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NBA裏有哪些身高和位置完全不符合卻打出大名堂的人?

2020-02-28體育

我看到這個問題時的狀態:

這是個看似好回答實際卻不好回答的問題——我看問題沒有很多答主那麽單純。

第一、什麽叫做「打出大名堂」?

這是個非常感性的短語。題主並沒有把這個短語朝理性的方向去解釋,定性的解釋沒有,定量的解釋更沒有。

這無疑增加了答題難度。

那麽這篇回答就以我自己的判定標準來說說——要求不高,每個時代的球迷能夠脫口而出【哦我知道他】的名將即可。

第二、身高和位置完全不符合是球員決定的嘛?

比如馬格西-博格斯,作為NBA歷史上最矮的球員(註冊身高5尺3寸,約1.60米,實際身高甚至不足),當然沒得選,只能擔任PG。

作為速龍隊友,麥蒂摟著博格斯,更顯得後者的身板嬌小

但是有一個回答把鮑利斯-迪奧拉進了名單……

emmm……這就要看是效力於什麽東家的迪奧了。

老鷹時期,迪奧是主打SG的鋒衛搖擺人——誒,你個肥頭大耳的就叛……不是,蹲後衛去了?

不騙你,真是這樣——來個喬丹式的反向墊步突破入樽讓各位觀眾老爺們看看?

背景男是剛轉投灰熊不久、正意氣風發著的占士-波西

最初在老鷹的兩個賽季,迪奧除了中鋒,什麽位置都擔任過。

具體來說,是2%的時間擔任PG,53%的時間擔任SG,41%的時間擔任SF,3%的時間擔任PF

老鷹時期的經歷,把迪奧一身自FIBA就有的進攻端全能的本事練就到了NBA正賽的對抗強度。

而余下的NBA球員生涯,迪奧體驗了擔任內線的經歷(說起來還是丹東尼用迪奧用的最毒啊,26%的時間擔任C,生涯最高)。

所以,以註冊身高6尺8寸的迪奧為例,擔任前鋒的時候總體上是正常的,擔任後衛的時候oversized,擔任中鋒的時候undersized。

從迪奧的案例中就看得出來,打多位置(「多位置」指4~5個位置)的球員=時而oversized時而undersized,重點看他此時此刻站什麽位置/主帥安排球員此時此刻站什麽位置≈(攻防兩端至少其中一端)全能的球員=不符合題意。

除了迪奧,NBA歷史上能夠套到以上這個含等號、約等號的公式的球員,還有哪些?

舉例吧。畢竟上世紀NBA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未必有實錘的、聽著能【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的傳說(尤其是在電視轉播時代來臨之前。比如傑里-史隆,老爺子在球員時代的時候有傳說就說他除了中鋒都能防而且防得好)。

魔術手莊遜 (除了SF都打過)、 邁克爾-喬丹 (除了C都打過)、 安芬尼-夏達威 (除了C都打過)、 積倫-羅斯 (除了C都打過)、 高比-拜仁 (除了C都打過)、 卓斯-麥克格雷蒂 (除了C都打過)、 保羅-皮雅絲 (5個位置都打過)、 文斯-卡特 (除了C都打過)、 安德烈-姬莉蘭高 (除了PG都打過)、 馬努-吉諾比利 (除了C都打過)、 小米克-鄧利維 (除了PG都打過)、 勒邦-占士 (除了C都打過)、 凱文-杜蘭特 (除了PG都打過)、 追夢-格林 (除了PG都打過)、 揚尼斯-艾迪杜高普 (5個位置都打過)。

放心,我不套路各位讀者,這篇回答肯定不會出現以上這些球員。

NBA歷史自然是浩瀚無垠的。那麽,真正符合題意的球員有哪些值得舉例說呢?

這篇回答以時間順序結合傳統五大位置由矮到高為解說順序。

第一部份:OVERSIZED

以我的印象,oversized球員提得遠遠沒有undersized球員多。

但是提的不多,不代表不存在,對吧?

