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知名中藥龍頭變相剝離業務,國資出手4.9億元幫扶

2024-09-14女人

9月11日晚,達仁堂釋出公告稱,擬將全資子公司中新醫藥的全部股權作價, 以增資形式「裝進」太平醫藥,交易金額高達4.9億元。

協定是由達仁堂、中新醫藥、太平醫藥、天津醫藥集團四方簽署的。這是一筆復雜的關聯交易,天津醫藥集團是達仁堂第一大股東,透過平台公司太平醫藥100%控股中新藥業。增資完成後「四方整合成三方」, 達仁堂持有太平醫藥43.35%股權,天津醫藥集團持有太平醫藥56.65%股權。

中新醫藥牢牢掌握著達仁堂的商業板塊,不過近幾年都是虧損狀態的,今年第一季度還同比下滑了16.19%。達仁堂失去中新藥業的控股權後,並表收入和利潤必定會受到影響。所以 此次增資可以看作是資產剝離,對達仁堂的利潤會有好處 ,天津醫藥集團透過註資,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中新醫藥銷售問題。

加在如今的中藥行業背景下,意味更顯悠長。達仁堂背後的天津醫藥集團的存在感不容忽視。交易後,相當於中新醫藥和太平醫藥在銷售渠道強強聯合,天津醫藥集團也有了直接控制權, 是國資對中藥資產的一場快速拯救。

另一種形式的「國資入場」

中新藥業是達仁堂的前身。2020年,達仁堂背後42.99%的控股股東天津醫藥集團開啟混改,有了社會資本、境外資本註入。達仁堂制定了「1+5」戰略規劃,令百年品牌重新煥發了影響力。「中新」的字號則歸屬了達仁堂的商業板塊。

達仁堂醫藥商業體系立足於天津,中新醫藥是天津市藥品經銷龍頭企業,是公司商業版圖中關鍵的一環,負責天津地區很多知名產品的商業業務,比如達仁堂的在手單品 國家機密品種速效救心丸,國家秘密品種京萬紅軟膏,中藥保護品種紫龍金片 ,以及年銷售額過億的品種清咽滴丸、安宮牛黃丸、清肺消炎丸等。這也意味著,一旦天津商業體系運轉不暢,達仁堂的牽連也不會小。

達仁堂藥品長期分散在不同商標和企業中,品牌多且競爭雜亂問題由來已久。 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患就是,公司銷售渠道整體上似乎尚未打通。

編輯

收益已經在縮小了,去年年報顯示,華北地區營收為54.8億元,占整體比重的67%,同比略有縮小。商業板塊整體也在逐年下滑。半年報中, 公司就將營業下降的變動原因歸咎為商業板塊收入同比下降 ,同比減少了14.50%。

天津醫藥集團自身有一塊醫藥商業物流板塊太平醫藥,銷售網絡已覆蓋天津所有行政區域的等級醫療單位、民營醫療、OTC市場及電商等。這次達仁堂增資的真實背景, 就是為了解決和天津醫藥集團之間的同業競爭 ,發揮出1+1>2的功效。

據健識局了解,太平醫藥和中新醫藥的業務重疊部份只可能是銷售流通渠道。有業內人士表示, 醫藥商業這塊一直是達仁堂希望剝離的業務,預計今年就會解決掉商業同業競爭的問題。

大趨勢,避無可避

很明顯,這是一個國資背景下的中藥集團內部資產調停的非典型戰略模型。

整體來看,交易對於天津醫藥集團相當於資產左手倒右手,但對於達仁堂,其財務數據毛利率、ROE等指標都會有所改善。資產被動剝離後, 達仁堂的資產負債率基於半年報數據,從46.97%降到36.38% ;ROE將從9.49%漲至11.77%。

客觀來說,天津醫藥集團並不是純粹的國資控股企業,卻有著強烈的國資影響背景。該戰略就像現代中藥行業的一抹縮影,大多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國資掌握中藥」並購的潮流趨勢已是現象級。

今年8月,天士力「超62億元的賣身」, 控股股東將天士力集團變更為華潤三九 ,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中國華潤有限公司;無獨有偶,2022年,華潤三九收購華立集團持有的昆藥集團28%股份,還幫助昆藥集團整合了血塞通軟膠囊市場。

編輯

近年來,國家層面曾多次強調 「做大做強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和「大力鼓勵中醫藥事業發展」 ,雙重政策推動下,國資非常青睞優質的中醫藥資產。這些企業都對國資有著致命的吸重力。國內中藥龍頭企業,如片仔癀、雲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白雲山、東阿阿膠等,無一不是國資企業。近幾年佐力藥業、康恩貝、康美藥業也都投入國資懷抱。

和化藥仿制品種競爭不同,中藥大單品具備歷史文化沿革,通常產品周期長,並且有著國家保護品種、保密配方、老字號、專利等專業壁壘,經行銷售隨資本市場波動較小,長期來看是很不錯的經營標的,適合國有資本長線投資。

公開資料表明,目前國內共有72家上市中藥企業。截至今年7月底, 有29.17%為國有企業控股,總市值超5200億元;高達70%的企業具有國資背景。

撰稿丨苗苗

編輯丨江蕓 賈亭

營運|韓瑾睿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特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