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舉重訓練領域有哪些著名的訓練計劃?

2017-05-16體育

謝邀。先說一句,題主貼出的這些對俄保伊等國舉重訓練特點的描述一看就是國內某個著名大忽悠的編造,舉重又不比深蹲怎麽可能最重視深蹲……建議題主以後查力量訓練相關資料時對中文的一定要慎重辨別,因為中文世界裏這個大忽悠編造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

另外,也希望題主和其他網友不要過分迷戀於「高手的訓練計劃具體是怎樣的」而忽視了訓練計劃背後的總體思路,因為總體思路代表了教練對運動訓練學規律和運動員個人特征的了解認識,而細節(比如用80還是85%的強度,做5組3次還是6組2次之類)更多取決於運動員當天的狀態,與訓練成果的相關性並不大。

先說整體思路,舉重訓練的基本風格就保加利亞式和蘇聯式兩種(中國的訓練風格可以看作是蘇聯式為主,保加利亞為輔)。冷戰後崛起的幾個舉重強國,如希臘、土耳其、伊朗、哈薩克、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等都是沿襲保加利亞的思路(北韓這個黑洞一般的謎之國度例外,沒人確切知道他們的訓練體系,不過我覺得很可能也是保加利亞的套路),這是因為保加利亞的訓練體系特別適用於那些小而窮的國家。而中俄這兩個龐然大物(未來美國舉重很可能也加入進來)既沒有必要,也無法全國一致學習保加利亞的方法(局部地區這麽做還是可以的),所以其訓練風格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再說具體細節,分析舉重訓練的思路(其實也是一切競技體育訓練的思路),主要看以下幾條:

1、訓練手段是集中還是分散?是集中少數幾個訓練手段,還是廣泛采用各種訓練手段?

2、成績提高主要依賴量的積累還是強度的突破(或者說更依賴量還是強度)?

3、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的比例?

4、訓練量和強度在一段時間內的周期變化節奏?

例如原國家舉重隊總教練陳冠湖在1984年初帶隊存取前蘇聯和保加利亞後,對兩國的舉重訓練特點是這麽概括的(翻拍自陳冠湖【對蘇聯、保加利亞國家舉重隊的訓練考察】):


當然,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安排,最近二十年來在各個繼承了保加利亞體系的國家間又有不少變化。例如保加利亞的特點是訓練時間短(一個專案練10~25分鐘)而專案間休息時間長(45~60分鐘),且每個專案都要加到當天最大重量,之後便停止這個專案的訓練。比如保加利亞男子77公斤級舉重運動員,曾經是占旭剛主要競爭對手的茲拉坦·瓦涅夫在1999年10月19日的訓練:

可以看到每個專案的訓練時間都很短(最短11分鐘,最長25分鐘),而兩個專案間的休息時間則大多在45分鐘以上,只有第二次挺舉訓練和前蹲訓練間的休息時間較短(5~25分鐘)。

而同樣繼承了保加利亞訓練體系的哈薩克的特點則是單個專案的訓練時間較長(30~40分鐘),而兩個專案間的休息時間不長(一般不超過20分鐘),且在做到當天最大重量後還要減重10%做2~3組(也有時不做到最大重量,只用80~85%強度做組)。此外他們還喜歡做很多跳躍練習(周一三五訓練內容基本相同,周二四六訓練內容基本相同,所以只截了周一和周二的訓練計劃):

圖中俄文詞匯註釋:

понедельник——星期一

вторник——星期二

приседания на груди——前蹲

Рывок классический——抓舉

Толчок классический——挺舉

Рывок с плинтов——墊鈴抓舉(逗號後面那段俄文的意思是杠鈴位置在膝蓋以上)

Толчок со стоек от груди——架上挺

Прыжки в глубину——跳深

Вертикальные прыжки на опору——跳上高台

Прыжки в длинну с места——立定跳遠

Гиперстензия——山羊挺身

而俄羅斯目前則流行如下的周訓練計劃安排:

周一、三、五上午:抓舉及其輔助專案訓練(懸垂抓、墊鈴抓等)


(影片截取自克洛科夫的一次采訪,其他俄羅斯舉重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采訪中也多次提到他們采用這種安排)

周一、三、五下午:挺舉及其輔助專案訓練(架上挺、懸垂翻等)

周二、四、六下午:蹲拉推力量訓練

總的來說,在前述訓練思路的細節上,保加利亞流派、蘇聯-俄羅斯流派和中國流派的區別在於:

一、訓練手段上,在運動員水平相同的前提下(一般來說運動員水平越高則訓練手段越集中)保加利亞體系比蘇聯-俄羅斯體系和中國體系更為集中(極端情況下只有抓舉挺舉前蹲三個訓練專案),而蘇聯-俄羅斯和中國即便是最高水平運動員也會分出一部份時間來做局部力量訓練,如:

(俄羅斯女子舉重75公斤以上級運動員科諾瓦洛娃練習臥推)

(前蘇聯著名舉重運動員阿列克謝耶夫練習彎舉)

(呂小軍練習負重雙杠臂曲伸)

(龍清泉練習彈力帶腿彎舉)

(中國舉重運動員練習臥推)

中國體育圖片 (龍清泉負重體側屈,中體線上圖庫版權不能直接貼圖,故貼連結)

二、前蘇聯-俄羅斯體系和中國體系一般更強調先有運動量的積累,後有強度的突破,最傳統的俄式思路甚至在日常訓練中完全不安排極限重量試舉,而是把專項比賽動作加大難度反復練習(例如瓦爾達尼揚習慣用挺舉極限重量的80%做10組「下蹲翻2次+前蹲2次+上挺2次」的組合訓練)。即便中國舉重在80年代後吸收了一些保加利亞元素,但最多也只是每周五沖一次極限,且這種做法僅局限在部份地方隊,如:

(截取自遼寧省舉重隊總教練姚景遠的論文【舉重訓練新探索】)

不過,一些采取保加利亞體系的新興舉重強國,如哈薩克,也開始改變保加利亞傳統的每日極限強度訓練的思路,只在每周五沖一次極限。

三、在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的比例上,保加利亞體系僅在運動員接受訓練的最初幾年安排少量一般身體訓練,如跑、跳等,而蘇聯-俄羅斯體系和中國體系即便在高水平運動員階段也保留少量一般身體訓練,用於恢復和調劑。

(比如周四下午打打乒乓球什麽的)

四、在訓練量和強度的節奏變化上,前蘇聯-俄羅斯體系和中國體系大部份還是沿用傳統的周期劃分模式:先大運動量、強度較低,隨著比賽臨近,強度逐漸增加而運動量開始減少。而保加利亞體系則堅持長期保持較大強度,靠運動量的波動來調劑的做法。

(先說到這裏,以後想起什麽或是大家有疑問了再增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