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地產巨頭紛紛離開中國足球,中超聯賽未來該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成為像五大聯賽一樣成功的商業聯賽?

2024-01-31體育

好問題。

知乎的問題是:中超聯賽該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成為像五大聯賽一樣成功的商業聯賽?

那我們先對比一下中國聯賽和成熟的五大聯賽的 表面差異 ,再來看蘊含在這種表面差異背後的 時空因素 ,也就能判斷中國聯賽到底 能不能 發展起來、如果想發展起來應該 怎樣 發展了。

一、足球俱樂部(聯賽)的兵財迴圈。

一個足球俱樂部,一個由足球俱樂部組成的聯賽,你說出大天,也無非 兵財兩點

所謂兵 ,就是你的一線隊、預備隊、各級梯隊、各種衛星隊、以及其他各種可能加入俱樂部青訓體系的潛在力量。這裏麪包括球員、教練、球探等等,總之是構成一支球隊的人員要素。

所謂財 ,就是你的收支系統,也就是你的營收體系和財務成本。

一個成功的俱樂部,一個成功的聯賽,必然在現實或者歷史上的某一階段,做到了兵財合一而財有盈余,這才能 不斷用兵的表現促進財,用財的註入反哺兵,二者合一相互促進走向正迴圈 。別看現在有的歐洲豪門俱樂部入不敷出弄一堆杠桿,那本質上是一種信用,是數十年積累下的財富冗余完成的臨時變現。

關於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兵財迴圈,我在下面這篇回答裏有過系統的論述,這裏就不再單獨拿出來多說了,咱們放在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對比中具體地去看。

二、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表面差異

從財的角度,或者更具體一些,從足球俱樂部收支平衡的角度入手,最能夠看清中國的聯賽和五大聯賽的差異。

德勤22-23賽季歐洲足球營收前20俱樂部營收來源統計(單位:歐元)

德勤的統計,把歐洲足球俱樂部的營收分成了3部份:比賽日(黃色)、電視轉播(紅色)、商業(藍色)。德勤的劃分比較簡單,實際上商業收入還可以細分成俱樂部商品和周邊收入+贊助和廣告收入。

五大聯賽的足球俱樂部,大體上是能做到盈虧平衡的。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大家從沒有見過類似上面這樣的收入來源統計吧?

沒關系,我們一項項來分析。

比賽日(球票)收入:球場不歸俱樂部所有(有租金)、比賽級別越高安保費用越高(成本大)、上賽季開始球場人流變多(球迷基數大)、本賽季開始部份俱樂部調高票價(消費潛力預期強)。

比賽日,能夠提供收入,也有潛力,但不是多數中國俱樂部資金的主要來源。

電視轉播收入:這個可得好好說道說道。

2015年,在金元足球的鼎盛時代,中超版權以5年(2016-2020)80億人民幣的高價被賣給了體奧動力。

2018年,該合約被調整為10年(2016-2025)110億人民幣。

2020年,因疫情和PPTV母公司蘇寧的影響,體奧動力在春節前僅僅支付了中超公司1.5億人民幣,雙方分道揚鑣。

2021年,中超版權以3年(2021-2023)2.4億人民幣的低價被賣給了騰訊體育。

2023年,中超版權以5年(2024-2028)7.5億人民幣的價格被賣給了咪咕體育。

從5年80億人民幣到5年7.5億人民幣,電視轉播費用縮水到了不到原來的1/10,您就看這泡沫有多大吧。更關鍵的在於,就算是5年80億人民幣,也經不住咱當年這麽造啊!

當初的5年80億轉播合約,具體到每年的金額是不一樣的;各個俱樂部與足協的具體分配比例,我也沒還沒查到官方的資料。

咱就按一年16億人民幣來算轉播合約,就按足協(36%)和16家中超俱樂部(16*4%=64%)在中超公司的持股比例來看著1年16億人民幣轉播合約所得的分配,那每家俱樂部的收入會是16*4%=6400萬。好,就按照很多人一直想當然的說法,如果不是足協的剝削,中超俱樂部能夠獲得多的多的分紅,那咱把每家中超俱樂部的收入比例,上調到6%(16*6%=96%,這比例夠高了吧),那每家俱樂部的收入會是多少呢?16*6%=9600萬。

天津權健從江蘇蘇寧買下孫可,花了多少錢呢?6600萬。

廣州恒大從北京人和買下張成林,花了多少錢呢?1.2億。

河北華夏幸福從北京國安買下張呈棟,花了多少錢呢?2044萬。。。歐元。

這說的僅僅是內援的轉會費哦,還沒說外援了;這說的僅僅是球員轉會費哦,還沒算球員薪金了。

當年媒體統計的世界球員薪金榜前10前20,可總是有中超外援榜上有名哦。

現在回過頭去看,分到電視轉播費之間的那點兒可能的比例差距,跟這動輒上億的轉會費相比,跟這內援薪資百萬國腳薪資千萬超級外援直接奔億去了的薪金相比,是不是根本就不算什麽?!

