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林青霞之母:享女兒孝順與財富,71歲之年緣何選擇從12樓縱身跳下

2024-12-09女人

2003年,香港著名演員張國榮在文華酒店24樓跳下,結束了他46歲的生命。從那時起,「抑郁癥」這一詞匯開始被廣泛傳播。

這些年來,抑郁癥像一個龐大的陰影,悄然吞噬了無數生命。

娛樂圈裏那些眾所周知的名字:陳百強、陳寶蓮、陳琳、喬任梁……最後都留下了抑郁癥的銘印。

其實,大家常聽說的抑郁癥自殺者並不全是名人,除了明星,生活在日常中的許多普通人才是抑郁癥最深重的受害者。

早在張國榮去世之前,台灣有位71歲的女性麻蘭英在她所居住的12樓墜樓,瞬間身亡。

麻蘭英究竟是誰?她的確只是一個普通女子,出生於內地,後來離開故土,成為台灣省的一名女性。

然而,麻蘭英有一個在國內外廣受認可的女兒,那就是林青霞。

確實,麻蘭英是林青霞的母親,她在世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真幸運,女兒可是個大明星呢。」

每當聽到這句話時,麻蘭英總是哭笑不得。女兒林青霞是個大明星,不僅富有而且懂得孝順。擁有這樣的女兒,她應該感到滿足。

然而,除了這些,麻蘭英內心並沒有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因她的晚年幾乎完全被憂愁所籠罩。正如村上春樹所言:「心情低落的人只能做出低落的夢,若心情更加沈重,連夢都無法成形。」

麻蘭英在憂慮什麽?或許她自己有時也難以弄明白,但生活的波折源源不斷地襲來。當內心積累的煩惱愈發增加時,她便感到無力去抵抗。

毫無疑問,麻蘭英最早感受到人生苦楚的原因是背井離鄉。她的遠赴台灣不僅僅意味著生活環境的改變,還象征著與父母和親人告別,以及與自己親生骨肉的離散。

1948年,麻蘭英和她的丈夫林維良因國內局勢的壓力選擇移居台灣。那時,他們的女兒林莉剛滿3個月。

由於對女兒的關心,林莉留在了祖父母和叔叔、嬸嬸的身邊生活,而麻蘭英和她的丈夫則獨自前往台灣。起初,她以為這只是短暫的離別,沒料到一去就是36年。

或許從那時起,麻蘭英心中的憂傷已經悄然萌生。隨著其他孩子的相繼出生,她愈發感受到對留在老家的大女兒的思念。

然而,這份思念直到兩地之間實作了「三通」,才最終讓她的夢想得以實作。

此時林青霞已然是家喻戶曉的巨星,而林莉卻僅是一名依靠幾百元薪金勉強維持生計的幼稚園教師。

麻蘭英看到女兒生活困苦,心中應該感到無比痛楚吧?同為她的孩子,林青霞與她的妹妹和哥哥們都過著富裕的生活,只有林莉在艱難地掙紮於溫飽之間。

因此,麻蘭英在與女兒重聚後,多次表示想要幫助林莉改善她的生活。然而,習慣了獨立的林莉卻一一拒絕了她。在她看來,自己的生活狀態非常不錯。

後來,麻蘭英發現女兒對自己的錢並不感興趣,因此她開始寄送各種物品,而林莉依然委婉拒絕,所有的貴重物品她都沒有接受。

這讓麻蘭英心中感到痛苦,她覺得女兒與自己之間的疏遠並非源於個性獨立,而是由於親情的疏離。

林青霞雖然尊重姐姐的選擇,但為了母親的緣故,還是反復勸說她:「不如你考慮搬到台北來住,如果想去香港也沒問題。」

對於林莉而言,這是不現實的。她從小生活在內地,那裏有她的工作、親戚以及深厚的情感寄托。她為何要放棄這一切,去他鄉建立新家呢?

因此,林莉還是拒絕了。林青霞看到無法說服姐姐,便拿出了20萬元現金,希望她能改善生活。

林莉拒絕接受,她懷有一種高潔的理念,並且保持著極端的清醒:重拾親情僅僅是基於血緣關系,這對她來說並不是獲取個人利益的手段。

可以說,是母女之間多年未曾相處而導致的相互陌生。麻蘭英無法理解女兒的舉動,甚至覺得女兒在感情上對她並不坦誠。

正因如此,麻蘭英一直陷於痛苦之中。

她曾考慮回到內地和女兒一起生活,但林莉只願意為她們提供養老的支持,卻不希望她們給任何經濟幫助。

最終,麻蘭英並沒有回到故鄉。然而,她心中的悲傷卻愈發加深。雖然女兒找回來了,但她再也無法讓她回到自己的身邊,還有什麽事情比這更讓人心痛呢?

此外,麻蘭已經年紀較大,身體狀況不佳。她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每當下雨時,疼痛讓她全身無力,完全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

林青霞非常孝順,她總是努力為母親尋求治療的方法,不僅在經濟上給予支持,還滿足母親的各種身體需求。

然而,這並未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尤其是林青霞後來也走入了婚姻,她與丈夫選擇移居美國。此外,麻蘭英在台北又生下了3個孩子,他們都積極追求更好的生活,最終也定居在了美國。

家中住著豪華的住宅,但自己和年邁的丈夫卻總是飽受疾病的折磨。林維良那時也已過了80歲,身體同樣虛弱。

為了提升兩人的休息質素,麻蘭英和丈夫選擇分開睡在兩個臥室裏。這個寬敞的家中,似乎除了他們的呼吸聲,幾乎沒有其他聲音。

這種空虛感加重了麻蘭英對生活的絕望。她身邊沒有一個孩子,雖然表面上看似富有且充滿愛,但她心裏卻感到「毫無所獲」。

這大致反映了老年人的內心獨白,到老的時候,他們只是渴望兒女的陪伴,期待家庭裏能有一些溫暖的氣息。而那些正沈浸在生活樂趣中的年輕人,又有誰能夠真正體會到這些呢?

2002年12月4日淩晨2點,麻蘭英站在12樓的窗邊,沒人知道她站了多久,接著她便跳了下去。

在晚年的沈重憂慮中,麻蘭英被悲傷所淹沒。她對女兒的成就並不感到留戀,也不留戀與自己相伴一生的溫暖,於是決定放棄自我。

林莉得知母親自殺的訊息後,親自前往台北,在那裏生活了一個月,每天都去麻蘭英的墓前進行祭奠。

這或許是母女倆從出生到離別之間共度的時光最長,但由於陰陽相隔,彼此心中都難以擺脫真實的痛楚。

林青霞因母親的自殺而深感痛苦,心理上很難接受這樣的結局。她求助於心理醫生並向佛教尋求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安慰和調整,她才逐漸理解了母親的決定。

麻蘭英去世後,警方對其死因進行了鑒定,認為她最終未能擺脫抑郁癥的困擾,才選擇了極端的出路。

這使人聯想到她曾經說過的一句玩笑:我不過是個在江湖上闖蕩的人。

可見,在她的內心深處,無論是家庭還是孩子們,實際上都與她沒有太多的交流,來來去去似乎是命中註定。她渴望能夠留下,渴望與大家永遠團聚,但她的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雖然這種狀況被稱為抑郁癥,但其真實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心靈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