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一直有個困擾乒乓球職業聯賽發展的根本問題:
商業化能力
乒乓球這項運動,要說小眾確實不是什麽小眾運動,在很多地方是有群眾基礎的。但是之所以沒法吸引更多人成為職業運動員,有其天然的劣勢,比如觀感差和身體對抗不激烈,不足以讓現場觀賽者血脈噴張。
這個職業化的劣勢也是中國乒乓制勝的法寶之一,哪怕到現在的WTT巡回賽,外協選手寧願退賽也不願意貼錢來打比賽;或者,即便來了,不帶教練團隊,避免額外支出。
目前主要由納稅人供養的中國乒乓培養體系,不會有類似的煩惱。
所以,
要求中國乒乓始終稱霸世界,我個人認為不算過分。
但是,
一項體育運動若想長遠的發展,職業化又是必要的。之前的掌門人,對乒乓球的目標就是:
比賽有人看、門票有人買、賽事有人打
可惜的是,
乒超裸奔是常態,比賽的票能夠賣出去十分之一就算是成功的,賽事本身也沒有什麽傳播力。
繼任者劉國梁,
決定換一個思路:
把乒乓球比賽變成像演唱會那麽熱鬧,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是必須做的事情,乒乓球這項運動本身生存下來才有未來,才有未來的發展。借助龍獒蟒的三劍客設計還有地表最強12人,國乒迅速破圈,嘗到了變現的甜頭。
也因此,
決定設計一個能夠取代乒超這種常規聯賽的全新賽事,弱化俱樂部,強化明星球員。
這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WTT賽事。
既然賽事的重心發生轉變,那麽營運思路也應該發生轉變——新的桌上網球積分系統一定程度上參考了世界上最成熟的個人體育商業賽事網球的積分設計,提升WTT大滿貫賽事的積分到等同於奧運會冠軍,並設計了不參與就扣分的規則,捆綁明星球員深度參與比賽;
同時,國乒的選拔體系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教練的權重更大。
一套組合拳下來,原本最適合的應該是樊振東,結果他的態度是堅決反飯圈。
退而求其次,選擇了2018年出道的王楚欽:
當以後再寫這段歷史的時候,
王楚欽的職業生涯和劉國梁的新商業設想這兩條高度重合的時間線必然是分析國乒又一次變現嘗試的核心。
可惜,問題在於:
WTT依靠國乒和明星球員吸引到了大量的贊助商,
但是絕大多數球員並沒有收益其中。
換句話說,
主辦方和背後利益相關方倒是賺的盆滿缽滿,運動員始終被當成牛馬。
更為殘酷的現實是:
依靠WTT相關賽事積分成為斷檔式第一的楚聖,
其水準並沒有像積分一樣獨孤求敗。
相反,
在所有主要賽事裏,
一冠難求。
更加具有諷刺意義的地方在於:
當乒超還在抱怨要裸奔和根本不賺錢的時候,
聯賽的主要競爭者之一T聯賽已經連續第四年盈利;
杯賽的主要競爭者之一乒乓歐冠聯賽不僅吸引來大量好手參與,職業乒乓球的吸金能力和影響力也在歐洲不斷提升。
當歐洲和日本正在依托其路徑依賴走出了乒乓球職業化之路的同時,
擁有當世最廣泛職業乒乓球人口和最厚實底子的國乒或內耗,或被商業賽事過多牽扯,
終於釀成了50年未有的慘敗。
職業化的成功與否只是分析問題的一個切面,
只是,當這條路走的越來越順的時候,
很難說國乒不會重復中國女足走過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