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第一次挑戰5公裏,這心率有沒有猝死風險?

2024-05-09體育

如果沒有基礎疾病,單純只是沒有運動經驗,那麽猝死風險極低。

一般出現猝死的情況,往往出現在如下幾種情況:

① 身體有基礎疾病,比如心臟病啊,高血壓啊等等。

② 長時間高心率區間的奔跑,比如馬拉松,跑到最後沖刺時往往更容易出現意外。

③ 極端環境,比如高溫高濕劇烈運動,加上補水不及時,容易導致熱射病。

再回來剖析一下題主情況。

先看看心率。

按照「最大心率=220-年齡」計算,題主27歲,最大心率大概是193左右,而實際上第五公裏直接跑到了195,那這是否就是最大心率呢?

其實未必,如果現在題主體感極其艱難,呼吸淩亂氣喘如狗,跑完結束只想躺地一動不動,那最大心率基本就是195左右。

如果是這種情況,最後一公裏橫豎耗幹了最後的體能,如果題主還能多堅持超過5分鐘,那是題主天賦異稟;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認慫,正常冷身,心率降下來也就沒啥問題。

但如果題主猶有余力,甚至還能和別人聊聊天,那很有可能是百中無一的高心率人群,另一種可能是手表出問題了(畢竟手表心率漂移的可能性也不小)。

如果是這種情況,出問題的可能性更小,可以充分聆聽身體的聲音,對於自己的情況,身體是有絕對發言權的。

那什麽情況容易出現問題呢? 跑步時出現胸悶,手臂有疼痛感,持續的不舒服或呼吸困難,建議立刻停下來,及時咨詢醫生(有必要可以做個體檢)。

繼續說回心率,這麽高的心率,如何才能降下來呢? 解決方案很簡單,最普通的輕松跑(不超過最大心率的80%,按題主就是155左右)即可,但一定要有規律,比如跑一休一,一次跑步40分鐘以上,堅持三個月以上就會有效果。

輕松跑的其他參考標準:
① 跑步時可以輕松聊天,或說出完整的句子;
② 鼻呼吸,如果跑步全程不用嘴呼吸,大抵也處於輕松跑範疇。

再看看步頻。

題主提供的資訊是真少,只能看到啥說啥。

步頻太低(140),意味著騰空時間較長,對關節沖擊力較大,如果題主有肌肉基礎(力量訓練),這自然不在話下,但我賭五毛錢,題主沒有,這會是一個風險點。

另一個風險項是體重,題主沒說,但是從關節安全考慮,建議將BMI控制在28以下再跑步。
BMI=體重(kg)÷身高(m)²,往上有很多小算盤,可以直接套用。

所以建議題主把提升步頻作為目標之一,爭取不低於170,跑步時學會提拉後腿,而不是擡膝跨大步。當然也不要太著急,可以給自己時間循序漸進,爭取每周提升3~5步頻。

提升步頻,可以引入節拍器,切記欲速則不達,每周提升3-5步頻足以;如果一開始到180,結果只會是手忙腳亂,以及心率居高不下。

說在最後的話。

在我眼中,題主這屬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基礎還沒紮實,就嘗試用比賽心率跑步,心態過於著急;我再賭五毛錢,題主跑完第二天估計會渾身酸痛(傳說中的DOMS,不循序漸進的副作用之一)。

想要提升自己,追求速度,不妨先用三個月時間夯實有氧,提升步頻,再考慮引入間歇跑(高強度間歇、重復跑、節奏跑)等來提升速度,追求更快的5公裏,或者更遠的10公裏。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