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圍棋在全球的普及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努力和功勞(後來我們和南韓也加入進來)。現代圍棋也可視為日式圍棋在全球的推廣,但並不體現在規則上,而是體現在整體模式(職業棋士制度、新聞棋戰等)上。
圍棋界有一句話,中國是圍棋的生母,日本是圍棋的養母。 這句話在80年代傳播極廣,也是圍棋手都公認的實情,老棋迷都知道。如今,隨著日本圍棋競技水平落後於中韓,這句話現在不常見了。
華以剛華老回憶說,有次出國存取,那是1979年,中國圍棋代表團在西德第一次遇到了南韓棋手(當時還叫南韓)應該是曹薰鉉吧,相互之間語言不通,不知道怎麽交流。
雖然圍棋有手談之譽,但除了手談,總得說上幾句吧。 這時,不約而同的,華以剛和曹薰鉉都講起了日語。因為那個年代,學圍棋,就是學日本圍棋。作為棋手,不懂點日語,那是不可能的。
恰好,華以剛華老在老一輩國手中,是日語學的最好的幾位之一(年輕一輩國手也不用學日語了);曹薰鉉更不用說了,在日本生活過很長時間,拜在瀨越憲作門下,年紀很小,輩分極高,是吳清源是師弟。 中韓棋手初次相見,竟用日語交流。 誰也沒想到,在後來的世界大賽舞台上,曹薰鉉會從聶棋聖手裏把應氏杯奪走了;更沒想到,南韓圍棋超越中日,淩冽的韓流,壓制了中國圍棋很多年。
這段往事,說明當時中韓圍棋都是尊日本為師。
日本圍棋最晚於唐代(更可能是南北朝時期)自中國傳入,便獲人們的喜愛,從此紮根東瀛。400多年前,在日本的戰國時代,京都寂光寺出了一個圍棋天才高僧「日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初代本因坊「算砂」,自此日本圍棋走上了發展快車道,日本圍棋四大家圍繞「名人棋所」的爭奪,四百年刀光劍影,四百年性命相博,名局妙手叠出,百世流芳,隨著本因坊秀哉將「本因坊」名銜轉給日本棋院,日本四大家古典圍棋最終發展成為日本現代圍棋。
相比於當時沒落的中韓圍棋,日本現代圍棋(有些也是繼承了古典圍棋的傳統和優點)有以下特點:
一、棋手社會地位高。日本棋手社會地位頗高,四大家時代,棋手由官府出錢供養,七段高手有資格在天皇和將軍座前下棋。反觀圍棋故鄉中國,清末民初,中國圍棋高手的社會地位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低下,如果非要類比,很像賣藝為生跑江湖的。棋手在茶館、公園等愛好者聚集地以指導棋、賭棋為生。如果能進入某達官貴人門下(如段祺瑞)成為清客,已經是最好的出路了。南韓也好不哪裏去,南韓現代圍棋之父趙南哲在南韓推廣圍棋時,被當作是不務正業的賭棍。
二、形成了職業棋手這一團體。日本古典圍棋時代的四大家,就已經可視為專事圍棋研究的職業棋手。進入現代圍棋時代,日本棋院、關西棋院誕生,下圍棋成為商業社會的一個收入不低、擁有眾多粉絲、正大光明、名利雙收的行業,職業棋手更加有光彩。
三、進而有了職業棋戰,保障了棋手的生活。日本的報紙出錢組織圍棋比賽,讀賣新聞(棋聖戰)、朝日新聞(名人戰)、每日新聞(本因坊戰),天元、王座、十段、碁聖背後也各有媒體出錢贊助。
日本現代圍棋的整體執行模式,成為中國、南韓學習的榜樣。中韓圍棋向日本圍棋學習,然後逐步趕超。
雖然上世紀80年代前,日本圍棋在制度、技藝等各方面,都對中韓圍棋形成碾壓之勢。但中國圍棋也有比日本先進的地方,就是中國圍棋規則相比日本圍棋規則,更加科學、更加合乎圍棋的本質, 在實戰中中國圍棋出現bug的案例極少,而日本圍棋規則的漏洞、bug和修補程式很多。
現行的中國圍棋規則,比起日本的圍棋規則, 在理念上更加先進(其實,我覺得先進二字尚不準確,應該是更加自然,更加符合圍棋的本質) 。
