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蠻有意思的。
50年代,最頂尖的運動員是迪斯蒂法諾,意大利裔阿根廷球員,最早在阿根廷踢球,後來在皇馬和西班牙政府的阻撓之下放棄加盟巴塞隆拿,轉投皇家馬德裏;他歐冠五連冠的搭檔普斯卡殊是匈牙利最著名的運動員,巔峰期匈牙利的漢維特踢球,後來因為政治風波禁賽兩年,期滿後去到了皇馬,最終還代表過西班牙參加過世界杯;
![](https://img.jasve.com/2024-4/8064e26b0eda3ff56ba5c3f77c10f7b6.webp)
60-70年代,最頂尖的球員肯定是貝利,但巴西頒布了「貝利不得出國踢球」的禁令,直到1975年國務卿基辛格來進行外交遊說,巴西人才解除了這個條款;此外,英國人查爾頓爵士在曼聯,德國人組成的「梅耶-碧根鮑華-穆勒」在拜仁奠定了豪門的基礎,荷蘭人克魯伊夫的巔峰期都在埃傑克斯,均是本國俱樂部。
![](https://img.jasve.com/2024-4/edb262c9ecfe8eb920f87c0f01048506.webp)
80年代是職業足球國際化的初期,那個世代,意大利聯賽解除了全面限制非本國球員的規定,允許各隊擁有2名外籍球員(1988年又改成3名)。70年代末期,伴隨著經濟的強盛,意大利已經進入了金元足球時代,法爾考、普拉蒂尼、濟科、馬勒當拿等人來到了意大利,意甲成為了小世界杯。那個時候,英格蘭足球和勞工階級在跟戴卓爾夫人惡鬥,海塞爾球場慘案發生之後,直接一紙禁令出了歐戰,再加上本國足球因為教育法案改革問題自顧不暇。
要不是「加紮之淚」,足球家都沒了。
![](https://img.jasve.com/2024-4/6d3ff363e09e5da2117443a9fed5c53e.webp)
92年,英超成立,英格蘭足球開始緩慢的復興;同期的博斯曼法案,收益最大的是阿森納而非英格蘭俱樂部的兩大頭牌利物浦和曼聯,加之英糙的踢法,吸引不了太多球員的加盟;
![](https://img.jasve.com/2024-4/6f240ea3b74642f8df23a75f8021b697.webp)
21世紀的前十五年,西甲緩慢接棒了意甲;英超雖然進入了金元時代,但是技戰術風格還沒有完全融入歐陸,加上天氣和薪金,沒有那麽吸引人;
反倒是西甲雙雄,皇薩各有優勢,平台大,西班牙氣候宜人,稅收有一定的優勢,而且足球的兩大重鎮巴西和阿根廷人說的就是相同的西語和葡語,語言融入也沒什麽問題,歐冠成績穩定,金球獎話語權大,是曝光度最好的地方。
![](https://img.jasve.com/2024-4/5e527e0d86834d1ffe5e4a592d6cf3aa.webp)
直到2015年前後,英超在吸引了資本、轉播費、優秀歐陸教練和改革之後日益強勢的青訓體系,英超才真正展現了超越西甲的能力。
問題是:
英超強勢的地方在於資本運作、穩定的金融體系、媒體曝光度和商業推廣,這些是吸引資本(尤其是國家主權基金)的地方,而非球員的地方;
吸引球員的,比如榮譽和薪金,以目前英超的內耗和在足球世界裏的話語權,雖然很高,距離足球世界的頭牌皇家馬德裏還差一截,離區域性霸主如拜仁也有點差距。
自己的頭牌都不見得留得下來,也不太可能挖到未來的世界第一。
![](https://img.jasve.com/2024-4/5324279e9ad3bf8f4ba66dc393df6cc8.webp)
而且,
英格蘭最大的劣勢,食物、語言和天氣,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舉個例子,現在的巴塞隆拿氣溫已經10-20度了,但是倫敦上周還在下冰雹,這禮拜據說也要下雪;
語言方面,大量運動員沒有學習二外的天賦。
不過,
如果西班牙經濟持續衰退+足球重心的持續轉移,
英超只要再保證穩定發展10年左右,
等到西甲雙雄自己被西甲拖死,頂級球員來到英超的可能性自然就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