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台風天留在車裏等雨小是安全的做法嗎?

2023-01-15體育

如果是這個問題的話,肯定還是需要分情況來說,如果是在有可以安全躲雨的環境,應該沒人會選擇在車裏。

所以我猜題主應該想討論的是,可能是開到半路忽然風大雨大起來了,或者是沒地方去,這個時候在車賴恩全不安全。

先分享一個我的個人經驗吧,廣州這邊每年都有台風天,我上次恰好就剛剛開在路上,一開始的時候覺得還好,走到一半的途中,傾盆大雨就來了。

也算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當時還有些慌張,因為經常開車的朋友肯定都有感受,相比於過快的車速,你完全看不清周圍的情況反而更讓人害怕。

而當你真正行駛在大風雨天中就會有這種感覺,雨水嘩嘩地下,雨刮器根本來不及清理前車窗,更別提提妨別的車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路上的什麽位置,也不知道別人會怎麽開車。

另外就是台風天的時候,下雨一般都很久很大,我當時還擔心不會車頂漏水了吧。。

所以趁著這個問題,我覺得也可以來討論一下車的涉水和密閉相關的問題。

先來說說涉水的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麽對新能源車來說,涉水能力非常重要吧,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也很容易理解。

就是因為電動車因為沒有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三電系統如果一點進水可能就會漏電,從而導致無法正常工作,這車你就開不出去了,只能叫救援來拖走。

然後大家不要以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其實還是很多發的。比如在南方的台風季節,就以廣州為例吧,市區道路的排水系統都很爛,更別提很多老小區了。

不過電動車在涉水場景下相比燃油車更有優勢一些,當然前提是你要有更好的車身密封性、優良三電防護效能。

所以每年台風來了的時候,小區物業、公司行政都會發公告說不要把車停在地下車庫,尤其是電車,萬一淹了就很麻煩。

而且新能源車型本來也是在南方賣的比較多,所以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算是車輛基礎效能之一吧。

不過目前大家的註意力似乎都被新勢力帶到科技、配置、自動駕駛這些上,反而在最基礎的車身結構、涉水能力這些不太在意,我覺得這樣還是存在一定問題。

再來說說,車輛的涉水能力要達到什麽級別才算合格吧,我們可以先看國標GB18384-2020的要求,2021年開始實施,這個安全要求方案裏也對整車的防水能力做了硬性要求,算是目前市面上車型的及格線了。

標準比較多,重點來看下有關模擬涉水這個要求吧:

國標GB18384-2020

就這個標準來說的話,其實還是比較低的,因為它的深度要求也就才100mm,很多車的離地間隙可能都超過這個了。

但是真的到了台風天,可能是整車一半都被泡在水裏面,大多數車按照和這個標準來的話,估計就趴窩了。

而目前的電車基本上沒有單獨把涉水做成一個模式的,唯獨是智己LS7,所以這也是我覺得這台車很有亮點的一個地方。

智己LS7涉水試驗

首先最直觀的就是在界面上,智己LS7會自動分析車輛場景,判斷是否要開啟涉水模式,然後主駕可以再進行一次確認,這樣A屏上就會顯示涉水模式的狀態,你可以非常直觀看到車輛各種狀態。

進水涉水模式之後,智己LS7也會加強各種車控策略,比如空氣懸架就升至最高,進一步加大車輛離地面的最大離地間隙。這些車控措施就能在這種大雨天、涉水情況下,更進一步保證安全,防止各種意外情況發生。

空調系統也會自動調節為內迴圈,避免外界的水進入空調系統。同時AGS格柵也會關閉,從而減少涉水狀態下的前進阻力。

所以綜合來說,智己LS7在這塊做得是非常到位的,未來也會逐步升級涉水模式。本身車身密封性設計的足夠好、三電的防護效能也做得非常安全,當然還有電池包的設計也考慮到了這一點,開起來真的很安全。

車頂壓力到底有多重要

再來說說車頂壓力的問題,相比涉水能力車頂壓力更容易被大家忽略,因為確實被大樹、重物砸到的概率是相對降低的。

但是概率低不意味著不會發生,相信大家應該都看到過很多車在台風天被樹砸到,有些車就還好A柱完全沒事,主駕的空間也沒有受到擠壓。有些就慘不忍睹了,整個前面直接跨掉,要是人在裏面就直接沒了。

還是先說下國標吧,國標目前沒有對新能源車有特殊要求,都是一套統一的乘用車標準GB26134,差不多就是車頂最少要承受1.5倍的車輛質素的力。

智己LS7的標準肯定遠遠超過國標了,首先就是在車身架構這塊,智己LS7用的也是全新的BUCCI理念,主要就是運用了潛艇級鋼材實作了多維度的閉環結構,360度無死角進行保護。

比如主駕座艙的鎧甲式保護,A柱以及上邊梁等容易碰撞的地方,零件采用的都是潛艇級1500MPA熱成型超高強度鋼材,用的也是倒梯形縱梁。

所以車架的截面是一個倒梯形,梯形車架最大的優勢就是抗彎強度大,而且零件安裝非常緊固、方便。因為成本也稍微高一些,所以一般在商用車上比較多,乘用車上還是比較少的。

然後就是在A柱的下方,智己LS7還增加了一根縱梁,這種結構也叫做shotgun。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分散A柱傳來的碰撞能量,從而更好地提升主駕駛位的安全性。

Shotgun結構側檢視

而且整個的車身智己LS7也是參考借鑒了潛艇環形肋骨結構,所以可以實作超10噸的耐壓艙體設計,所以車裏其它乘員在也很安全,這個標準已經非常高了。

總結

最後還是回到問題吧,作為一個長期居住廣州的人來說,我真的覺得車的涉水能力非常重要。只要是你經歷過那種整個路面如同汪洋,開車像開船的場景,就會嚴重意識到這個問題。

而且相比較於油車,新能源車還有電池的問題,電池包的安全措施也應當考慮到涉水的環節。不過這些東西大家平時沒辦法看到,所以就更要註意一些。

目前新能源車更新換代很快,大家總盯著科技和智能看,但作為車來說,最基本的還是安全效能,這就需要在更多的場景下進行測試,車輛開發周期也會更長。

新勢力的車型更新換代特別快,所以其實在這塊的投入其實相比較真的不多,所以這也是我覺得現在保險起見還是買傳統車企的電車的原因,而且本身智己LS7的外觀以及科技感都做的不差,同時也將在未來升級涉水模式。

另外這次延伸出來的涉水和車頂壓力問題也很意思,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來一起討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