絕大多數回答忽略了oversized球員存在,這就很尷尬了。

各個時代oversized名將是很多的,不要因為人家長得大只就忽略好吧。

----------------------

PG:奧斯卡-羅伯森

類似哈登一般身高的大O,在他打球的那個時代就屬於超大只的PG——恐怕把PG改成G也不無不妥。

當時的後衛大部份長得都是不到6尺~6尺超過卻不超過3寸的身高(1965年入行的蓋爾-古德裏奇也才6尺1寸,1966年入行的戴夫-賓也才6尺3寸)。

從50年代後期開始,才有山姆-瓊斯、傑里-韋斯這樣少數能達到6尺4寸身高的球員漸漸湧現。

長過6尺4寸身高的球員想打後衛,大都要經歷一般波折——比如1965年入行的傑里-史隆。少年,你想打後衛?你太高啦,打前鋒去(史隆老爺子的確在新秀季的最初是打前鋒的,後來才坳過來打後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60年入行6尺5寸身高的奧斯卡-羅伯森顯得彌足珍貴——要知道,大O在大學時代是打前鋒的(logo爺也是,明明運控傳的基本功都很紮實,入行NBA之前的教練偏偏安排他主打前鋒)。

到了70年代,大O一個PG打遍天下後衛,是PG也打SG也打——PG單打SG,這個操作犀利不?

7071賽季奧斯卡與弗雷澤過招

其它oversized PG舉例:

禾特-弗雷澤 (在勞斯萊斯後場裏,主打PG的弗雷澤足有6尺4寸,主打SG的蒙路卻只有6尺3寸)、 丹尼斯-莊遜 (塞爾特人時期——其實DJ大只的不明顯,但他確實有6尺4寸)、 韋恩-弗萊明 (類似大O的身高也同樣主打了整個生涯的PG)、 謝美-哥羅福 (公牛時期和尼克斯時期)、 沙恩-利雲斯頓 (這個不用多解釋了吧)、 科克·軒歷治 (2007年首輪的軒歷治相信看過這輪系列賽的都知道他有多麽神奇,後來因傷主打過一陣子SG,但用他作為主控準沒錯)、 本-西蒙斯

----------------------

SG:基利德-德士拿

布萊恩-羅素防守基利德-德士拿

滑翔機其實沒什麽好補充的了,他用這樣的身高能做到些什麽……

該講的我都在巔峰德士拿有多強的回答中寫到了:

我拿德士拿舉例,最大的原因是出於他的運動能力。畢竟每次說起德士拿打球,他的運動能力就像是為oversized SG正名一樣。

其它oversized SG舉例:

喬治-格文 (冰人NBA生涯的大部份賽季主打SG,之後的這些案例都和冰人大同小異,即NBA生涯的大部份賽季主打SG,但也有擔任前鋒的比重)、 羅拔-列特 (主位置SF,副位置SG——僅此一例與其余案例顛倒)、 列治-瑟烏斯 戴爾-艾利斯 約翰-紐曼 列治-米勒 丹-馬爾利 史蒂夫-史密斯 斯泰西-奧格蒙 卡爾波特-切尼 喬-莊遜 約翰-塞爾蒙斯 德瑪爾-迪羅辛 克雷-湯普森

----------------------

SF:凱文-杜蘭特

用這張圖只是因為,從凱文-杜蘭特的眼神裏看到了強烈的渴望

其實oversized SF是新世紀NBA才逐漸流行起來的球員類別,而NBA球員生涯總體上能維持攻防一體(當然,隨著年齡和傷病的增加,防守端的能力在逐漸變弱)的凱文-杜蘭特,是oversized SF裏最傑出的代表球員。

但這不代表oversized SF這個身高的球員是新世紀NBA才逐漸流行出現的,追根溯源的話,事實上上世紀就開始逐步從世界各地出現了——由此可見,oversized SF並不屬於NBA的傳統流行位置。是FIBA世界先出現,然後有過一段成熟的試驗期後,才影響到NBA的。

須知上世紀的NBA有很多不太科學的事情發生,就說NBA全聯盟試驗oversized SF的「黑歷史」好了。

那時候常見的情況操作是:長到2.03以上這個身高的球員卻沒有相應的身板,那麽球隊就會簡單粗暴地讓他們往內線的位置上打。久而久之,這樣「強扭的PF」導致球員在年齡上去之後傷病頻繁,較早地離開NBA。

比如德特列夫-施拉姆夫。

沒錯,他是熬到了38歲才從NBA離開——但你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嘛?

