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兒童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醫生提醒:切勿盲目用藥!

2024-11-25女人
又到了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
當前中國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情況如何?
流行的病原體有哪些?
今年冬天是否還會面臨
呼吸道疾病就診難的情況?
針對公眾關註的熱點
國家疾控局組織相關專家
進行了解讀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副研究員彭質斌:從近期的監測數據來看,當前14歲以下兒童門急診的流感病例數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數已經有上升趨勢。從病原上來看,目前大部份北方省份的肺炎黴漿菌處於上升趨勢, 南方省份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14歲以下兒童主要的病原是肺炎黴漿菌和鼻病毒。
兒童看病要註意哪些問題?
記者在醫院采訪中發現,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呼吸道傳染病的就診量有所下降。對於呼吸道傳染病易感人群中的孩子來說,出現病情,什麽情況必須到醫院就診?就診時家長和孩子要註意哪些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家長按照既往經驗先自行在家處置延誤了時機,還有一方面不少孩子感染了肺炎黴漿菌同時感染了其他病毒,甚至同時感染三四種病原體,造成病情較重。
另外,記者在醫院發現很多就診的患兒和家長沒有佩戴口罩進行防護,專家提示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極易造成交叉感染、疊加感染。
今年仍將面臨
共同或疊加流行風險
據記者了解,去年10月左右,肺炎黴漿菌在南北方就已經進入了高發期,而今年,到目前為止,肺炎黴漿菌還主要是在北方地區流行,流感還處於相對較低水平。那麽下一階段流行情況將會有哪些變化呢?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副研究員彭質斌:從監測數據上看,我們的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有一個上升的趨勢,所以我們預計肺炎黴漿菌它肯定還會再流行一段時間。隨著冬季來臨,氣溫降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還有肺炎黴漿菌,上升的風險是存在的,所以我們今年應該還會面臨著多種呼吸道傳染病共同流行或者是疊加流行的風險。
國家疾控局建議:公眾在呼吸道疾病高發季,日常生活中要註意咳嗽禮儀和手衛生,科學佩戴口罩,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前往環境密閉、人群聚集的場所,建議佩戴口罩、盡量減少逗留時間,並註意手衛生。
孩子為什麽不發燒就得了肺炎?
專家:符合肺炎黴漿菌特點
現在呼吸道患病最多的就是肺炎黴漿菌,最近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沒有發燒,咳嗽也不劇烈,但一查胸片已經肺炎了,這是什麽原因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韓彤妍:黴漿菌最開始的感冒癥狀跟其他病毒感染一樣,都是嗓子疼,有點咳嗽又不特別重。學齡的孩子會表現為幹咳,家長以為孩子是因為嗓子疼才咳嗽,但實際上一拍片子就已經是肺炎了。所以要進行觀察,如果咳嗽在逐漸加重,頻率增高,就需要就診。
兒童為什麽相對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黴漿菌肺炎、流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癥狀有何不同?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權威專家
也針對多個公眾關註的問題進行解答
——黴漿菌肺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癥狀怎麽區分?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中心主任醫師秦強介紹,黴漿菌肺炎最典型的癥狀是發熱、咳嗽,咳嗽有一定特點,初期是陣發性、刺激性幹咳,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咳嗽咳痰,部份癥狀嚴重的孩子會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發紺等表現,應高度警惕,盡快就醫。
而流感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出現,早期癥狀是突然高熱,往往伴有全身的癥狀如乏力、頭痛或肌肉關節酸痛,年齡小的孩子可能精神萎靡,小嬰兒可能出現吃奶差、少動等。在流感流行季節,如果孩子出現高熱、乏力等同時伴有呼吸道癥狀,需要警惕流感的可能性。
秦強介紹,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毒病原。2歲以下嬰幼兒,特別是早產兒、小於3個月的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嬰幼兒,如果出現呼吸快、呼吸發憋、喘息聲等,需要及時就醫。
需要註意的是,腺病毒有很多種分型,大多數病例癥狀較輕,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等。極少數會引起較重的腺病毒肺炎,可能持續高熱1周以上。如果孩子正規治療沒有緩解,同時伴有呼吸費力、反復高熱、明顯咳嗽喘息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再就醫。
「鼻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秦強說,一般來說只要正規護理、對癥用藥、適當多喝水、多休息就可能安然度過感染階段。只有少部份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礎疾病的患兒,特殊情況下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較重感染,出現肺炎的表現。
——兒童為什麽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秦強說,兒童免疫系統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各臟器功能還不是很完善,免疫功能相對較弱。另外,兒童呼吸道發育與成人不同。以肺部組織為例,兒童的大部份肺泡都在努力「工作」,一旦發生感染,代償能力較弱,很容易出現呼吸道癥狀。所以,不少兒童肺炎可能剛開始表現不重,但臨床上進展迅速。
「一些呼吸道病原體可能在地面產生沈降,兒童比成人矮小,更接近於地面,導致接觸高濃度病原體的機會更高,感染機率更大。」秦強說,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孩子很容易透過吃手、揉眼睛等動作,將病原體帶到體內,從而引發感染。
——多種病原體檢測陽性怎麽辦?
專家表示,兒童容易同時合並多種病原體感染,需要根據查體、病情、病原學檢測結果、所在地區病原體流行情況等綜合分析,進而合理用藥。
「由於大部份感染以病毒感染為主,抗菌藥對病毒感染無效,僅對細菌感染有效。因此,不建議家長盲目過早使用阿奇黴素、頭孢類等抗菌藥物。」秦強說,目前還沒有哪一種抗菌藥物對所有病原體都有效,所以一定要遵醫囑用藥。另外,病原學判斷需要科學、專業及豐富的經驗,僅憑借檢測結果盲目確定某種病原體感染,進而自行用藥,很可能不科學。建議到醫院做科學評估,盡早查清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還有家長聽其他家長說「吃哪種藥管用」,就給孩子盲目用藥,也是不可取的做法。秦強說,「不同兒童用藥存在差異,不宜直接效仿。」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
來源:銀川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