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兩度密電中國,美軍最高將領被推上風口浪尖

2021-09-30體育
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團隊出品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直新聞

直新聞 五角大廈的高級將領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接受質詢時承認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失敗,您有什麽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 美國在阿富汗漫長的戰爭結束了,對這場戰爭的審查或者研究才剛剛開始。一個超級大國,幾十萬軍隊花了數萬億美元,用了20年,結果灰溜溜地倉皇撤退,這是典型的戰略失敗。衡量戰略成敗的標準在於,一場戰爭之後,自己的地位和處境有沒有改善,如果沒有,那就是失敗。

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是反恐,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就承認,未來1-3年,美國還會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另外,美國打了這麽長時間的戰爭,想在阿富汗留下一個穩定且親美的政府,事實是,美國還沒撤出,它扶持的喀布爾政權就崩潰了。美國政府和美軍大失顏面,米利承認,美國在盟國以及在敵人心目中的信譽需要重新考量,其實就是受損。在我看來,米利的觀點還是充滿了比較真切的反思。

相比之下,防長柯士甸就有點兒甩包袱的意思了,畢竟他是新任防長,算是接手了個爛攤子。柯士甸甩鍋的手法跟他的老板拜登差不多:第一,撤軍計劃是履行杜林普政府與塔利班簽署的多哈協定,這項協定給阿富汗政府和政府軍的士氣造成了很大的打擊;第二,阿富汗政府和軍隊腐敗無能,沒有放一槍就投降了,美軍對此十分震驚;第三,美軍在阿富汗的失敗是20年的失敗,美國政府過於相信自己可以建立一個阿富汗政府了,美國能幫助建立一個州,但是沒有辦法建立一個政府。這與拜登所宣稱的,美國不能再以武力去重建另外一個國家了,如出一轍。第四,柯士甸不認為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信譽受損,顯然這是重復了拜登的老調子。

在聽證會上,還有個焦點就是撤軍的行程和方式,是有序撤軍,還是全面撤軍?米利以及中央司令部司麥肯齊都提到,給拜登建議,在阿富汗保留少量駐軍,避免喀布爾政權垮台。米利說要保持2500人,而麥肯齊曾建議要保留4500人,但是之前拜登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否認軍方高官給他提供過類似的建議。

這就是涉及到一個問題,拜登自詡很懂戰略和外交,為什麽在撤軍決策上如此笨拙和一意孤行呢?有參議員問米利,總統沒有采納你的建議,為什麽不辭職呢?米利堅決站在拜登一邊,自己是拜登留任的官員,總統不需要僅僅因為我們是將軍就做出這些決定。對於一名軍官來說,僅僅因為我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就辭職,這將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政治挑釁行為。看起來,米利的覺悟很高,堅絕不去證明拜登總統扯謊甩鍋。

直新聞 本來是質詢阿富汗戰爭的問題,但焦點因為米利兩度致電中國軍方高層而發生了變化,米利一下子處於風口浪尖上,您有什麽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 事情得從【華盛頓郵報】兩個多星期前披露說,在去年大選前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兩次與中方將領通話,【華盛頓郵報】副主編伍德沃德在新書【危機】中披露了相關的情節,米利本人也跟伍德沃德談到這些事情,所以,不算是秘密了。

去年美國大選可以說風波不斷,杜林普的心智都受到質疑,作為三軍統帥,會不會為了贏得大選而發動戰爭,當時其實很多人都比較關註,尤其是中美之間的對抗烈度不斷上升。米利聲稱,他得到情報說,中方擔心美國發動攻擊,隨後致電中國,傳達的資訊就是,杜林普無意攻擊中國,米利聲稱,傳遞總統的意圖是自己的職責,當時的任務就是緩和局勢,保持戰略穩定。

在大選之後,國會山騷亂兩天之後,米利二度致電中國。從這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中美關系高度敏感,需要加強溝通,中美兩國的戰略穩定關乎世界和平,從這個角度來說,米利的做法無疑是建設性的。中美軍事溝通與聯系的必要性更加突出,管控危機,防止競爭變成沖突是一條底線。第二,美國國內政治的混亂給中美關系造成了沖擊,損害了戰略穩定結構。第三,2020年的大選觸碰到了敏感的軍政關系,米利聲稱:「文官對軍隊的控制是這個共和國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我致力於確保軍隊遠離國內政治。」

問題在於,他兩次通話是不是得到了杜林普的應允,米利說自己是在時任防長埃斯珀與代理防長米勒的指示下進行的,但米勒說自己不知情,也沒有給米利授權。杜林普更是指責米利叛國。米利作為軍方高官,是捍衛了美國利益,還是說違反了文官領軍的政治原則,這個問題可能會是讓米利比較頭大的問題。

直新聞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第十一輪中歐高級戰略對話上表示,英美澳結成三方安全合作夥伴並開展核潛艇計劃給國際秩序帶來冷戰回潮、軍備競賽和核擴散等三大隱患,您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 中國對英美澳三方安全合作的評論代表了國際社會的主流聲音,英美澳三方走向軍事同盟,並開展核潛艇這樣非常敏感的軍事技術的合作,只能說明,英美澳三方為了自身狹隘的地緣利益而犧牲他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利益。

英美澳三方合作計劃是瞞著歐盟國家做出的,而澳洲引進核潛艇則是撕毀了與法國簽署的常規潛艇采購合約,法國以及歐盟是英美澳三方合作的直接的受損方,這其中昭示著一個道理或者歷史的真相就是,在國際關系史中,盎格魯-撒克遜的霸權圈子與歐洲大陸的競爭和博弈是一條主線,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前,近代二三百年的世界爭霸史其實是英美等海洋國家與歐洲大陸國家的戰爭。

所謂的大西洋共同體是在冷戰爆發之後才出現的,這一次英美澳背著法德等國搞出了個小圈子,再次露出盎格魯-撒克遜的霸權底色,拜登所謂的「美國回來了」,首先是回到英美關系,同時將澳洲拉進來,構建美國的核心圈層。

對於這一點,法國以及歐盟當然有切身的體會。拜登在美軍敗退阿富汗之後,大振幅提升了印太戰略的地位,拼湊英美澳同盟作為核心,同時提升了美日澳印四方合作水平,其實就是將冷戰時期在歐洲的做法移植到亞太地區,以地緣政治對抗取代地緣經濟合作。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美國不惜違反核不擴散的相關條約和共識,向澳洲出售核潛艇,沖擊核不擴散體系,損害了【南太無核條約】,破壞了東盟建立東南亞無核區的努力,刺激亞太地區的核軍備競賽。美英澳三方為了一己之私,為了自身的所謂絕對安全而將地區以及全球置於安全困境之中,東南亞國家以及紐西蘭都表達了擔憂和批評。

從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來說,英美澳三方同盟無疑破壞了全球戰略穩定,引發蝴蝶效應,將冷戰的思維和戰略強加於亞太地區。美國所謂的戰略收縮與調整,其本質就是從中東撤軍,從歐洲收縮,將力量集中於印太地區,拼湊和糾集盟友,圍堵中國,而中國在之前提出了加入CPTPP的申請,以實際行動維護地區經濟合作的局面,中國以經濟合作的共贏來抵禦英美澳地緣政治的霸權意圖。

作者:孫興傑,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

本文章版權屬於「直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回復「授權」

推薦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 搜尋微博「 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