更何況,5年80億的合約,本身就只持續了3年,它的產生本就是外部資金海量湧入市場被哄擡起來的結果,而非自己就值這個數。

5年7.5億人民幣的全新電視轉播合約,每個中超俱樂部一年估計會分個大幾百萬。對於多數中超俱樂部來講,這筆錢可觀,但不足夠。

綜上,電視轉播,能夠提供不少收入,但不是多數中超俱樂部資金的主要來源,中甲中乙則沒有此收入。

商品和周邊收入:單價有限,主要靠數量堆。多數俱樂部幾乎等同於沒有,部份俱樂部已經開始做了。

商品和周邊,只有部份中國俱樂部在做,且帶來的營收很有限。

贊助和廣告收入: 少部份俱樂部有不少和自己投資人企業無關的小贊助商,部份俱樂部贊助商和自己投資人背後的企業關聯性極強,部份俱樂部基本沒有。

真正實打實的成規模的贊助和廣告收入,只有部份中國俱樂部有。

發現問題了吧?這麽一圈開下來,地產巨頭時代的金元中超,其收入遠遠無法覆蓋支出,甚至連外援的薪金都覆蓋不了。

那麽問題來了,中國足球俱樂部的錢,從哪兒來的呢?

中國俱樂部的錢,用大家的話說,主要來源於 投資人 。我覺得吧,大家可以把這理解成一種變種的贊助和廣告收入,類似於贊助商直接買下俱樂部,或是利益相關方直接打一筆公關費。

中國俱樂部的錢,也來源於 有關部門 或者被有關部門牽頭的企業。這也可以理解成一種變種的贊助和廣告收入,即有關部門自己下場承擔了贊助和廣告的生態席位。

所以說,從單個俱樂部收支的角度看,五大聯賽的俱樂部總體上能做到收支平衡(因為足球運動員的高薪內容,還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稅),中國的俱樂部(尤其是地產金元時代)則遠遠不能;從整個聯賽的角度來看,五大聯賽收支平衡不消耗社會能量,中國的聯賽(尤其是地產金元時代)則入遠不能敷出,大大消耗社會能量。那麽,結果會是什麽呢?

就是有關部門每年給6000萬補助,俱樂部胡花爛花,只能解散。

就是3年來已經有12家中超或前中超俱樂部破產解散。

就是自2020年來國內足球三級職業聯賽已有44支球隊破產解散。

以上,就是從財的角度,對比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表面差異。關於兵的角度,我之後寫到知乎這一系列的第五問【中國足球青訓的問題根源是什麽?是缺好的教練還是缺好的苗子?】之中。

那麽,入不敷出的現象背後,實質是什麽?

三、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時空差異

以下數據來源於 @內德 和 @羽則 撰寫的【英超風雲】。

「比歷克浦1958年給馬修斯(首屆金球獎得主)支付的周薪,僅僅是20英鎊。當年的英國平均周薪為17英鎊,金球先生馬修斯每周也就多拿了3英鎊。就算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個數碼放到今天也差不多在680英鎊上下,顯然和今天的英超球星們沒法比。」

「2014年,根據【每日郵報】的統計,英超球員的平均周薪是43717英鎊,位居全球首位。這個數碼式馬修斯當年的2185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也高達64倍。」

經常有人說,中國足球要商業化市場化,要學習五大聯賽。話是不錯,但學習是要具體地結合時空特點的去學習,而不是直接仿制。

中國的聯賽,對標的是現在的五大聯賽嗎?

顯然不是。

現在的五大聯賽有幾十上百年積累的比賽傳承,你有什麽?

現在的五大聯賽有幾十上百年積累的訓練傳承,你有什麽?

現在的五大聯賽有幾十上百年積累的球迷基礎,你有什麽?

現在的五大聯賽有幾十上百年積累的氛圍塑造,你有什麽?

現在的五大聯賽有幾十上百年積累的豪門底蘊,你有什麽?

