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20年,他們與F1中國大獎賽共同成長

2024-04-21體育

「五盞紅燈熄滅,沖刺賽,起跑了!」今天上午11時,2024F1中國大獎賽的第一道「正餐」——沖刺賽「上桌」,標誌著這場速度的盛宴,開始進入高潮部份。

所有賽車沖出發車格的瞬間,幾位特殊的朋友格外激動,即便一周前,他們在參加F1中國大獎賽主題展時已經預料到賽事的精彩和觀眾的熱情,但現場目睹的感覺更深。 從2004到2024,他們與F1中國大獎賽一同成長,見證這項運動在中國的落地、成長與發展。

周冠宇在沖刺賽排位賽中排名第十

特別的擁抱

從2004年開始,每一屆F1中國大獎賽期間,馮奇都是忙碌的。這位F1裁判需要坐在賽事監控室,和同仁一起對車手和賽車在比賽中的各種行為,給出準確的判罰。「今年中國大獎賽回來了,熟悉的感覺也回來了。」馮奇笑著說。過去20年裏,他作為裁判見證過許多F1中國大獎賽的經典時刻,不過讓他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賽後的一個擁抱。

自從擔任F1裁判開始,馮奇聽得最多的是羨慕的聲音,「能夠與世界上的頂尖運動親密接觸,確實很幸運,但這個工作也有鮮為人知的辛苦和壓力。」他清楚地記得,2005年第二屆F1中國大獎賽時,裁判組面對的一次意外情況。

2005年F1中國大獎賽發車

那屆賽事的第18圈,賽道邊突然揮起黃旗,隨後安全車出動。然而當時賽道上並沒有發生比較明顯的事故,一圈之後現場的媒體和觀眾才了解到原委:蒙托亞的賽車在過路肩時,帶起了一個下水道的窨井蓋。賽場上,眾車手在安全車帶領下繼續比賽,場外的應急控制室內,早已因此忙成一片。馮奇記得,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他們便啟動應急預案兵分多路,一組人趕緊去檢查賽場內是否還存在可能發生類似事件的窨井蓋,另一組人組織工作人員對事故地段進行緊急處理,還有一組工作人員負責和國際汽聯方面溝通。「為了確保賽事的安全,許多工作人員在處理事故路段時,索性脫下手套以求能更加迅速高效地讓賽道恢復,窨井蓋的重量不輕,在檢查、移動和搬運過程中,不少人的手都受了傷,但沒有人有一句怨言。」

與此同時,國際汽聯的辦公室內,正上演一場關鍵的博弈——窨井蓋事件後,比賽究竟能不能繼續?國際汽聯將這個問題拋給了裁判組的負責人。「當時我在旁邊聽得冷汗直冒,因為在F1的世界裏,出示紅旗非同小可,那意味著不少車手的努力和期待都會化為泡影。」馮奇回憶,在思索了一段時間,並得到其他兩組工作人員的情況匯報後,裁判組頂著巨大的壓力向國際汽聯保證,比賽能夠安全有序的繼續下去。當艾朗索駕駛雷諾賽車,順利跑完第56圈,第一個迎來格子旗時,應急控制室內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氣。「國際汽聯的官員走進來,給裁判組負責人一個大大的,特別用力的擁抱,並豎起大拇指。」馮奇滿臉驕傲地說,「我們給中國裁判正名了。」

特別的寄托

今年的F1中國大獎賽期間,每天都會有眾多車迷和愛好者在模擬器上體驗F1電競的樂趣,參與者不乏每年都來上賽場觀賽,並將F1夢想寄托於模擬器的資深車迷。

「我記得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展台都沒幾個,更別提現在這般熱鬧的景象了。」在電競表演賽中獲得季軍的朱瓅人,從2003年便迷上F1,雖然沒能實作最初的賽車手夢想,但依舊能透過遊戲享受在各條賽道馳騁的感覺。回憶起20年前第一次來上海國際賽車場,他說:「那時候我17歲,還在讀高中,到這麽廣闊的場地,最大的願望是不要迷路。」說完,這位電競高手,忍不住笑出聲。

