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倉促應戰全明星周末三分球大賽表現一般,他表示不服

2024-03-19體育

由於受傷和準備時間短,張佳濱在全明星周末三分球大賽中表現一般,但他不服。

文 | 尹崇增

編輯 | 莊韻馳

主編 | 馬冰峰

3月初,CBA全明星周末在廈門圓滿落幕,特邀外卡選手的加入,為單項賽增添了些許看點。其中,受邀與原帥、王睿澤等頂級射手一決高下的張佳濱,是三分球大賽參賽選手中最特殊的一位。這位40歲的老將,曾是華僑大學男籃的核心,也是三分球大賽中罕見的高齡參賽選手。球員、教練、商人,他的身份不斷切換,締造了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昔日神射,尚能一戰

1月27日,CBA官方公布了三分球大賽的參賽名單,7名選手的賽場剪影呈現在一張海報上,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看到這張海報時,張佳濱的內心陷入糾結。他告訴【籃球】雜誌(微信ID:lanqiuzazhi),早些時候,他聽到過自己可能受邀參加三分球大賽的傳言,但直到名單公布,都沒有確切訊息。

不過,在這份早早公布的名單中,特邀大學生球員和外卡球員的名字仍是「待定」,這又為張佳濱增添了幾分希望。直到2月中旬,距離全明星周末揭幕僅有12天時,張佳濱才收到了一份正式的邀請。他將作為業余選手的代表,在家鄉福建的賽場上,參與CBA三分球大賽的角逐。這無疑是一份驚喜,但張佳濱心裏,也有些五味雜陳。

原來,在春節期間,張佳濱在參與「野球」比賽時傷到了手臂,投籃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12天的準備時間,又有些太過短暫,對於這位已經遠離賽場多年的老將而言,想要找回年輕時的狀態,可謂難上加難。但張佳濱也不願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年輕時,在大學生聯賽中呼風喚雨的他,由於種種原因與職業聯賽失之交臂。這次受邀參賽,則更像是一次圓夢的旅程。

於是,老將緊鑼密鼓地開始備戰。他用了10天時間,為自己進行了一段突擊訓練,反復進行投籃,尋找當年的手感。張佳濱在春節期間遭遇的傷病其實很嚴重,手臂一度很難擡起,但他選擇帶傷上陣。經過康復治療和魔鬼特訓後,3月1日晚,張佳濱邁進了廈門鳳凰體育館。炫麗的燈光和現代化的場館設計,令張佳濱感到新奇和興奮,而最令他心潮澎湃的,是夢想成真的奇幻感覺。「一年前,我在廈門觀看了CBA全明星周末的比賽,從觀眾到參賽選手,這種感覺很不一樣。」

當然,來到廈門,張佳濱並非孤身一人。不少華僑大學的校友,以及張佳濱的球迷,從全國各地來到現場,只為見證他在三分球大賽中亮相的時刻。他們的支持,令張佳濱非常感激,也在參賽時更有動力。他在預賽中第五個登場,開局5投3中,第二個投籃點更是命中4球。最終,張佳濱得到了19分,在所有參賽選手中排名第五位,雖然未能晉級決賽,但命中率依然可觀。他的得分,甚至高於本賽季發揮出色的齊麟和羅凱文,以及天津隊外援羅切斯特。張佳濱卻對自己的發揮不太滿意:「既然參賽,目標肯定是冠軍。如果手臂沒有受傷,準備的時間更加充分,我認為自己能獲得一個更好的成績。」

賽場名將,制霸多年

只關註CBA聯賽的球迷,或許會對張佳濱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在本世紀初期,他也曾是球場上備受矚目的存在。張佳濱出生在福建,初中時才開始接觸籃球。當時,他的身高在同齡人中很突出,但由於是初學者,動作笨拙,總是遭到同伴的嘲笑。不甘受辱的張佳濱,決定發奮練球,他沈醉於三分球入網時清脆的聲響,每天執著於外線投籃。

彼時的籃球場,仍是內線的時代,人們傾向於肌肉的碰撞,張佳濱則被當做異類。一次次沈著出手的三分球,伴隨著張佳濱走完了中學時代,升入華僑大學。從2002年到2008年,他與陳榮仁、陳利偉、翁德隆和古加尼並稱為「華大五虎」,在CUBA聯賽中不可撼動。6年時光裏,張佳濱與隊友們5次奪得全國冠軍,大學生涯最後一戰,他砍下驚人的30分,帶領華僑大學34分大勝太原理工大學,再度登頂。