現在的五大聯賽有幾十上百年積累的營收體系,你有什麽?、

為什麽這麽多人找中國足球的病根,找來找去,得出了個中國人就不愛足球,中國這個民族就不適合發展足球的結論呢? 答案就在這裏。因為對標的參照找錯了。拿一窮二白的足球土壤去跟幾十上百年積累的足球文化區比,自然就會得出錯誤結論。

正是這幾十上百年積累的比賽傳承、訓練傳承、球迷基礎、氛圍塑造、豪門底蘊,才讓五大聯賽有了 大量冗余 ,有了不需要動員就買你賬的 海量球迷 ,有了一個個俱樂部影響力能覆蓋到的 社區 ,有了瞄準球迷市場的 真正的贊助商 ;才能在 電視轉播 出現後有了營收變現放大器,才能在國家轉播和全球化市場中進一步放大自己幾十上百年積累的足球產業優勢+數百年積累的全球化先發優勢。

金球得主馬修斯,為什麽當初只能拿這麽點兒錢呢?因為70年前英格蘭的市場就這麽大,大撒幣俱樂部就活不下去了。

一句話,人家的俱樂部營收到這個地步了,球員的收入(俱樂部的支出)才跟著上去。

這,就是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第一點時空差異,產業和文化積累不同。 在積累上對標五大聯賽發展初期,在薪金上卻要對標五大聯賽發展盛期,焉有不敗之理?

成熟俱樂部的最大支出,就是 球員和教練的薪金 。透過馬修斯的薪金,就能看到,相比於現在,當時足球俱樂部的成本有多低。

讓俱樂部從入門邁向成熟的 球場建設成本 ,也是如此。

皇馬和熱刺剛剛完成新球場的建設,其花費都大約在10億英鎊。

阿森納在2006 年建成的酋長球場,就是讓溫格年年一邊爭四進歐冠一邊賣隊長,才能將將把債還上那座球場,多少錢呢?3.9 億英鎊。

世紀之交時,南安普頓和萊斯特城建球場,花了多少錢呢?都不到3500萬英鎊。

就算算上通脹因素,地皮也是指數級的越來越貴,也是球場建的越早,投資成本越低。

主場是球隊的,球隊聲望高,不僅球隊的比賽日收入都是自己的,還可以對其他各類活動「督其租稅」,從球場體驗到婚禮朝聖,從安排飯店到參觀俱樂部博物館,能打出的套路有很多。典型就是英格蘭和西班牙的俱樂部。

主場不是球隊的,下不了決心買球場沒有狠勁勒緊褲腰帶節約薪金成本放棄一部份戰績,那就是"你相信後人的智慧,後人會告訴你什麽叫歷史遺留問題",一時不辦就一直不辦,最後球場收入每年都要被截走相當一大部份。典型就是意大利的俱樂部。

這,就是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第二點時空差異,投資成本不同。 五大聯賽發展之初,大到球員薪金成本和球場建設成本,小到差旅成本,都可以壓到非常低,也就是和其足球發展階段成正比。咱這兒球員薪金虛高,球場又不是俱樂部的,自然是支出多營收少。

所以 @南通支雲 足球俱樂部的範總說:

「如果我有當年那些砸錢俱樂部的預算,肯定要先建專業球場,而不是買物超所值的外援,哪有俱樂部不考慮造血功能的?你有了好的球場,為球迷提供好的看球體驗,才能有更好的票房,才能讓俱樂部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軌域。

江蘇蘇寧俱樂部當年買特謝拉,據說光轉會費就花費了5000萬,那可是歐元。有這5000萬歐元,我可以建一個很漂亮的專業球場。江蘇這麽大的省,沒有自己的專業球場,這不是笑話嗎?恒大砸了那麽多錢,為什麽不早在廣州建個專業球場?那麽多所謂的豪門,當年為什麽沒有想過給自己的球迷建一個專業球場?這是我一直沒有想通的。」‘

五大聯賽發展之初,娛樂活動,還沒那麽多。

這讓我想起了崔浩對慕容垂的評價:他慕容垂本來就是前燕的宗室,興復舊業,別人投奔歸附他是「如夜蟲之就火」,所以容易成功。

100多年前,甚至說6、70年前,生產力還沒那麽發達,世界還沒那麽開放,鐵路速度還很慢,公共汽車還很少,人的聚居性或者叫社區性還更強,沒有互聯網沒有遊戲機,綜藝節目也還成不了勢。這時,足球這樣的運動,又能代表社區與城市,接觸的門檻又低,那他吸引起群眾來就是「如夜蟲之就火」,容易成功。

但現在,在給你個手機,給你個wifi,你自己就能玩的很high的情況下。足球,對人的吸重力,自然遠不如當初那麽直接。就像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的擔憂,年輕人能沈下來看一場比賽的變少了。

這,就是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第三點時空差異,因所處社會時鐘不同而造成的同生態席位娛樂活動不同。 更何況,除了娛樂多樣化,中國還有本土的廣場舞和麻將來代替足球的生態席位。

另外,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選材和輻射範圍也存在時空差異,這個影響的是上限,與起步關系不大,我看要不要在第四問規劃那裏說一下。

四、中國聯賽落後的根源

寫到這裏,在回答進入高潮部份之前,先整個隊。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和五大聯賽的成熟俱樂部相比,具有極其明顯的時空差異。

