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格列茲曼宣布結束法國國家隊的時候,就有不少朋友讓筆者聊聊格列茲曼了。但是,在那個時間節點上,不少媒體沒有反應過來,放出來的資訊相對較少,參考價值不高。後面陸陸續續的,各路媒體曝出了一些內幕訊息,這才讓筆者收集到了真正有用的資訊。
筆者將這些資訊整合了一番,大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格列茲曼這一次結束法國國家隊,並不是心血來潮的臨時決定。根據法國媒體法媒Téléfoot的說法,早在2019年的時候,格列茲曼就在認真考慮結束法國國家隊的事情了。
其次,格列茲曼退隊的原因,是他覺得受委屈了,在法國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權威媒體【隊報】曾經說過,格列茲曼第一次對自己在國際賽事的前途感到懷疑,是2018年世界杯之後,他覺得法國並沒有全力支持他爭奪金球獎。以及,德尚把隊長袖標交給了姆巴佩,而不是格列茲曼,又一次讓當事人異常失望。
而以上兩件事情呢,是先後發生的。第一件事情發生在2018年前後,第二件事情發生在2023年前後。結合格列茲曼在2019年就打算退隊的資訊,不難得出結論:2018年的金球獎評選,一直讓格列茲曼耿耿於懷,這才是球員覺得自己在法國隊受委屈的根本原因。
那麽,格列茲曼在法國隊有沒有受委屈呢?或者換一種說法,法國當年有沒有全力支持格列茲曼爭奪金球獎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綠茵的世界裏,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很多看似公平的事情,其實都能看出人為操縱的痕跡。拋開那些爭議判罰姑且不談,單說世界杯分組抽簽這事兒,歷屆的東道主從來都是上上簽,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不會有人天真地認為,一直都是東道主的運氣好吧?
金球獎評選,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看似是一票一票投出來的,可是誰能保證其他環節沒有問題?這些年來,關於金球獎評選的負面新聞,那可不是一件兩件了,相信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吧:像是金球獎評選這種事情,確實存在著人為操控的空間。而格列茲曼所在的法國,恰好跟金球獎評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金球獎就是【法國足球】評選出來的,而【法國足球】就是法國的體育媒體。在這種背景之下,法國方面或多或少能影響到【法國足球】對於金球獎的評選。
關於這種事情,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法國一共有五名球員拿過金球獎,分別是科帕、普拉蒂尼、帕潘、施丹還有本澤馬。科帕太過遙遠,普拉蒂尼與本澤馬獲獎幾乎沒有爭議,沒必要拿出來討論。所以,合適的對比物件,就只剩下當年的施丹與帕潘了。
咱們先說帕潘,這位1991年的金球獎得主。說句心裏話,帕潘斬獲金球獎,那是缺乏說服力的。要知道,帕潘那一年的成就,無非就是法甲金靴、法甲聯賽冠軍以及歐冠亞軍。
可是同一年的潘采夫,人家不僅是聯賽金靴、聯賽冠軍,還是歐洲金靴與歐冠冠軍。在歐冠決賽的直接對話,潘采夫才是最終的勝利者。也就是說,帕潘這一年取得的成就,人家潘采夫都取得了,甚至還做得更好。所以,帕潘憑什麽力壓潘采夫奪金靴的?
也許會有朋友拿球技什麽的說話,覺得帕潘的球技在潘采夫之上,這才是他獲獎的原因。但是,這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無論帕潘還是潘采夫,他們都是純射手,能夠體現他們最大價值的,無非就是進球。人家潘采夫的進球數據,那可是力壓帕潘一頭的。
而且,當年還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細節:潘采夫在1990—91賽季打入36球,理應獲得歐洲金靴。可是當時負責頒獎的【隊報】,當時卻以某些比賽不符合規定為由,要求重新稽核數據。以至於,直到2006年,潘采夫才拿到自己應得的歐洲金靴獎。
【法國足球】是法國的,【隊報】也是法國的。把這些事情結合起來看,不難看出其中的蹊蹺之處。那麽帕潘獲獎,法國有沒有在背後幫忙,這還需要討論麽?
至於施丹在1998年奪得金球獎,同樣是頗具爭議的。因為當時的齊祖,並不是俱樂部的頭牌,人家皮耶羅才是。所以任誰都明白,他之所以獲獎,就是憑著他帶領法國隊問鼎世界杯的功績。
可問題是,在整個世界杯正賽階段,施丹的現象級表現,就只有一場而已,那就是對陣巴西的決賽。至於其他的比賽,咱們不妨掰著手指頭算算:
小組賽對陣沙特的時候,施丹吃到紅牌導致停賽,甚至還錯過了對陣巴拉圭的淘汰賽。這一階段,他無論如何都談不上表現好吧?接下來就是八進四對陣意大利的較量,雙方在120分鐘的比賽0比0戰平,點球大戰分出勝負;以及對陣克羅地亞的準決賽,法國晉級的頭號功臣,顯然是梅開二度的圖拉姆。
反觀2018年的格列茲曼,人家在淘汰賽階段,每場比賽的表現都挺給力的,要麽進球要麽助攻。還有對陣克羅地亞的決賽,人家格列茲曼也有著不俗的表現,他不僅親自破門得分,還制造了對手的烏龍球……
所以,格列茲曼在2018年世界杯的表現,並不遜色於98世界杯的施丹,甚至還要勝過一籌。可是,在法國的全力支持之下,施丹斬獲金球獎。反觀格列茲曼,他連金球獎評選的前兩名都沒進去。
看到這裏,可能會有朋友覺得,不同時代是不同的競爭對手,也許是格列茲曼在2018年的競爭對手,遠強於施丹在1998年的競爭對手,這才導致格列茲曼未能獲獎。
但是,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因為1998年的時候,恰好有一名球員的事跡,跟2018年的最終獲獎者莫德裏奇異常相似,那就是同樣來自於克羅地亞的蘇克。
論俱樂部戰績,人家蘇克當時在皇馬效力,隨隊獲得歐洲冠軍杯,跟莫德裏奇一模一樣。論國家隊戰績,人家蘇克帶隊進四強,敗給了法國。莫德裏奇則是帶隊進決賽,還是輸給了法國。看似莫德裏奇在國家隊的戰績更好,可是人家蘇克,那可是98世界杯的金靴獎得主,力壓朗拿度、巴蒂斯圖塔等巨星,含金量十足。所以總的來說,這兩位克羅地亞球員,只能算是平分秋色罷了。
那麽,為什麽施丹能夠在1998年的時候力壓蘇克等人斬獲金球獎,格列茲曼卻在2018年的時候,被莫德裏奇壓了一頭呢?
很多事情,就怕對比。站在格列茲曼的角度,對比當年的施丹與帕潘之後,其實不難明白他在法國隊有沒有受委屈。格列茲曼心中不痛快,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