在溜馬時期和超音速時期,在保持了較高水準出勤的賽季中,施拉姆夫是一個在攻防兩端都能保證優秀發揮的SF;然而從效力於超音速的後4個賽季開始,逐漸因傷無法保證較高水準出勤的賽季中,施拉姆夫過早地衰老,優秀發揮難以為繼,生涯後期過得比較慘淡。

而這也是施拉姆夫透過自己的NBA球員生涯,時常告誡自己的同胞後輩魯域斯基的案例——他如果在生涯後期依然能保證較高水準出勤的話,或許不至於被超音速掃地出門或者被拓荒者的老鄧利維過早地棄用。

其它oversized SF舉例:

瑟爾-貝利 (作為oversized SF的鼻祖,大T屬實算意外,不過他仍然沒有背離生涯主打PF的NBA式「魔爪」)、 東尼-古高 沙恩-希金斯 佩賈-斯托賈科維奇 拉瑪-奧當 祖殊-史密斯 泰魯斯-杜文 邁克爾-比士利

----------------------

PF:德克-魯域斯基

我不覺得有比魯域斯基更適合作為oversized PF的人選了

——尚未精於背打的時候,他擔任過SF;

——庫班用鋒線群試陣的時候,他擔任過C;

——因為精通一整套傳統SG打法,他被球迷們戲稱為「七尺SG」並由此引發一系列梗。

再加上預定名人堂,還有誰比魯域斯基更合適?

其它oversized PF舉例:

占士-艾德華茲 (活塞「怪陣」中的明明是C卻擔任PF,作為oversized PF的鼻祖屬實意外)、 阿爾頓-李斯特 戴歷-麥基 凱文-加納特 (典型的謊報註冊身高的後果) 裏夫-拉弗倫茨 保羅-加素爾 克里斯塔普斯-普辛基斯

----------------------

C:喬治-穆瑞森

單看這位羅馬尼亞人的照片,外加我報出他的註冊身高7尺7寸(約2.31米),或許不會產生多麽震撼的感受。但是看了以下這些他和其他球員在場上的圖片,那恐怕完全不同了……

註冊身高7尺1寸的沙奎-奧尼爾試圖阻絕超出他一個頭的穆瑞森接球
起跳到極限高度的盧克-朗尼(7尺2寸,約2.18米)和羅恩-哈珀(6尺6寸,約1.98米)要阻擋穆瑞森的拋投
直觀感受一下穆瑞森和霍勒斯-格蘭特的身板差距
穆瑞森和沙恩-巴特利(7尺6寸,約2.29米)的對比

即使放諸NBA歷史,oversized C仍然顯得很罕見。

就說現役身高達到極值的博班-馬楊諾域治吧,他的註冊身高仍然沒超過2.25米(7尺4寸,約2.24米);而喬治-穆瑞森的註冊身高可是達到了7尺7寸(約2.31米),並列NBA歷史註冊身高最高值(與馬努特-波爾共享記錄)。

其它oversized C舉例:

查克-內維特 (NBA歷史上第一個註冊身高達到7尺6寸門檻的球員)、 馬努特-波爾 沙恩-巴特利 姚明

第二部份——UNDERSIZED

undersized球員其實是一抓一大把的,要比很多回答想象得還要多。

在這樣的基數引發的比例下,想想也知道,其中名將的數量會有多少。

須要指出的是,undersized的球員相對來說容易進入誤區——因為,看一個球員是否undersized,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單看其中代表球員的體側數據說事。

比如艾倫-艾佛遜——為什麽他被廣泛認為是undersized SG?

說到底,時代背景很重要——因為在艾佛遜成長、打球的年代,流行的是當時正要全面鋪開的鋒衛搖擺人。而且與喬丹一樣註冊身高是6尺6寸(約1.98米)的球員尤其容易獲得青睞。

換個時代,比如卜-庫西打球的時代。艾佛遜可能不足6尺的實際身高還很特殊嘛?