第一,中國的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階段,只是對標五大聯賽 初期 。所以,球迷基礎的建立、社會氛圍的塑造,球隊信仰的形成, 都是需要你俱樂部自己一步步自己去做的 。不是憑空來的,不是你要破產解散時來一句都是因為中國人不愛足球啊去對付事的。

第二,中國的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階段,只是對標五大聯賽 初期 。但慣性的力量和資訊傳播的阻礙,卻讓人有意無意地忽視五大聯賽發展初期的情景,意識不到球員薪金成本和球場建設成本的相對低廉,卻去對比其發展成熟後在眼下的潑天富貴與巨額開支。 從而認識不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足球從業人員的高薪也絕不是一步到位的從來如此便是對的。

第三,中國的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階段,雖然對標的是五大聯賽初期, 但一定要面對眼下的社會現實 。現在的娛樂活動就是很多,社會就是那種有手機有網就能玩得很high的形態,這不是你去徒呼奈何撒潑打滾就能改變的了的。

這3個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時空差異,是一環套一環的,是能看到中國聯賽的落後根源的,也是有解的。

咱們從第一點看,足球俱樂部沒有積累,球迷基礎不牢固,營收體系約等於沒有,足球文化不存在,那俱樂部要幹下去,就得想辦法把這部份窟窿補上吧,要不然哪來的錢開薪金啊?

五大聯賽,是俱樂部透過營收體系自負盈虧,這是一個幾十上百年的過程。

中國的聯賽,是靠投資人直接註資,可能還有有關部門的幫扶,也就是上面第二點說的,原始積累被跨過了,飯不是一口一口吃的。

五大聯賽,兵財是合一的。 是用兵的表現促進財,用財的註入反哺兵,球迷是真正的衣食父母,這也就直接讓俱樂部和市場連成一體,內外互通,就算有亂象也沒有多大的土壤。相反,群眾對俱樂部還有著很強的監督作用。

中國聯賽,兵財是分離的。 兵的表現,並不會帶來財的註入,更好的成績,不會馬上帶來球迷和贊助商的資金;相反,江蘇蘇寧奪冠後就直接解散了;財的註入,是因為資源置換的需要,它對兵的表現,是對短期曝光度要求高,也許等地基打牢了等青訓起來了,它背後主業的紅利期都過了。

這裏面有兩個大坑。

第一個大坑。 這種包養式的生產關系,只是用一大筆錢把營收體系的窟窿填上了,球迷基礎和社會氛圍依然沒有建立。一旦因為包養方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撤資,俱樂部馬上就死,連轉讓都不可能(因為資金是以借款形式打給俱樂部的,場地是租的,俱樂部非但沒有資產,反而以往的所有支出在轉讓時都會成為負債)。這是第一個大坑,非常好理解。

第二個大坑。 說這個,就得費點兒篇幅了,咱們用五大聯賽的轉會市場和中國聯賽的轉會市場做個對比,問題就清楚了。

話說,當年卡塔爾財團重金收購大巴黎,2.2億歐元違約金直接帶走巴薩的內馬爾,巴薩不得已,用這2.2億歐元又加了點兒錢,去砸利物浦的古天奴和多特蒙德的登貝萊。

有意思的來了:拿到錢的多特蒙德後來又買了哈蘭德再將後者賣給曼城賺一筆。拿到錢的利物浦直接用這筆資金簽下範戴克+阿裏松,奠定自己接下來拿下歐冠和英超的基礎。

當然了,如果巴薩不買古天奴和登貝萊,利物浦和多特蒙德大概率也還會去買相同的人,但財政壓力可能就上來了。

你看,卡塔爾金元註入給法國的資本,到西班牙的巴塞隆拿手裏過了一圈,又註入到了英格蘭的利物浦和德國的多特蒙德,又註入到了英格蘭的南安普頓、意大利的羅馬、奧地利的紅牛。

再回到中國的聯賽。

江蘇蘇寧把孫可6600萬賣給天津權健,沒過幾年,江蘇蘇寧解散了。

北京人和把張成林1.2億賣給廣州恒大,沒過幾年,北京人和解散了。

青島海牛,把鄒正、姜寧、鄭龍這些好球員都賣了,沒過幾年,直接從中超掉到中乙了。

不覺得奇怪嗎???