中國圍棋規則與日韓規則最大的一點不同是,中國圍棋規則認為:子空皆地,實戰解決。日本圍棋規則(南韓也用日本規則):唯空是地,不收單官。因為日韓不收單官,所以無法實戰解決,所以給如何才算終局帶來了無窮的、無解的麻煩。
日韓的圍棋規則實際上是中國唐代的規則。中國的規則延續的明清時的規則,去掉了「座子」「還棋頭」的內容。
現代中國圍棋規則最早應制定於1957年,後經幾次修訂。正在使用的規則是2002年修訂的。
從世界上使用的圍棋規則來說,目前大致有中國規則、日本規則、南韓規則(近似日本規則)、應氏規則和美國圍棋協會制定使用的美國規則。
雖然日本規則「酷」一些(死子回填),在很多年前,我和棋友下棋,曾經專門按日本規則下,因為日本規則盡管繁復,可是有儀式感;但是說到簡單、實用、公平、公正,還是目前的中國規則最優。這也是被沒有情感的機器(ai)認可的,大名鼎鼎的Alpha狗就是使用中國規則。
應氏規則(無論精神實質,還是創始人應昌期老先生是中國人,實際上也是中國規則)最科學,但對於普通棋迷,每盤都要保證黑白各180粒棋子滿盒是很難的,誰不丟幾個棋子:),所以推行較難。
中國規則的精神實質就是「子空皆地,實戰解決」,這是實事求是,符合圍棋本源的精神。相比於中國規則,日本規則集教條主義、形式主義之大成,有些判決就是在鬧笑話。例如,秀哉名人竟然能把瀨越憲作領先高橋重行20目的棋(1928年日本棋院大手合,瀨越讓高橋二子局),判為無勝負。秀哉名人之所以這麽判,所依據的理由就是圍棋是不能收單官,而瀨越收了單官,違規在先。背後的原因,讓棋迷對此既有防止瀨越升段(此局瀨越如勝,則升入八段,距離名人則一步之遙),也有袒護親戚(高橋是秀哉名人的小舅子)的疑問。因為秀哉對這盤棋明顯不公的判決,有棋手罷賽,導致當時日本最重要的比賽「大手合」被迫暫停,日本棋院幾乎面臨又一次的分裂(為什麽要說「又」呢)。也正是因為這盤棋的原因,催生了日本圍棋第一部成文的圍棋規則。
日本圍棋規則實際上是繼承了中國唐代圍棋規則的思想,只算空,不收單官。但是,中國圍棋隨著發展,逐漸意識到不收單官,不承認子也是空的巨大問題,對此有改進和發展,形成了「子空皆地」「實戰解決」的實事求是的判定勝負的宗旨,而日本圍棋固守不收單官的傳統,走向了極端。因為不收單官,所以很多氣緊後才能使用的手段和後續變化無法施展,很多實戰變化被人為地中止了,強行地不許發生。我的看法是,對於某些棋局,如果不收完單官,其實棋還沒有下完。
日本圍棋為了補上「不收單官」的巨大漏洞,人為地加入了很多教條,如「公活無目」「盤角曲四為死棋」,還加入了特殊的棋形……,不勝其煩。而這些對中國規則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中國規則是實戰解決。
從邏輯鏈條,展示一下日本圍棋規則的問題所在
不承認子空皆地 → 不收單官(豈止是不收單官,簡直就是躲避單官、厭惡單官)→ 無法實戰解決 → 強行出台一些理論和規則,強制做出一些規定 → 用來打修補程式的規定越來越多
從奧卡姆剃刀的原則看——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對於同一種事物的多種不同解釋(或假說),應該才用簡單的那一種。中國規則是最簡單的,是符合奧卡姆剃刀原則的。但可惜的是,因為日本圍棋在上世紀90年代前的巨大優勢,對其落後的規則也抱有空前的自信。
而在理論上、實戰上均領先於日本規則的中國規則的價值是在AI出現後,得到了AI的認同,才確立領先地位。
我贊成這句話:圍棋規則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發明的。
人為規定越少的規則,才是越好的圍棋規則。
我的個人意見是,現代圍棋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圍棋執行模式在日本之外的推廣,但日本圍棋規則確實不如中國圍棋規則更加符合圍棋本質。