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被美國帶到溝裏,歐洲「去工業化」成果喜人,「右轉」沒用

2024-03-15體育


這幾天,彭博社放出的一則訊息,吸引了全世界的關註,那就是光刻機巨頭ASML正計劃縮減荷蘭的業務規模,向海外發展。為了遏制這一勢頭,荷蘭政府緊急成立了一個行動組,希望留住這家大企業的心。

ASML的逃離計劃,並不是個例。在更早之前,聯合利華、大眾等跨國公司,就已經開始紛紛逃出歐洲。聯合利華早年英國脫歐之後宣布要改變「雙總部」模式,把唯一總部定在荷蘭,等烏東局勢計劃之後,又忙不叠地跑回了英國「避難」。大眾的情況也差不多,2023年,德國投給美國的單一最大標就是來自大眾的,價值20億美元,主要內容是南卡羅來納州新建一處電動SUV工廠。

這種「去工業化」勢頭,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停止的跡象,反而還在加速。歐洲跟著美國在俄烏沖突上「唱高調」,導致俄烏沖突短期內看不到結束的可能,自己也不能獨善其身。

不久前,公開宣布,俄羅斯透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協定將在2024年年底到期,而烏克蘭「不考慮」續約。美國「北溪2」管道被「不明人員」炸毀之後,烏克蘭幾乎可以說是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歐洲的僅存的大規模通路,澤連斯基政府現在明顯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在拿能源問題要挾歐洲不能臨陣脫逃。烏克蘭沖突持續一天,歐洲的能源危機就要持續一天,歐洲工業就是神仙來了也難救。

除了原材料成問題之外,歐洲商品的市場也被嚴重限縮。巴以沖突爆發初期,歐洲也是盲目跟著美國跑,不願意給巴勒斯坦老百姓一個公正的交代,最終導致局勢進一步激化。隨後,也門胡塞就直接封鎖了紅海航路,給了歐洲工業一記重錘。紅海是歐洲商品通往亞洲和非洲的關鍵航路,只要胡賽一天不放手,歐洲的商船就一天要堆積在好望角上。而高昂的運輸成本,會進一步推高歐洲商品的價格、拉低它們的市場競爭力。

不僅如此,因為要配合美國,這幾年歐盟還在不斷加碼圍堵自己最大的貿易夥伴。這次ASML嚷嚷著要結束荷蘭,彭博社說是因為當地的反移民政策,但其實明眼人都知道,起因哪裏是什麽反移民,ASML哭天搶地,就是因為對荷蘭政府跟著美國搞「小院高墻」不滿。這家的CEO的那句作為跨國企業,ASML「想去哪裏就去哪裏」,就是在荷蘭政府配合布林肯要求,臨時翻臉不認賬,撤銷ASML的對華產品銷售特許之後喊出來的。

和美國之間的這個所謂的堅定的「跨大西洋夥伴關系」,已經把歐洲害慘了。這就是為什麽近些年歐洲各國都出現了右翼擡頭的明顯傾向。荷蘭作為一個傳統的左翼當政的國家,如今右翼在選舉中大勝,就是這一輪歐洲「右轉潮」的典型例證。

不過,歐洲轉向確實是大勢,但這種轉向能不能救得了歐洲,要打上一個問號。就像上面提到的,歐洲「去工業化」到如今這個地步,最大的原因其實不是左右之爭,而是因為一群政客被美國「忽悠瘸了」,這種對美國的盲從一天不改變,歐洲的好日子就一天回不來。

不過,歐洲的好日子回不來,對全世界來說,也未必是件壞事。工業革命之後,歐洲人躺在發展中世界身上賺錢的好日子過得太久了,以至於把自己的享受當成了理所當然,跑到全世界到處「輸出價值」,如今,確實也該到了「風水輪流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