人家五大聯賽是賣完球員能讓手頭一下子富裕起來,有能力補充新鮮血液。

怎麽擱咱這兒,俱樂部就直接沒了呢?這錢也不少啊。呵呵,這點兒錢吧,擱在當時,對比球員薪金,還真就不叫事兒。

怎麽咱這兒,俱樂部就直接連著降級呢?這錢買不來替代品嗎?呵呵,買不來,因為中國好球員太少了。

好,開始說到更關鍵的地方了。

下面這個公式,是我跟 @炒股拌飯 學的,詳情請見這篇文章。

M(流入貨幣總量)V(貨幣流通速度)=P(商品和服務的價格)T(商品和服務總量)

咱們套這個公式去分析中國足球。

M(流入貨幣總量): 地產巨頭為了換政策,高調進入足球圈,開出天價轉會費和天價薪金。

但問題是中國足球圈內外隔絕脫離群眾,人員固化缺乏監督,所以

V(貨幣流通速度): 就都不能用低形容了,就是擱那兒都不怎麽動。錢進來只會在小圈子內空轉,只有極少數踢出來的球員才能享受到財富的流入(這還會造成球員和球迷的對立,球迷會覺得球員們的生活全是香車寶馬,多數普通球員和青訓球員覺得自己踢球這麽沒前途為什麽別人還在罵自己)。有影響力的人還能進行超額抽成,一邊吃俱樂部一邊吃從業者。

所以

P(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一度虛高。這一方面是因為M(流入貨幣總量),也就是地產資金的湧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V(貨幣流通速度)低。貨幣進來之後,會被離水龍頭近的迅速截流吃幹抹凈。

那麽,這種奇葩現象的根子在哪兒呢?在

T(商品和服務總量): 因為內外隔絕圈子小,不成產業不接受群眾監督,所以離水龍頭近的就缺乏制約(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天價轉會費中介費,各種貪汙腐敗職務侵占)。

T弱V就慢,進來的M就特別容易給到P,這就會反過來形成內外隔絕人身依附,P更強T更弱V更慢,形成門閥化,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這會為一部份人「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反對黨和人民」提供土壤。

為什麽地產資本的註入無法變成足球建設的資金呢?全怨金元足球嗎?

不是的。

卡塔爾資金的註入流入了巴黎聖日耳曼、流入了巴塞隆拿、流入了利物浦和多特蒙德、流入了南安普頓、羅馬、紅牛,最終活躍了整個歐洲足球市場。

中國地產資本的註入,最終全變成了離了大譜的轉會費和薪金。 圈子太小、行業規模太小,無法讓海量資金在不斷交易的過程中變成涓涓細流,最終浸入到一個又一個大中小俱樂部。而是直接寅吃卯糧,拿到轉會費拿到資本註入也只能擡高薪金成本,無法投入建設。想節約成本,那就只能先離開中超。

表面上看,是 虛不受補 ,即進來的資源M被P(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可以理解為種種離譜的交易額和個人收入)截流而瓜分殆盡,無法進入產業完成迴圈流通,V起不來。

但這些表面上的損失,跟 T(商品和服務總量)被削弱 比,那就又都不叫事兒了。

P(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截流M(流入貨幣總量),是 推高資產價格 ,讓足球俱樂部變成脫離原始積累的空中樓閣。

P(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瓜分M(流入貨幣總量),是讓進來的資金都流入到了個人收入上。那相應地 用於真正的生產建設的資金就更少了 。不投錢建設,不親近球迷,沒有東西可賣,完全指著撥款或保養,那自然營收就更少了。不投錢建設,足球俱樂部需要的人就少,無法創造更多的就業,外部的力量進不來,也就又會加強內外隔絕和行業封閉。

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呢?是T(商品和服務總量)的潛力開發不出來。內外隔絕單行線下,進來的資源全點到P(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那這就太重資產了,反而會讓人談足球色變,只看到它吞金獸的那一面。

也就是說,資源進來了,虛不受補,導致資產價格虛高之後,反而會 大大削弱社會投資意願 ,這陣兒就會越補越虛,只要不吃藥了馬上就死(解散),潛在的可能進入的力量沒這麽大本兒接盤。這就會進一步加劇內外隔絕,進來的資源就更會被截流。

所以說, 這種包養式生產關系的第二個大坑 ,就是在你行業本來就很弱很小的情況下,會造成 虛不受補 ,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一方面是進來的海量資源在內部 空轉 ,另一方面反而還會 推高資產價格 ,讓潛在的可能的革命性的力量進不來。

可以粗暴理解成楊廣建的甲兵武備大糧倉,一半丟在高麗(外部送人),一半給了虞世基、裴蘊、宇文化及(內部腐朽力量),那李密竇建德李世民自然是沒有機會的。

這種單向包養吸血社會的 生產關系 ,這種不建立球迷基礎、不塑造社會氛圍、不形成球隊文化、不開拓球隊營收,而妄圖拿一筆錢先對付上的 投機思路 ,就是 中國聯賽落後的根源

五、中國聯賽崛起的賦能思路

寫到這裏,在回答由分析問題進入解決問題之前,再整個隊,看一下咱們在第四大點開頭說的。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和五大聯賽的成熟俱樂部相比,具有極其明顯的時空差異。

