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俄被凍結資產,西方將首次使用,已無計可施?中國成最後希望

2024-03-20體育

#MCN正選激勵計劃#

西方國家常常以「契約精神」為借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謀取自身利益,更有甚者,美德波西方國家利用契約精神為自己謀取利益,而不顧國際規則和法律原則。

最近,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波蘭總理斯克在柏林會面, 首次決定使用俄羅斯被凍結的資金,這不就是公然要耍流氓嗎?就在這樣的危急關頭,中國就成了俄羅斯最後的金融保障,寧可虧錢賣給中國,也要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中俄貿易的性質正在悄然逆轉。

「契約精神」被踐踏

西方國家常常以契約精神為借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地緣沖突中謀取自身利益,對其他國家的利益造成了損害。

然而,他們多次違約後,仍然頻繁以此為借口打壓他國,這不僅影響了國際合作,也把美西方的虛偽和雙標面孔展露無遺。

契約精神,即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買賣合約還是社會契約都需要遵循這種精神。

然而,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乃至地緣變化環境中,美歐等西方國家時常背棄這種精神,背信棄義,造成商業環境的不穩定和不公正。

美西方國家在合約執行方面存在著嚴重的違約現象,比如聞泰科技收購紐波特晶圓廠還清債務後,英方卻要求撤銷收購。

加拿大則要求三家中資企業剝離在其境內的鋰礦投資,抖音海外版被美國要求強制出售,這都在踐踏契約精神。

西方國家在對外投資中常常背信棄義,以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為例,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發起瘋狂制裁,但在關鍵時刻又重提「契約精神」。

在此次對俄羅斯的制裁中,西方國家表現出無底線的貪婪與無恥,如美國等西方國家凍結和扣押了上千億美元的俄羅斯財產,歐盟宣布凍結俄羅斯3000億歐元儲備金等資產,計劃用於烏克蘭戰後重建。

他們利用契約精神為自己謀取利益,而不顧國際規則和法律原則。美國沒收被制裁的俄羅斯個人資產,無視了契約精神、規則意識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原則。

最近,德波法三國領導人會晤,在此次會議之後的聯合記者會上,三國領導人均再次強調將全力以赴拱火烏克蘭。

朔爾茨高呼「團結就是力量」,承諾將使用凍結俄羅斯資金產生的利息購買軍需,而馬克龍則在大力呼籲援烏的同時宣誓絕不讓局勢惡化。

俄羅斯在歐洲清算銀行的價值約為1,900億歐元的主權資產被凍結,預計將帶來約38.5億歐元的收益約合人民幣302億。

而目前,歐盟委員會正在制定一項提案,擬用其中的大約20億至30億歐元來援助烏克蘭軍隊,首筆資金有望於今年七月份正式使用。

雖然這筆錢對俄羅斯來說並不算多,但對烏克蘭來說,絕對是一筆巨款,2022年,烏克蘭的GDP僅僅1000多億美元。

如果歐洲三國這一計劃確定實施,那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打擊,這其實和當年日本侵華時候,采取的「以戰養戰」的戰術類似。

就是在華開采各種資源,以維持侵華戰爭,如今歐美用俄羅斯的資金利息拱火烏克蘭,戰火將永無休止,因為這筆錢產生的利息永不休止。

從這點來看,美西方根本沒有所謂的契約,有的只是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而已,從荷蘭西班牙用過,對外的殖民和掠奪就看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偽善面孔,幾百年前是這樣,如今依然是如此。

就在使用凍結俄羅斯資產基本成為既定的事實之後,俄羅斯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希望從中國獲得人民幣貸款。

為此,實際上俄羅斯早就在做準備,出口中國的石油,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而且寧願低價賣給中國,也要確保中俄關系的穩定。

賠本也把石油賣中國

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產生了強烈的敵意和高壓態勢,政治圍獵及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拓展面臨巨大挑戰。

俄羅斯的油氣出口貢獻了其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占據本地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和能源關聯度高達90%以上。

然而,由於美西方的深度制裁以及北溪管道遭襲,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燃氣輸送幾乎全面受阻。

面對困境,俄羅斯不斷尋求與中國的石油天然氣合作,積極開發西伯利亞力量2號計劃,力圖填補北溪-2號管道停運後的供應空白點。

自2022年3月至同年12月,俄羅斯為此項業務向中國客戶提供的石油優惠累計達53億美元,而從2023年前9個月,此數據已升至37億美元。

由於俄羅斯打折向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俄羅斯已累計損失約9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約合人民幣650億。

