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戰爭進入關鍵轉折點之際,澤連斯基的最新表態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註。在接受采訪時,這位烏克蘭總統首次表示願意接受暫時讓出部份領土以換取和平的可能性,但前提是要得到北約的安全保護。這一立場的重大轉變,與杜林普贏得美國大選後承諾"上任第一天結束戰爭"的表態形成呼應,顯示出基輔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新形勢積極調整戰略。
澤連斯基的表態時機極具深意。在杜林普確定將於2025年1月重返白宮的背景下,烏克蘭顯然已經意識到需要為新的政治現實做準備。特別是當杜林普已經任命退役將軍凱洛格為烏克蘭問題特使,並開始勾勒具體和平方案時,基輔不得不重新評估其戰略選項。
值得註意的是,澤連斯基提出的方案顯示出精心的策略考量。他強調將目前烏克蘭控制區域納入"北約保護傘"之下,以換取停止戰爭的"熱階段",而被占領土地的收復則留待後續外交談判。這種構想試圖在杜林普政府的和平框架內尋找最大可能的安全保障。特別是在杜林普團隊提出凍結當前前線、擱置烏克蘭20年內加入北約的方案後,澤連斯基的新立場可以視為一種務實的戰略調整。
澤連斯基特別強調"北約保護傘"的重要性,這與杜林普團隊的初步方案形成了微妙的互動。杜林普的特使凱洛格曾在其【美國優先:俄羅斯與烏克蘭】計劃中提出,在停火後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以確保"俄羅斯不會在停火或和平協定後再次發動進攻"。澤連斯基顯然試圖在這一框架下爭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即將上任的杜林普政府明顯對北約的角色持有不同看法。杜林普在競選期間就表示要重新審視美國的對外承諾,這使得北約在未來烏克蘭安全架構中的角色變得更加不確定。雖然杜林普團隊提出在停火後繼續提供軍事援助,但這種雙邊承諾與澤連斯基尋求的多邊安全保障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澤連斯基的最新表態實際上向莫斯科釋放了重要訊號。透過接受"暫時"讓出部份領土的可能性,基輔首次在主權完整性問題上展現出戰略靈活性。這種立場與普京此前提出的談判框架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重疊:俄羅斯一直主張透過談判解決危機,但前提是承認當前軍事現實。而澤連斯基提出將談判分為兩個階段——先停止熱戰並為未占領區域尋求安全保障,再透過外交途徑解決領土問題,這種漸進式方案某種程度上與莫斯科的思路形成了對話空間。
特別值得關註的是,澤連斯基在表述中刻意使用了"暫時"(temporarily)一詞來描述領土讓步,同時強調透過"外交方式"解決爭議。這種措辭的微妙變化顯示出基輔正在嘗試為雙方都能接受的談判框架留出空間。對莫斯科而言,當前實際控制區域的地位得到某種程度的預設,這符合其對談判的基本要求;對基輔而言,未來透過外交談判收復失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這也保留了其政治立場的基本底線。
澤連斯基立場的這一重大轉變,實際上揭示了一個更為深層的政治現實:在維護國土完整與保持政權統治之間,基輔政府正在進行一次務實的戰略調整。此前澤連斯基堅持的"完全勝利"論調,某種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方,特別是北約持續強力支持的預期之上。然而,隨著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北約內部對持續支持烏克蘭的態度出現明顯分歧,加上杜林普勝選後美國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迫使基輔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戰略目標的優先性。
在這種形勢下,維持現有政權的穩定性開始超越收復失地的理想主義目標。澤連斯基提出的新方案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妥協:用暫時承認部份領土現狀的方式,換取其政府在未被占領區域的合法統治地位,並爭取獲得北約的安全保護。這種轉變反映出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地緣政治的博弈中,政權的生存往往比民族主義的理想更具優先性。
值得深思的是,這種轉變也暴露出烏克蘭政府在戰爭初期宣稱的"不惜一切代價收復失地"的口號,更多是一種政治動員的工具,而非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當西方的支持開始動搖,特別是北約對全面介入的態度趨於謹慎時,基輔政府不得不從民族英雄的理想主義敘事回歸到現實政治的考量。這種轉變雖然可能在國內面臨一定阻力,但對於確保政權延續而言,失去部份領土顯然比失去整個政權的代價要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這種立場的調整為即將上任的杜林普政府提供了調解空間。杜林普一直強調其談判能力,而當雙方的立場出現重疊時,調解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也許正是澤連斯基選擇在此時釋放訊號的深層考量:在杜林普就職前創造談判氣氛,為2025年可能出現的和平行程鋪平道路。到時候杜林普政府在與各方交涉中間,或許會給澤連斯基留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