第一,中國的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階段,只是對標五大聯賽 初期 。所以,球迷基礎的建立、社會氛圍的塑造,球隊信仰的形成, 都是需要你俱樂部自己一步步自己去做的 。不是憑空來的,不是你要破產解散時來一句都是因為中國人不愛足球啊去對付事的。

第二,中國的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階段,只是對標五大聯賽 初期 。但慣性的力量和資訊傳播的阻礙,卻讓人有意無意地忽視五大聯賽發展初期的情景,意識不到球員薪金成本和球場建設成本的相對低廉,卻去對比其發展成熟後在眼下的潑天富貴與巨額開支。 從而認識不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足球從業人員的高薪也絕不是一步到位的從來如此便是對的。

第三,中國的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階段,雖然對標的是五大聯賽初期, 但一定要面對眼下的社會現實 。現在的娛樂活動就是很多,社會就是那種有手機有網就能玩得很high的形態,這不是你去徒呼奈何撒潑打滾就能改變的了的。

整個第四大部份,是圍繞這上面的前兩點說中國足球聯賽落後的根源所在。中國足球聯賽中的俱樂部想要崛起,就務必摒棄那種只包養不投入、只索取不建設的思路,想辦法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那麽,如何建設呢?從上面的第三點入手,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入手。

如果單從所謂純粹的足球的角度來看,那麽對比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那麽你會發現中國足球根本就可能崛起。

五大聯賽發展發展歷經百年,攢下了非常穩的海量財富(比賽傳承+訓練傳承+球迷基礎+氛圍塑造+豪門底蘊+營收體系)

五大聯賽發展之初俱樂部成本低(球員薪金+球場建設+差旅費用)。

五大聯賽發展之初娛樂活動少足球吸重力強。

這三點,中國足球幾乎全是反著的,除了球員薪金能降下來,別的要哪兒哪兒不行。

正所謂「除天下之禍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中國足球想發展起來,只有自己主去動給社會賦能,主動去解決中國社會的問題才會有希望。

話說回來,五大聯賽的發展, 本質上也是不斷解決他們社會問題的產物。

面對由工人和學生組成的新的城市業態,怎麽辦?

工人精力無法釋放怎麽辦?學生精力無法釋放怎麽辦?

二戰之後滿目瘡痍,大夥兒沒心氣兒了怎麽辦?

新自由主義開始之後,傳統工業區衰落怎麽辦?

......

那好,中國足球能解決中國社會眼下存在的什麽問題?

老齡化+少子化+區域發展不平衡。

以下引文取自下面這個回答。

(一)少子化問題有3個關鍵:

1. 談戀愛的時間成本高

2. 結婚買房的經濟成本高

3. 養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高

這3個問題裏,第2個足球給不出解題思路,第1個能給出但不那麽直接,第3個則是實打實的能給出方案的。教育資本化的退潮和課後服務的開展這兩點,非常明顯,就是要降低育兒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街頭足球、社區足球、場院足球、興趣班足球、職業俱樂部基層梯隊、課後足球班,所有這些,都可以理解成變種的「社會化撫養」。 小時候我家旁邊有一大片拆房後的空地,有個哥們兒他媽天天大晚上9點多喊他別玩了快點兒回家。這就是個極端的「社會化撫養」例子:孩子放學了不著家,甭管是踢球還是打牌,反正可了勁兒的在外頭折騰。一來二去,養孩子的時間成本少了,經濟成本也少了。中國足球要是真能在某一個地方形成好的 一個個小社區的足球氛圍 ,要是真能 幫助家長幹掉每天1到2個小時的育兒時間 ,要是真能 讓這種社區足球是完全免費的 ,那就肯定能給國家 解決少子化問題 提供一個新思路,社區足球也就會受到相應的重視。

(二)老齡化的行程是難以改變的,但 老人的活法是可以改變的。 這個還是要從 經濟和時間 入手。3年前葛優的春晚小品,說的是 賣保健品 詐騙老人。2年前河北的疫情,揪出了 地下教會 占領老人。前者是經濟,後者是時間。兩者的共性是什麽呢?老年人當下時間充裕與來日春秋無多之間的矛盾。前者是鉆這個空子告訴他給我錢能讓你延年益壽,後者是鉆這個空子搞他信我的能讓你在彼岸一切都好。後者還能透過對老年人時間的占領順帶 占領他們孫子輩的時間 ,乃至一點點傳教完成和平演變。

這個占領老年人時間的問題,足球要是崛起了,也是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一條支線的。 道理和前面說的少子化的解題思路一樣:讓足球下沈到社區。

讓老人的孫子平常放學踢個1小時,周末再來場固定的比賽。 你們就搬個馬劄在旁邊加油助威。等寒暑假國慶日這些隊伍再去踢更大的比賽回來跟爺爺奶奶說上海是什麽樣的、大連是什麽樣的、海南是什麽樣的……