盡管如此,俄羅斯明白俄羅斯與中國開展貿易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因為這不能單看石油或者天然氣的出口,而是要看整個貿易。

近些年來,中俄兩國的雙邊經濟關系持續呈現出穩定且高質素的發展勢頭。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俄貿易總額高達2401億美元,超出預設目標,較去年同比增長26.3%。

伴隨中俄規劃中各項管道的全線貫通,預計未來俄羅斯將每年如數為中國輸出巨量的天然氣資源。

2023年,中國原油進口約5.6億噸,同比增長11%,但是我們的進口金額卻下降了7.7%,約1.63萬億人民幣。

原因和我們透過長期合約,進口俄羅斯的低價石油有直接關系,比如我們的第六大石油進口國阿曼,對於我們石油出口的價格為85.4美元一桶,而我們進口俄羅斯的,則為72.9美元一桶。

俄羅斯更是以占比接近19%的比例,位居中國原油進口國的第一位,高出第二位的沙特4個百分點,幾乎是第三名伊拉克的兩倍。

在貨幣支付方面,中俄雙方目前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雙邊直接本幣結算",當前的本幣結算已達到了驚人的95%。

2023年,俄羅斯對我們的煤炭出口,更是增加了50%以上。

另外,俄羅斯與其它國家的貿易中,也開始引導這些國家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其中就包括印度。

沒有中國堅實實力的支撐,面對美西方不斷加重的制裁壓力,俄羅斯或許會早早就深陷困境之中,美西方也對中俄的緊密合作保持警惕。

所謂東邊下雨,西邊日出,經濟互補,互利共贏,就是一直以來中俄貿易的本質。

但是,隨著美歐國家完全背信棄義,中俄的合作很可能從單一的貿易合作,演變成反抗美國經濟、貿易和金融霸權的全球主導力量。

中俄貿易性質變化

中方始終主張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全力推進多邊合作框架內的深度交流與共贏,認清共同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根本原則。

美國對全球國家的金融收割,已經進行了多輪,這裏面不僅包括亞非拉國家,也包括歐洲日本等美國所謂的「盟友國家」。

小國家沒有對抗美國金融霸權的實力,「盟友國家」早已經喪失「主權」,淪為美國的附庸,他們沒有任何勇氣叫板美國,美國讓他們朝東,它們絕沒有膽量朝西。

所以以中俄為首的國際組織, 就成了唯一的可能,這就是金磚國家聯盟存在的重大意義。

為了全球的發展中國家少受美國的收割之苦,中俄的金融合作意義凸顯。

最近,俄財政大臣西盧安諾夫公開表示,正積極探討發債或直接借款等方式拓寬人民幣貸款渠道,中方駐俄大使張漢暉對此表示歡迎,但具體執行策略仍需專業評估。

人民幣在俄羅斯進出口結算中的比重分別達到34.5%和36.4%,呈持續增長之勢。

此外,中俄致力於在金磚國家內部,以數碼貨幣為框架構建新的支付體系,擺脫美國主導的SWIFT支付體系的束縛。

這一系列現象預示著中俄貿易領域將會發生重大變革,有望成為對抗美元霸權的重要力量。

盡管現在歐洲使用俄羅斯被凍結的合法財產,基本上是板上釘釘,但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反制手段,比如之前德國曾沒收一家俄羅斯銀行的資產。

俄羅斯馬上還以顏色,沒收凍結了德國天然氣公司在俄羅斯的股份。

如果歐洲7月真的動用了這筆資金,俄羅斯大概率會采取同樣的措施,如此之外,對於西方的金融訛詐,俄羅斯早已經底氣十足。

家有余糧,心中不慌,只要俄羅斯的經濟保持良好的運轉,源源不斷地經濟效益會產生,俄羅斯就不怕西方制裁。

而烏克蘭,除了歐美施舍一點俄羅斯的資產,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俄羅斯能有這樣的底氣,很大程度上是中俄經濟高速增長給俄羅斯帶去的安全感。

所以,現在的中俄貿易或許已不再是中俄雙邊貿易,而是中俄聯手對抗美國經濟金融霸權的有力武器,只要美國還要繼續收割中國和眾多發展中國家,中俄的合作就永無止境,畢竟我們也說過,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幹擾,而且合作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