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花大錢尋求安全感?印度偷偷找上蒙古國,誰料還是繞不開中國

2025-01-15體育

印度舍近求遠,寧願繞遠路也不和中國掛鉤

印度最近在礦產資源運輸上投擲一步棋,讓不少人看得有些摸不著頭腦。按理說,眼前一條順暢的通道擺著不用,偏偏要繞個大圈子,一頭紮進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之迷宮」。究竟是戰略考量,還是內外權衡?咱們不妨來一場「腦洞大開」的解析。

1、為繞開中國, 印度「舍近求遠」

蒙古,這片土地上的銅和焦煤儲量可謂富得流油。對於資源緊缺、發展迅速的印度來說,蒙古的礦產無疑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尤其是在電力、建築和電動車領域的需求不斷飆升時,找這樣一個近在咫尺的優質供應來源,看起來再合適不過。

那問題來了,怎麽把這些資源「安全穩妥」地運到家呢?從地理上看,把煤從蒙古運至印度,首選路線顯然是透過中國。

中蒙之間鐵路網健全,運輸彈性強,整個運輸過程平穩高效。比如,在天津港裝船直接運往印度,這一過程不過千余公裏,運輸時間短暫,成本低廉,對印度來說簡直像是在自家門口接收快遞一樣便捷。

然而,印度卻大費周章地選擇了走俄羅斯路線。表面上看似乎是以「戰略安全」為由,避免在特殊時期受到中國的制約。然而,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這條路線顯得繁瑣且高昂。

2、 高昂代價換取虛幻的安全感

首先,煤炭得從蒙古運到與俄羅斯毗鄰的邊境地區,再裝入俄羅斯的火車,沿著年代久遠的西伯利亞鐵路一路向東行駛,直到海參崴,總裏程超過四千公裏。

這還只是開始,接著這些煤炭還需在海參崴裝船,跨越漫長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終才能抵達印度。 這全程幾乎是中國路線的數倍,不僅拉長了運輸時間,更增加了物流成本。

再加上俄羅斯陳舊的鐵路基礎設施以及冬季頻繁封凍的港口,也 進一步放大了延誤風險,增加了不確定性。

而且,俄羅斯這個「轉運站」的作用,也不一定能像我們想象中那麽順利。畢竟,沿著這條跨國之路的營運成本無疑會讓印度企業感受到「喘不過氣」的壓力。運輸周期長、費用高企,小型企業甚至可能瀕臨破產邊緣, 最終犧牲的仍舊是印度自己。

3、 繞不開中國 怎麽辦?

印度的這次操作,不由得讓人猜想背後深層原因。

表面上看, 印度是出於「戰略安全」擔憂:害怕與中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時,能源命脈被「卡脖子」。 這種謹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而深層次想法可能是,在面對國際復雜局勢時的自主博弈策略。

印度是不是也想借此機會向外界展現其「獨立自主」的姿態?盡管繞遠了路,付出了更多的運輸成本,但仿佛在他們心中, 走俄羅斯路線是一種不依賴 中國 的宣示。 換言之,這也是一條 更具「尊嚴」的路線。

但是,印度這一舉動,讓俄羅斯與蒙古也站上了焦點舞台。俄羅斯鐵路的過境能力面臨考驗,而蒙古則在中俄之間左右為難。 殊不知,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是繞不開的,與其用 高昂代價換取虛幻的安全感, 不如重新 審視與中國的合作,在雙邊關系上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