讓當地俱樂部每周能有職業聯賽打。 老頭老太太們聚一塊兒看(聊)個2小時。賽前賽後采訪敵我數據分析什麽的都安排上,周中再安排個上輪最佳球員訪談、公眾號或者電視節目再弄個轉會市場分析, 讓有那閑工夫的人聊去吧 。眼下的時間被占領了,未來的擔憂淡了,連資訊都因為天天聊附帶著家長裏短和國家大事都豐富了許多。

(三)再看地區發展不平衡。足球不可能從整體上解決這個問題。 但以中國之地大物博,讓某個地區以足球為招牌發展旅遊,那毫無疑問是可行的。

一個市一個縣,你單靠內迴圈,迴圈來迴圈去,本質上只轉移財富而不創造財富。 要創造財富,就要把原生的東西投放出去賺外地的錢。 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賣資源,一種是做特色旅遊。

但這裏有一個問題:想賺外地的錢,得把原生的東西宣傳行銷出去吧?天之道損有余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馬太效應會讓占據先發優勢的越來越富,地區發展也就越來越不平衡。 賣資源還好,特色旅遊這種東西,關鍵看行銷。 你沒發展起來,行銷的資金和人才都跟不上去,那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了。

行銷有4條腿:產品、價格、渠道、推廣。 足球最能解決的,就是這個渠道的問題。 這個其實已經觸及到了足球產業發展的上限了,那就是讓足球成為城市名片,透過足球觸達盡量多的外地人群,從而開始掙外地的錢,為城市帶來更多就業。

那好,中國足球還能解決中國社會眼下存在的什麽問題?

內卷躺平。

以下引文取自下面這個回答。

(四)一方面,傳統行業、考研考公那些,越來越卷。工作內容和專業知識,工作內容和興趣所在,都有不匹配的地方。 這裏會有卷不下去的人員流出,足球俱樂部就可以一部份熱愛足球的流出人員開辟一條新路,將之變成「人才產能」。 漢青書半霍去病那樣的編導助力【俱樂部與球迷關系】,互聯網程式設計師給俱樂部設計付款程式等等這些【可交易介面】,而且不僅局限於此,比如老師和轉譯還可以給球員上課等等。

另一方面,足球俱樂部想要建設自己的【俱樂部作業系統】,就必然不能走故步自封、三五好友攢局自high的老路,這裏面有極大的人才缺口。 這樣的話,只要完成了俱樂部自負盈虧的建設,其實湧入行業的人們很有前途,上升空間很大。 更關鍵的是,這些部門多數需要的是 熱愛足球一專多懂的復合型人才,不存在某個現成的專業可以直接對口。 就像 @羊絨皮卡 在狀元那個問題下的回答一樣,可以讓熱愛足球和國家,有一定底子,但又透過現有模式露不出頭兒來的,迅速找對賽道完成突破。也就是說,足球俱樂部能為「有余量但找不到發揮場景」的人才找到一條新路。

六、中國聯賽崛起的能量儲備

再來看中國聯賽和五大聯賽的時空對比中那條五大聯賽發展之初娛樂活動還沒那麽多的因素。

100多年前,甚至說6、70年前,生產力還沒那麽發達,世界還沒那麽開放,鐵路速度還很慢,公共汽車還很少,人的聚居性或者叫社區性還更強,沒有互聯網沒有遊戲機,綜藝節目也還成不了勢。

如果不是放在歐洲足球的發展中看,這都叫有利因素嗎?

社會的進步,帶來的不僅僅有其他娛樂活動與足球的競爭,也有適合中國足球發展的其他因素。

以下引文取自下面這個回答。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的大環境也有很給力的因素。

運動員基數潛力: 孩子數量多+孩子在學校裏好統計+二、三胎政策提高家庭容錯率

構建完整產業鏈潛力: 勞動力素質高+存在剩余勞動力

市場消費潛力: 人口數量優勢+絕大多數人具備基本的消費能力

高鐵網: 本地球迷助威+外地球迷流動

物流網: 商品派送方便

電子網路: 比賽轉播方便+集錦訪談帶貨等次生品轉播方便

免費收視傳統: 存在著大量的球迷基礎,盡管這個基礎在不斷萎縮

地大物博與地區特色: 有地區特色依托上限就高

前面的第五大點,說的是中國足球如何為中國社會賦能。

這裏的第六大點,說的是中國社會怎樣為中國足球賦能。

那接下來再進一步。

中國足球,如何借中國社會的力,反過來為中國社會賦能呢?

中國足球,如何在為中國社會賦能的過程中,為自己汲取更大能量呢?