肯定不會了。畢竟論身高,庫西的後場黃金搭檔比爾-沙曼和他的註冊身高都是6尺1寸,都沒比艾佛遜高多少(就是比身板,至少新秀季的沙曼甚至不見得比同時期的庫西壯實)。

----------------------

PG:馬格西-博格斯

馬格西-博格斯,或譯強盜博格斯——這就指出了馬格西(Muggsy)的由來:並不是博格斯的真名,而是強盜(mugger)的人名化。

這並不是孤例,比如奈特-阿奇巴爾德在BBR上就寫作泰尼-阿奇巴爾德:

泰尼(tiny)是微小的意思,實際是形容阿奇巴爾德的身板小巧。

不過與博格斯比起來,阿奇巴爾德可一點都不「微小」。

馬格西-博格斯正如我在開篇所寫的那樣——作為NBA歷史上擁有註冊身高最小值(5尺3寸,約1.60米)的球員,別說是球員和他站在一塊兒合影了,就是教練和他同框,都能顯得出他身板嬌小。

博格斯球員生涯最著名的事跡有兩條:

1.1986年世錦賽(就是現在的世界杯)上,博格斯代表美國男籃依靠優異的表現(不如說是一戰成名?)打敗蘇聯男籃,奪得金牌。

而這也是美國男籃在FIBA正賽上,最後一次打敗蘇聯男籃。

2.在一場常規賽中,馬格西-博格斯蓋掉了柏德烈-伊榮的出手,一時傳為佳話。效果相當於後來內特-羅賓遜蓋掉了姚明的出手。

(至少在大約十年前,這兩記封阻在油管都能找到影片,現在嘛……)

值得一提的是,博格斯在NBA正賽一共只留下了39個封阻(全部來自常規賽),而羅賓遜在NBA正賽一共留下了45個封阻(其中常規賽42個)。

最後附上兩張博格斯和韋伯在NBA為數不多的高畫質合照:

1987年常規賽,斯波德-韋伯所在的老鷹對陣馬格西-博格斯所在的子彈
1995年常規賽,馬格西-博格斯所在的黃蜂對陣斯波德-韋伯所在的國王

其它undersized PG舉例:

加爾文-墨菲 邁克爾-亞當斯 斯波德·韋伯 史葛-布魯克斯 埃弗裏-莊遜 加利-格蘭特 迪蒙-史杜達米亞 特拉維斯-貝斯特 厄爾-博伊金斯 昌基-艾堅斯 斯比蒂-克拉克斯頓 內特-羅賓遜 JJ-巴瑞亞 艾朗-布魯克斯 泰-勞森 伊賽亞-杜文

----------------------

SG:艾倫-艾佛遜

艾佛遜進入巔峰期,要感謝拉利-布朗——因為同為小後衛,老布朗懂他、理解他、包容他,所以仍然富有一定創造性地將艾佛遜固定到SG的位置上,並構建出2001年76人這種劍走偏鋒、攻防傾向性優缺點極其明顯、將艾佛遜的場上功效揚長避短到極限的球隊。

由此艾佛遜才成長到MVP級的地步,一度成為所謂的四大分衛之首。

艾佛遜的生涯十大過人屬於百看不厭的經典:

如果這篇回答會出現影片的話,那麽只有這一個了。畢竟上次我看知乎一些人質疑後衛過人質疑到艾佛遜頭上,想想也是悲哀,居然要科普艾佛遜的過人……

undersized SG在人不高的同時,全都有著亂戰高手的內容,而艾佛遜無疑是達到極致的那一個。

其它undersized SG舉例:

艾迪-莊遜 文尼-莊遜 大衛-韋斯利 吉爾伯特-阿連拿斯 萊昂內爾-巴保沙 莫-威廉士 塞巴斯蒂安-泰菲爾 本諾-烏得裏 路-威廉士

----------------------

SF:約翰-哈弗裏切克

關於undersized SF要提的一點是,鋒衛搖擺人有的算有的不算,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就說Hondo老爺子吧,他可以算得上是現當代鋒衛搖擺人的先驅了。

