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包括很多美國著名CEO在內的大批全球商界高管與中國同行在釣魚台國賓館熱情交流,是為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而那些美國大公司大都撤出了在俄羅斯的業務。
中俄是兩個受到美國戰略打壓的緊密夥伴,同時兩國走出了應對美國打壓的不同道路,兩國國內都有部份人羨慕對方。
老胡從上大學起就開始接觸蘇聯的各種資訊,1991年春天我第一次去莫斯科,當時完全想不到,半年多之後蘇聯不復存在,更想不到友好分手的俄烏會成為如今熱戰的死敵。
▲
克里姆林宮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如今是俄羅斯總統辦公所在地及行政中心。(圖源:新華社)
整個90年代,俄羅斯與西方處於蜜月中,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七大工業國組織擴大為八大工業國組織,俄羅斯成為其中的成員。由於克林頓搞北約東擴,俄與西方關系出現不協調,但雙方大的關系平衡得以維持。1999年爆發的第二次車臣戰爭導致俄與西方的新關系出現裂痕,2008年爆發格魯吉亞戰爭,西方一邊倒站格魯吉亞。2014年發生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事件,導致西方與俄徹底翻臉,將俄開除出八大工業國組織,並且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直至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
1991年的蘇聯解體來得突然,因為當年3月的全民公投中,77%的壓倒性多數要求保留蘇聯。
而最終搞垮蘇聯的臨門一腳,是聯盟內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挑頭幹的,但它又是俄羅斯噩夢的開始。
俄羅斯作為新生國家,融入西方的幻想一個一個破滅了,它後來與西方激烈沖突的爆發點全都是蘇聯解體的遺留問題。可以籠統地說,西方借助蘇聯解體的大勢對俄羅斯進行戰略空間的極限擠壓,俄不斷反抗,結果形成了它與西方比蘇聯與西方還要糟糕的關系。
西方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對莫斯科有任何同情、安撫,而是「痛打落水狗」,俄羅斯越來越委屈,對抗越來越激烈,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緩緩下降。(資料圖)
「墻倒眾人推」,俄羅斯同時成為恐怖主義的最嚴重受害國之一。
從2002年的莫斯科大劇院恐襲到2004年的別斯蘭恐襲,再到近日的莫斯科郊區音樂廳恐襲,死亡人數都是百人以上的。
很顯然,美國的政治精英們想把中國最終搞成另一個分裂的蘇聯,或者另一個備受孤立的俄羅斯。
其實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美國的尖銳鬥爭也是不少的。從炸使館到撞飛機,再到西藏、新疆和香港問題,還有台海緊張、南海博弈,直至貿易戰和科技戰,中美沖突的爆發點出現在多個領域,很多從具體點向整個面引爆的風險極高。不能不說,中國在有些時候對憤怒做了一些克制,但是那些克制增加了中國與美國「纏鬥」的能力,促成了我們力量的進一步壯大。
回頭看,中國在整體上不斷實作國家崛起的總目標,我們采取了一些戰術靈活性,但是戰略主動性一直是增加的,我們的博弈工具和能力不斷豐富、多樣化。
▲
3月22日,俄羅斯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音樂廳發生槍擊事件後引發火災。(圖源:新華社)
中俄各有特點。
俄羅斯的做法很痛快,解氣,俄烏戰爭打兩年了,西方的全面制裁十分嚴酷,但是俄社會仍能保持團結,實屬不易。中國的特點是穩健,邊博弈邊發展,人民沒有吃虧。中國把握住了政治穩定這個總閘門和經濟發展這個主旋律,不斷將可能的代價變成現實成果。
後續十年會怎麽樣?這對中國的考驗一點也不小於對俄羅斯的考驗。
美國政治精英們就是想推動美國和西方與中國脫鉤,歐洲政壇也有這樣的聲音,它們在尋找每一個機會動員美國和西方社會對中國的仇恨與恐懼,鼓動西方公司對中國「去風險」。鑒於中美和中國與其盟國的現實及潛在沖突點非常多,中國國內輿論也很希望「痛快一些」,一旦杜林普重回白宮,又不定會搞出什麽新的幺蛾子,中國將如何延續對美西方的戰略穩健,將是重大課題。
我們面臨各種問題,但是壯大綜合力量,讓美國搞不動我們,我們解決問題的資源也不斷增多,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不受損失,也因此越來越擁護國家路線,這些無疑應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考量。
實際做到這些,需要巨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