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1949年渡江作戰對付敵軍大炮的辦法太巧妙!毛主席說:真是高招啊

2024-03-13體育

1949年4月,二野和三野的渡江作戰,是在三大戰役後與蔣介石的又一次決戰。這時,蔣介石在長江沿岸還有150萬軍隊。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回憶:

「蔣介石告訴我,長江可以抵得上300萬大軍。」

蔣介石曾經說,黃河抵得40萬大軍,結果一年前,被解放軍突破了。如今又說長江可以抵得300萬大軍!其實,這一次,他是有根有據的,不是瞎吹牛皮。

為什麽?因為,長江確實非黃河可比。長江寬得多,深得多,而在南岸,蔣軍有幾千門的大炮對準著大江,解放軍要渡過江去,可沒這麽容易。單單那些大炮,就足夠把他們炸死在長江,令其葬身水中。

陳老總說:「我們真的是吃了豹子膽,敢於以卵擊石!」

那麽,解放軍渡江時是如何對付南岸的蔣軍大炮呢?

其實,陳毅、劉伯承與手下的軍長們經過共同思索,共同鉆研,反復試驗,找出了一個克敵制勝的辦法,即對船只分配試驗,開始大小船混編,經過試驗,船速不一,容易造成隊形混亂,便改為一個單位盡量求得一致。但又帶來一個問題:到底是用大船好還是用小船好?

眾人又經過討論,結論是各有利弊:一、大船載人多,吃水深,可以構工事,有篷可借風力,一旦靠岸,突擊力量大;但是比較笨重,無風時劃比較吃力。二、小船被彈面小,比較靈活,便於多路突擊,少數船只被打壞,無礙大局;但是不好控制部隊。於是,陳、劉等統帥有了最後的決定,即:

第一梯隊多用小船——船小,南岸的守敵的大炮,就打不著;即使打中了,也不可能打中所有的船,還是能夠有不少的小船沖到對岸,打上去。

第二梯隊多用大船——小船上去了後,就直奔敵人炮陣,奪取大炮。隨即,大船載運著大部隊,快速跟上去,這樣就能夠保證後繼兵力。

那麽,船只如何保持隊形呢?各營、團一度曾指定基準船,使用回光燈(以竹筒套手電向後反照),這樣一個營、團可以保持一定隊形,但是,這樣各部往往互相等待,延長在水面暴露時間。後來,陳老總說:「不要什麽隊形,各船直奔登陸目標。」

這樣又如何形成戰鬥力呢?陳老總說:「所有船只都只向最前的那只船看齊。這樣,就自然形成了一個三角或梯次隊形。如此,既合乎戰術要求,運動速度也快。」

這幾個方法,確實很高明。毛主席知道後都稱奇不已,後來在西柏坡見到陳老總時親口對他說:「你們渡江作戰的方法,真是高招!你沒打過水仗,真是高人啊!」

陳老總笑著說:「不是我是高人,而是我們的部隊中高人很多。部隊開到長江邊後,我們的幹部戰士做了很多的試驗,進行了很多的訓練,我只是把他們的方法歸納、綜合 了一下。」

4月,在渡江作戰中,二野和三野就是采取上面的戰術進行渡江的,結果,各個部隊僅僅幾個小時就一舉突破了蔣介石號稱「可抵300萬大軍」的長江防線。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