在他打球的時代,類似他這個不足2米身高的,絕對是打前鋒的多(如艾堅-貝勒、喬-卡德維爾、卡茲-羅素、比利-康寧漢姆、迪克-範阿斯戴爾、卜-丹德裏奇)——所以哈弗裏切克的確是主打SF的賽季多過主打SG的賽季。

但是,奧巴治及其繼任者,在執教哈弗裏切克的時候,用他與一些頂級後衛對位的場景也是很常見的,而Hondo的表現總體上的確可以很好地勝任SG。

比如對位俠盜基利德、對位logo、對位手槍皮特:

約翰-哈弗裏切克背身控球對位禾特-弗雷澤
約翰-哈弗裏切克與傑里-韋斯對位
皮特-馬拉維奇對位防守約翰-哈弗裏切克

但是如我們所知,Hondo的偉大之一,在於定義了何為全能球員——塞爾特人教練甚至用他來小防大,防一防內線,他也有能力做得很好:

約翰-哈弗裏切克繞前防守艾雲-希耶斯

其它undersized SF舉例:

迪克-巴內特 盧-哈德森 湯姆-範阿斯戴爾 TR-鄧恩 阿德賴恩-當特利 邦齊-威爾斯 魯本-帕特森

----------------------

PF:卓思-巴克利

對於9293賽季常規賽乃至1993年季後賽的巴克利,真的不服不行。

這就是為什麽我選用的是太陽時期巴克利的照片來當介紹他的圖。

說起卓思爵士,似乎現在只剩下在遊走於各種NBA直播間的他了:

如今TNT王牌節目inde the NBA的固定3+1陣容——前NBA球員沙奎-奧尼爾、肯尼-史密斯、卓思-巴克利,以及專業大神厄尼-莊遜

但是他曾經在NBA有多牛逼,看過他打球的人應該不會忘記:

說推就推,說幹就幹,誰也別想攔住,這才是曾經的卓思爵士。

帽的就是你:

兩敗俱傷也帽你。

現在明白為什麽巴克利基本上沒打過新世紀的NBA了嘛?

其它undersized PF舉例:

艾堅-貝勒 莊尼-格林 加-赫德 柯蒂斯-羅 約翰-德魯 丹尼斯-羅德曼 拉利-莊遜 蔡恩-威廉森

----------------------

C:威利斯-列特

宿敵對決——威利斯-列特背打韋斯-安素

生涯大部份時間周身盤踞著四大神獸,威利斯-列特靠著自己強硬的打法,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列特有多鐵血?

傳說有一場比賽搞到列特和對方球員打架,尼克斯隊友試圖拉架,結果遭到上頭了的列特恐嚇:

別攔我啊,否則別怪我敵我不分!

6970賽季是列特的封神賽季,他成為賽季榮譽的最大贏家——生涯唯一一季集齊三大MVP+一陣一防,不僅帶隊奪冠而且總決賽G7還創造了王者再臨的名段子。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列特手捧的是奧布萊恩杯之前的總冠軍獎杯

作為這支在上世紀70年代第一支兩度奪冠的球隊的隊長,從其官方外號The Captain就看得出來,威利斯-列特是這支球隊的場內外領袖。

而在他1974年打完季後賽退役之後,尼克斯不僅球隊凝聚力轟然倒塌而且隊史至今再也沒有奪冠、誰來拯救都不好使就可見,威利斯-列特堪稱尼克斯隊史唯一的隊長。

鑒於NBA將越來越深層次地進入小球時代,內線兩個位置undersized的球員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可說起undersized C的最佳代表球員,我始終認為,舍威利斯-列特其誰!

判斷undersized C尤其容易走進拋開時代背景看個人體側數據的誤區。比如艾德-麥考利和內爾-約翰斯頓都是50年代的全明星,退役後成為名人堂級球員。那麽註冊身高為6尺8寸、和占士安東尼一樣卻打C的他們,屬不屬於undersized C?

不屬於。因為他們都在1959年退役了,而在他們打球的時代,類似不超過6尺10寸身高的中鋒是聯盟常見的。

其它undersized C舉例:

韋斯-安素 戴夫-哥雲斯 卜-麥卡杜 本-華萊士 阿爾-霍福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