七、中國聯賽崛起的具體打法

借中國社會的力為中國社會賦能,就是利用好前面說的中國社會的人口+產業鏈+市場+交通網+物流網+互聯網,反過來幫助中國社會對抗老齡化+少子化+區域發展不平衡+內卷躺平。

在這個借力和賦能的過程中壯大自己的力量,就是利用上述有利條件,開拓自己在兵和財兩方面的介面。

從財的方面來說,無外乎比賽日(球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商品和周邊收入、贊助和廣告收入。

比賽日(球票)收入,關鍵有3點。

第一,你的水平怎麽樣。

第二,你對群眾的吸附和動員能力怎麽樣,球迷消費水平怎麽樣。

第三,你的球場條件怎麽樣,包括俱樂部所在地區、球場與人流密集區的距離、球場容量、球場是不是自己所有、球場租金是多少、安保費用怎麽樣。

球票收入,有兩個特點。

一是這是俱樂部對群眾吸附和動員能力的直接體現,要是比賽現場都吸引不來球迷,那你的其他收入也自然是無源之水。

二是球票收入相對固定,球迷群體對價格也有敏感度,球票收入是細水長流的很穩的固定收入,但不是短期內能玩出花樣的營收增長點。

綜合這兩點來看,球票收入對於成熟的俱樂部而言,有點兒類似於函谷之於關中、劍閣之於四川,看著地方不大占比不高,但屬於那種銅墻鐵壁,如果連這塊兒都丟了,那其他的地方也自然會土崩瓦解。

一句話,球票收入重要性最強,最能體現俱樂部對群眾的吸附和動員能力,它的穩定性強而增長性不足。

電視轉播收入,關鍵有3點。

第一,你的水平怎麽樣。

第二,你對群眾的吸附和動員能力怎麽樣,球迷消費水平怎麽樣。

第三,傳播媒介怎麽樣。有沒有付費傳播的傳統,有沒有其他活動的競爭?

電視轉播收入,中甲中乙就沒有,如果升上中超,就能有固定的分紅收入。中國足球聯賽的水平是很弱的,中國球迷在花錢看轉播上的消費能力也不強,中國足球轉播也還面臨著各種其他節目的競爭。

所以說,電視轉播收入,體現的是你的聯賽在一段時間內的估值,是聯賽長久以來發展水平在具體的社會消費環境下自然而然的變現,這個營收是俱樂部在短期內無法拓展的。

接下來到重點了。

電視轉播,之所以能免費或者低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視轉播載體有廣告收入在維系。

那這問題就好解了。電視台的廣告,中心化很強,不是誰都買得起的,也不是誰都適合做的。足球俱樂部的廣告,去中心化很強,是個蘿蔔就往裏放。

怎麽理解?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不就是因為其平台內容總是被包養,導致自己沒有活下去的能力嗎?

但化平台為渠道,不僅僅有被包養一條路啊,可以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雨露均沾而省其費 啊,把原來單一商家的包養註資和資源置換,變成現在各種商家的眾星捧月和確切銷路。

所以說,贊助和廣告收入,具有極強的開拓空間,是俱樂部營收的重要增長點。

商品和周邊收入,也有類似的開拓空間,但局限性更強。因為這需要俱樂部自己設計,同時萬一賣不出去也沒有別的銷路。

這和五大聯賽現在的表面邏輯又是不一樣的。為什麽呢?

還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五大聯賽(其實只是其頭部豪門俱樂部)已經早就是成熟的、有自己很穩的球迷基礎、社會氛圍、豪門底蘊(信用)的俱樂部了。阿迪Nike可以根據其市場價值估摸個贊助的數出來,達成贊助合約,而無法再經過一開始的廣告這一步了。

中國的聯賽基礎薄弱,需要先化平台為渠道完成積累。

那麽,這一切的關鍵在哪裏?

你有足夠的球迷嘛。

比賽日(球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商品和周邊收入、贊助和廣告收入,所有這些收入,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前面反復加粗的:

你對群眾的吸附和動員能力怎麽樣,球迷消費水平怎麽樣。

中國缺乏足球文化的積累,這是中國足球的劣勢。

中國社會的人口+產業鏈+市場+交通網+物流網+互聯網,這是中國足球的優勢。

機械地對標中國聯賽現狀和五大聯賽的現狀,會發現中國足球沒有積累,足球俱樂部就是吞金獸,中國足球沒戲了。

機械地對標中國聯賽狀和五大聯賽發展初期,會發現成本低競爭小的時間視窗已經過去了,中國足球沒戲了。

只有一方面明白中國足球仍處於發展的初期,一方面知道中國足球發展初期的社會形態既不同於幾十上百年前的歐洲,也不同於現在的歐洲,而是一面有自己的人口+產業鏈+市場+交通網+物流網+互聯網的優勢,一面還能解決社會老齡化+少子化+區域發展不平衡+內卷躺平的問題,中國足球才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