這場巔峰之戰過後,張佳濱的大學籃球生涯也畫上了句號。當時,張佳濱曾十分接近加盟一支NBL球隊,但在動身前夕,華僑大學同樣拋來橄欖枝。出於對母校的深厚感情,張佳濱在猶豫很久後放棄了成為職業球員的機會,選擇留校擔任校隊助理教練,繼續為華僑大學的籃球事業出力。

2015年,CBA選秀制度正式推出,大學生球員們獲得了通往頂級聯賽的渠道。2020年,孟翔成為了華僑大學首位登陸CBA聯賽的球員。這一切,都令張佳濱感慨萬千。「如果當初有參加選秀的機會,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能出現在CBA賽場,這確實很遺憾。」不過,沒能成為職業球員的張佳濱,依然在另一片疆場闖蕩出屬於自己的天地,籃球生涯中的遺憾,以另外一種方式得到了彌補。

馳騁商場,不忘初心

張佳濱彌補遺憾的方式,是為中國籃球挖掘更多人才。全明星周末期間,他在場邊欣賞了星銳對抗賽,著重關註的,是上海隊新秀李弘權。14歲時,李弘權曾參與由華僑大學男籃教練團隊組織的訓練營,這段時光,對他的籃球生涯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美國裏海大學錄取時,李弘權曾發文感謝華僑大學男籃主教練林小霖,將其稱為「師父」,而作為球隊助教的張佳濱,自然也與李弘權有一段師徒之情。星銳賽中,李弘權得到19分、11個籃板和4次搶截,是表現較為突出的球員之一。張佳濱也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分享了李弘權的比賽鏡頭,並用「倍感自豪」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與張佳濱有過師徒情的青年才俊,自然不會只有李弘權一人。2014年,在擔任華僑大學男籃助理教練6年後,張佳濱敏銳地意識到:隨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逐漸提高對籃球的重視,華僑大學的生存空間將變得狹小,優質生源的流失,會嚴重影響球隊的陣容厚度。

帶著幫助母校挖掘人才的想法,張佳濱開始了在籃球培訓領域的創業之路。他將華僑大學多年來的籃球訓練經驗運用在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中,產業規模越做越大。隨著國家政策向體育領域傾斜,籃球培訓行業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迎來了最鼎盛的紅利期,曾經的「張教練」搖身一變,褪下運動裝,成為西裝革履的「張老板」。

不過,張佳濱的創業初心從未改變。為中國籃球事業添磚加瓦,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2017年,張佳濱曾被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公派出國,赴美學習3個月。他發現,美國的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總會進行大量比賽,透過實戰幫助孩子們提高球技。回國後,張佳濱便牽頭創辦了FBA福建青少年籃球發展聯盟,組織了多項青少年籃球賽事。「當時,我聯系了幾百家籃球青訓機構,告訴他們,同行之間不應該局限於競爭,而應該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成長。」

他最初的願景,已經開始得到兌現。華僑大學男籃曾經的主力球員陳榮權,便是張佳濱的優秀學員代表。近年來,張佳濱還開辦了三分球訓練營,將自己最擅長的這項技能,傳遞給更多人。三分球訓練營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不僅有專業選手,也有普通的籃球愛好者。「年齡最大的一位學員已經50多歲,他說,這輩子沒有人教過他如何投三分,這也令我特別有成就感。」

在張佳濱的計劃裏,他將把自己的三分球技能傳遞到全國各地,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時,他從未放松自己的三分球訓練。每日清晨,將女兒和妻子送到學校和工作單位後,他便會開始自己的投籃訓練,多年來始終如一。按照計劃,明年CBA全明星周末或仍將在廈門舉辦,張佳濱說,如果有機會,自己願意再次向三分球大賽發起挑戰。「如果可以提前一年通知我參賽,我也可以像賈玲一樣減20斤體重,多一些準備,成績肯定會更好。」

球員、教練、商人,如今的張佳濱,擁有多重身份,生活忙碌而充實。在這些身份之中,他最喜歡的身份,依然是球員。「參加三分球大賽,又一次感受球員的身份,的確很開心。」在不同的身份之間轉換,也是張佳濱不得不面對的一項「必修課」。在他看來,無論是打籃球還是創業,其實都是一條「不歸路」,能做到的只有堅持。「這段旅途勢必痛苦,同時也很快樂。這種苦中作樂的日子,我非常享受。」采訪接近尾聲時,他笑著說道。

2024年3月刊已上線,敬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