接下來的每一屆中國大獎賽,朱瓅人的身影都會出現在主看台,他的電競技術,也隨著一次次親身觀摩比賽的經歷,變得更加成熟。朱瓅人說:「我最喜歡跑的就是上海這條賽道,因為內心一直能感受到主場優勢。」F1在中國發展的這20年,不僅是這個專案、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20年,也是F1電競從被輕視到越發受重視的20年。「以前這個廣場的展台上,有F1模擬器的是極少數,現在基本每個展台都會擺上一個方向盤,讓觀眾體驗,這樣的改變證明,F1所帶來的積極效應,正在被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企業和廠商所接受。」

車迷參觀F1車隊維修區

因為F1,更因為被F1電競逼真的畫面和效果所吸引,朱瓅人選擇從事影視後期制作的行業,「算是個夢想的寄托吧。」說起這一點,他感嘆自己是幸運的,因為F1中國大獎賽將他的夢想、愛好和工作有機結合了起來。「先在模擬器上感受一下F1的激情,再到上海國際賽車場的主看台,見證真實的F1速度,這樣虛實結合的體驗,真的很爽!」朱瓅人興奮地感慨道。

特別的指引

走在上賽場裏,隨處可見穿著車手助威服的車迷,不少人看見記者的工作牌,還會熱情地喊上一句:「周冠宇(其他車手),加油!」其實,F1的世界裏並非只有車手擁躉,車隊領隊、賽車設計師、賽道工程師等都有粉絲。2004年至今,沒有錯過一場中國大獎賽的車迷蔣曉航,便是紅牛「火星車」設計者紐維的「鐵粉」,甚至連職業生涯的軌跡,也是照著偶像的路線前進的。

F1車迷眾多

「剛開始看的時候,只覺得這項運動很刺激,喜歡速度和沖刺的感覺,慢慢才了解到,F1的世界裏,藏著自己難以想象的高科技元素。」蔣曉航說,雖然那時只是學生,但自己只看了幾場比賽,就徹底被迷住了,「知道紐維這樣的賽車設計大師和各種賽車世界裏的空氣動力學名詞後,我就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在相關領域工作。」

紐維有句名言:F1賽車就是在陸地上行駛的飛機。追隨偶像的步伐,蔣曉航從普通車迷成長為車迷論壇的負責人。高考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航空航天專業,如今的蔣曉航已經成為高精尖行業的翹楚。據了解,除了站在台前的周冠宇,目前的F1車壇裏,還有不少來自中國、有著過人專業能力的技術人才,他們因為F1找到實作夢想的舞台,在各自的領域成為佼佼者。這些人才和經歷是F1落地中國,落地上海20年,留下的寶貴財富。

特別的照片

F1大獎賽時隔5年重返上海,掀起一陣熱潮。除了車手、車隊的表現以及輪胎、進站策略等專業領域,頂尖大賽給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也是熱門話題。從地鐵11號線出來,有幾位上了年紀的車迷感嘆,如今的上賽場與2004年初次亮相時相比,已經完全不同。「你有沒有看過網上的那一組對比照,發車格背後天際線的變化,就是城市發展的見證。」另一位觀眾感嘆。

他們說的是前段時間熱門的兩張照片:2004年首屆中國大獎賽時,上賽場發車直道背後,還是光禿禿一片,不見任何商業氣息;2019年F1千站時,同樣的位置已是高樓林立,各類業態成型,給這座本就現代化的賽道畫龍點睛。

體育賽事能夠帶來的,從來不只有精彩的比賽,更有比預想中更大的發展潛力與機遇。在甲A聯賽開幕前,虹口體育場周邊地區的發展,平平無奇。可自從那裏成了申花主場,體育賽事帶來的客流和關註度,讓這片土地宛如新生。徐家匯的上海體育場、浦東的東方體育中心、嘉定的上賽場等等都是體育賽事帶動發展的典型案例。

在F1過後,上海還將迎來射箭世界杯、馬術冠軍賽、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等一系列全球頂級賽事,每一個承辦賽事的區域都已經摩拳擦掌。未來,隨著越來越多頂級體育賽事將目光投向申城,類似「上賽場發車直道天際線對比」的照片,可能會出現得越來越多,這對於城市和相關區域的發展,都能起到引領和助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