。這種圓融的觀念讓我們明白,世間萬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關聯、相互成就的。它還闡述了菩薩的修行之道,菩薩們以大慈悲心和無量的智慧,救度眾生,展現出無私無畏的精神風貌。在教義方面,【華嚴經】包含了眾多深刻的哲理,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念,讓我們對世界和自我有全新的認識。讓我們一起深入解讀【華嚴經】中的部份經典名句,感受其中的無上智慧。

轉譯者:實叉難陀

1.「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此句告訴我們,若能知曉心的運作,就能洞察世間萬象,從而領悟佛的真諦。

2.「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懼。」

它提醒我們,保持初心的純粹和堅定是多麽重要,不要讓後來的心念幹擾最初的發心。

3.「知身從緣起,究竟無所著。」

讓我們明白身體是由各種因緣和合而成,不應對此有過多的執著。

4.「普眼不見普,是眼能普見。」

看似矛盾的話語,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教導我們打破常規的認知,以更廣闊的視角看世界。

5.「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形象地比喻心如同技藝高超的畫師,世間萬物皆由心所造。

6.「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影現中。」

菩薩如清涼的明月,常處畢竟空之境,而眾生心垢凈時,菩提便會顯現。

7.「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微小的花與葉中,都蘊含著完整的世界和如來的智慧。

8.「一切眾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諸眾生,悉住五蘊中。」

闡明了眾生在時空和五蘊中的存在狀態。

9.「諸法無自性,一切無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則無所解。」

告訴我們諸法沒有固定不變的自性,若能理解這一點,便能放下執著。

10.「一切諸國土,皆隨業力生。若能了業因,諸法皆無我。」

國土的形成源於業力,了解業因便能知曉諸法無我。

11.「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這句簡單的話語,體現了萬物相互關聯、圓融一體的道理。

12.「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

顯示佛身無處不在,隨時感應眾生,卻恒處菩提之座。

13.「譬如種子別,生果各殊異。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

不同的業力造就不同的眾生和世界。

14.「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心、佛、眾生本質上沒有差別,關鍵在於我們的覺悟。

15.「初發心為前導,正覺為究竟。」

強調初發心的引領作用和追求正覺的終極目標。

16.「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

體現了對整體與局部關系的深刻洞察。

轉譯者:實叉難陀

17.「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明白世間諸法如幻,心便能不為所動。

1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告訴我們要透過觀法界的本質,明白一切皆由心造。

19.「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善於分辨諸法的表象,內心卻堅守第一義不動搖。

20.「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對知見的正確理解關系到無明與涅槃的區別。

21.「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強調心和識在認知世界中的關鍵作用。

22.「於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癡暗。」

心無雜念,方能獲得智慧,消除愚癡黑暗。

23.「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

聽聞此高深佛法不易,能聽懂更是難得。

24.「佛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揭示了無常的真相和寂滅的安樂。

25.「若能於苦樂,不貪亦不嗔,知因及知果,是人得解脫。」

對待苦樂的正確態度是解脫的關鍵。

26.「應觀自心月,高懸太虛中。光明恒皎潔,無念亦無思。」

以心月為喻,教導我們保持內心的光明與寧靜。

27.「心凈國土凈,心染國土染。」

內心的狀態決定了所處的環境。

28.「如人渴思水,窄瓶入大海,雖復數掬飲,豈能得盈飽?若人修佛法,狹心貪利養,雖復多聞法,豈能得解脫?」

警示我們修行要有廣闊的心量,不能貪圖私利。

29.「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以畫師作畫為例,說明表象的虛妄和本質的無差別。

30.「一切諸報皆業生起,一切諸果皆從因生。」

強調因果報應的必然規律。

31.「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想要成就偉大,先要學會付出和服務。

32.「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明白諸法無我,才能成就忍辱的德行。

33.「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即使心散亂,只要有向佛之心,皆有成佛的可能。

34.「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

佛法如明燈,能破除內心的黑暗。

35.「正念觀察,調伏己情。」

透過正念觀察,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36.「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認識到虛幻就能立刻脫離,覺悟沒有漸進的過程。

37.「能隨境滅,境逐能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

深刻闡述了境與能的關系以及空的本質。

38.「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看似反常規的表述,卻蘊含著對道和解法的獨特理解。

轉譯者:實叉難陀石膏像

從歷史的角度看,【華嚴經】的傳播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在佛教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啟發了無數修行者的心靈。眾多高僧大德對【華嚴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闡釋,為後人理解這部經典提供了寶貴的指引。【華嚴經】對中國的文化藝術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文學領域,它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為許多文學作品增添了靈感;在繪畫和雕塑藝術中,【華嚴經】中的場景和形象常常成為創作的題材。總之,【華嚴經】是一部凝聚著無數智慧和慈悲的經典之作,它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佛法真諦的大門,引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奧秘和宇宙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